藤甲兵简介 该装备的特征及历史是什么样的
实质是步行火 *** 藤甲兵指身着藤甲的士兵;藤甲是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 *** 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
按照布依族先民的 *** 程序,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
藤甲兵源于《三国演义》,在小说《三国谍影》中也有登场。
特征
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 *** 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
火烧藤甲兵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三国风云藤甲兵
兀突骨 只能通过招贤馆里的 重金寻访或略备薄礼里刷到 隐士小屋里没有的 不建议练藤甲兵 一天才100个 成不了气候以下是 隐士小屋里的武将 建议招募他们 比较实惠:姓名 武力 统御 智力 政治 特技1名称 特技2名称 朱厌洞主 55 67 82 41 火油 藤甲 角力大王 68 59 56 79 栈道 御象 呼邪单于 81 76 64 46 岿然 乌丸 拓榭首领 86 71 52 43 鹿砦 白耳 银蛇洞主 54 44 48 50 火油 藤甲 揽耶大王 81 65 21 19 栈道 御象 巴虎单于 26 34 35 65 岿然 乌丸 丹娜首领 26 22 67 69 鹿砦 白耳 金蛇洞主 50 30 22 40 火油 藤甲 托卜大王 35 51 32 30 栈道 御象 敕涎单于 22 25 36 60 岿然 乌丸 锦炎首领 28 22 33 66 鹿砦 白耳
复活
近日,被蜀国丞相诸葛亮用火烧死的藤甲兵在安顺“复活”(如图)。记者昨日在安顺开发区歪寨村看见,该村村民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制的两副藤甲已经全部完成,村民穿在身上,活像三国时期曾大败蜀军的“藤甲兵”,令人惊奇不已。
据介绍,藤甲是用当地山林中生长的青藤 *** 的,分为男装和女装。记者昨日目睹了这两副男女藤甲装,均十分坚固,若是用刀刺或箭射,是很难刺穿的。
据村民韦达泽介绍,他们居住的村寨是一个布依村寨,藤甲是他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听老人们说,许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即布依先民曾身穿藤甲协助彝族首领孟获,大胜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后被诸葛亮设计火攻打败后,残余者逃往深山老林中生存。
由于恶劣的山林环境中常有虎豹等野兽出没,他们身上穿的藤甲正好可以护身,同时伏击野兽时也非常安全。后来,他们的祖先打猎时都要穿上藤甲。
据长期研究歪寨村历史的文史爱好者崔照华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平定孟获,第七次擒孟获时,孟获请来乌戈国的三万藤甲兵助阵,由于藤甲兵有藤甲护身,刀箭不入,曾大败过蜀军,但后来三万藤甲兵被诸葛亮设计一把火烧死在一个山谷里。崔说,他经过研究后认为,歪寨村的韦姓布依族同胞就是乌戈国残余的藤甲兵的后裔,而且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就在今天的安顺境内。崔说,当年残余的藤甲兵逃进深山中,经过几代人的移居,最终定居在了现在的歪寨村繁衍后代。
崔照华称,三国时期的藤甲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并成功复制出来,可以算得上一个奇迹,从某种意义来说,歪寨村保存的藤甲,可以说是反映古代战争史的一块活化石。(徐荣锋)
博物馆
7月24日,从国家军事博物馆传来好消息,本报曾报道的在安顺开发区歪寨村“复活”的“藤甲兵”身上穿戴的一套藤甲胄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并陈列于馆中供人观赏和研究。
去年12月24日,本报以一篇题为《“藤甲兵”在安顺“复活”》的文章报道了安顺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的一些村民根据老人的回忆,成功复制出两套藤制铠甲一事。这些布依族村民讲,他们的祖先曾身穿藤甲协助苗族首领孟获,大胜诸葛亮率领的蜀军。被诸葛亮设计火攻打败后,残余者逃往深山老林中生存。由于恶劣的山林环境中常有虎豹等野兽出没,他们身上穿的藤甲正好可以护身,同时伏击野兽时也非常安全。发展到后来,每逢喜庆节日,布依族人都要穿戴藤甲铠甲大跳藤甲舞。
而据长期研究歪寨村历史的崔照华先生说,经他研究后认为,歪寨村的韦姓布依族同胞就是曾大败蜀军的乌戈国残余的藤甲兵的后裔。崔说,当年残余的藤甲兵逃进深山中,经过几代人的移居,最终定居在了现在的歪寨村。
本报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的关注。今年5月上旬,该栏目组派出记者实地到歪寨村进行了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带回了一件藤制头盔和一件盾牌。国家军事博物馆得知此事后,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三国正史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