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背后有哪些偶然因素?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19)90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它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曹操能获取胜利除了和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有关以外,还有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决定了官渡之战的结局。事实上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期一直出于劣势,后来正是这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出现才让曹操在官渡之战能反败为胜。

官渡对峙

汉献帝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遣大将淳于琼、颜良进攻白马。白马城守将刘延被袁绍的军队围困两个多月,曹操采用荀攸之计假装派兵袭击袁绍的后方成功诱使袁绍分兵追击曹军。曹操趁袁军分兵之机率兵驰援白马,曹军出其不意一战斩杀了袁军大将颜良。白马解围之后,曹操命令将这一地区的百姓全部迁徙走。袁绍得知曹军的动向之后立即命令刘备、文丑率步骑五六千人去追击曹军。曹操以辎重为诱饵引诱袁军哄抢,然后率数百骑兵趁机掩杀大胜了一场。这次突袭文丑被曹军阵斩,刘备则成功逃脱。

曹操尽管在开战初期斩杀了袁绍两员大将,但他的实力整体上来说相对于袁绍还是处于劣势的。于是曹操采取了保守的打法那就是坚守官渡,到了八月份双方开始了拉锯战。《三国志 魏书 袁绍》记载:(袁绍)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在对峙官渡期间,曹操和袁绍互有伤亡但是袁绍因为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所以损伤不大。而曹操这边情况却变得愈来愈艰难了,《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曹军此时兵员损失高达十分之二、三而且还面临着后勤补给困难的窘境。曹操心里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要放弃官渡撤回许都,后来在荀彧的鼓励之下曹操才打消了撤退的想法。

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偶然因素之一:孙策之死

在曹操和袁绍对峙官渡期间,曹操这边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原来雄踞江东的孙策曾打算趁曹操在官渡被袁绍牵制发兵进攻许都,但他的计策还没有实施就被刺客暗杀了。虽然孙策之死改变不了曹操在前线面临的窘境,但却让曹操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倘若孙策没死,那么官渡之战曹操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情况。

事实上,早在官渡之前袁绍就已经和荆州牧刘表相互结盟了。《三国志 魏书 刘表传》记载: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刘表不愿意卷入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争斗,因此并没有派一兵一卒援助袁绍。孙策不像刘表那样没有进取之心,他虽然不是袁绍的盟友但是他善于抓住时机。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孙策却在着手北伐时被刺客暗杀。

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偶然因素之二:许攸投降

许攸投降曹操往往被认为是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这个看法是有争议的。不过许攸的投降倒是曹操出乎意料的事情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许攸原本是曹操的谋士,但他为人贪婪自大因此在袁绍这边并不受待见。官渡之战时,许攸的家人因为犯法被拘捕。许攸一怒之下便投奔了曹操,在投奔曹操时他还带来了重要的军事情报。《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许攸来投曹操时将袁绍部将淳于琼督运粮草的信息汇报给了曹操,然后他极力建立曹操攻打淳于琼烧毁袁绍的粮草。荀攸、贾诩也支持许攸的计策,于是曹操便挑选精兵五六千人进攻淳于琼。《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淳于琼其父曹操兵少竟然出让士兵列阵迎战,一番激战之后淳于琼败退营中并派人向袁绍求援。袁绍派了少许骑兵增援淳于琼导致淳于琼被曹操所杀,袁军在乌巢的粮草也尽数被烧毁。

许攸的投降让袁绍损失了粮草辎重,也让曹操在袁绍的长期对峙之中获得了一次大胜。

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偶然因素之三:张郃倒戈

上面我们提到许攸叛逃导致袁绍粮草被烧是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个看法是有争议的。我的个人看法是乌巢粮草被烧其实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个事件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大胜。真正让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张郃,张郃原本是袁绍帐下的大将。在曹操攻打淳于琼时,袁绍主张派重兵攻打曹操的大营而只派少量的军队救援淳于琼。据《三国志 魏书 张郃传》记载,张郃曾向袁绍献策道: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而袁绍的谋士郭图却想玩一场围魏救赵的游戏,他队袁绍说道: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袁绍最终采纳了郭图的意见派张郃、高览率主力攻击曹操的大本营。

张郃、高览率大军进攻曹操的大营果然受到了激烈的反抗,郭图见事态的发展并没如他所料时便向袁绍诋毁张郃。《三国志 魏书 张郃传》记载,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张郃受到郭图的诋毁害怕了起来,于是他和高览一合计干脆临阵倒戈投降了曹操。

《三国志 魏书 袁绍传》记载: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从曹操和袁绍的传记里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导致袁军全面溃败的原因是张郃的倒戈。

事实上早在乌巢之战前,曹操也烧毁过袁军的粮草。《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袁绍的这次损失和乌巢之战的损失应该相差不大,由此可见袁军的粮草供给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而且乌巢粮草被烧之后,曹操比袁绍也好不到哪里去。曹操和袁绍一样都处于缺粮的状态,但是袁军依然保持着在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张郃的突然倒戈加上乌巢粮草被烧造成了袁军全面溃败的假象,这些因素动摇了袁军军心,所以后来袁绍才会败的如此迅速。张郃、许攸原本都是袁绍的部下,他们却替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个倒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8625.html

“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的背后有哪些偶然因素? ” 的相关文章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唐高宗时,得裴行俭提拔升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之战战败,减死除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显庆四年(659年)二月,高宗亲策试举人,900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5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造反,如果不泄密,加上姜维的帮助,有可能成功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甄皇后是什么人?她与耶律阮之间的感情如何?

大辽甄皇后是辽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人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947年一月,辽国灭后晋,亲征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率部进入后晋国都大梁(即开封)。战胜者拥有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一切,将之当成战利品,并任意分配占有。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