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绝地之战,结果却让一将领赵括遗臭万年!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0)310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场战争。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开端。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人胜利,自然也就有人失败。这场战争成就了武安君白起,让他一跃成为了战国之一名将,同时,也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赵括。

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事中,赵国之所以会败的这么惨,主将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此,赵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人眼中“只会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虽说,主将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败全都归咎在某一个人身上,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再说,赵括的失败,真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吗?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那就是赵孝成王。

作为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赵括之所以能够当上主帅也是他任命的。不说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作为一国之君,赵王手中的权力虽说不小,但是,临时更换战场上的主要将领,这样的大事,恐怕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吧。

所以说,在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将之前,他肯定是和朝中大臣商量过的。

我们都知道,赵括是名将之后,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超群。对于这样的名门之后,朝中大臣对他肯定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那么,大臣们又怎会轻易同意他担任主将率军出征呢?

绝地之战,结果却让一将领赵括遗臭万年!

所以,从客观来看,我并不认为赵括仅仅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相反的,我认为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官二代。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着,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才华出众。每当他和父亲一起讨论各种作战案例的时候,其父都会被他驳得无话可说。由此可见,在军事上他确实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按说,作为名门之后他们家还是有着爵位的,所以,赵括并不需要通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来获得晋身之阶。他本可以借着父辈的功勋,老老实实的在家安享富贵,但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满腔报国热情的大好男儿。

其次、有赵父那样一个在赵国军界泰斗级的人物,他根本不需要通过“妄谈军事”来博取名利。虽说,他之所以发表那么多对军事的见解,不过,是因为他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罢了。而且,司马迁说他只会夸夸其谈,毫无实践经验,这一点我也是不同意的,虽然,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作为一个军事世家的公子哥,他必然也曾跟随父亲上战场上真刀真枪历练过的。

第三、我们再来说一说赵国当时的局势。当时的赵国已经是内外交困了,赵王为什么会想到要换掉廉颇,这其中,虽然有秦国挑拨的缘故。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赵王自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他认为:廉颇已经没有赢的希望了,所以,才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更换赵括为主将。

绝地之战,结果却让一将领赵括遗臭万年!

因此,如果理智来看的话,其实,赵括出征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必败的局面了。所以,我们客观来看的话,这场战役的胜败,其实,并不全部在赵括。至于赵括的问题,我觉得他爹说的对,不知兵… 。。。经验匮乏。

虽说,从军中的威望和作战经验两方面来看,赵括都比不上廉颇。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廉颇担任主角,他就一定能够打赢长平之战。要知道,赵括接替主帅之前,廉颇就已经将军中的储备粮草快要消耗完了。

这也就是后来赵括为什么在被围四十几天而一直无法突围的主要原因。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连续四十多天没能吃上饱饭的赵国军队,遇上素有虎狼之师称谓的秦军,它的最终失败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赵国在赵括被围的这四十多天里都做了什么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营救措施,倘若,当时的赵国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联合魏、楚两国出兵的话,那么,赵括不可能那么快失败。而且,在明知军中断粮的情况下,赵国也没想过要给他们补充粮草,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另一个重大因素。

绝地之战,结果却让一将领赵括遗臭万年!

面对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绝境,赵括依旧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军人的使命,他依然代领士兵奋力突围,最终,被乱箭射死。所以,在我看来,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虽然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因此就说他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庸才,难免有失公允。

但同样,赵括也有他自己的问题,赵括虽然很努力,但是,他作为统帅倾国之兵来打决死之战的统帅,以他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对于长平之战,赵国败的如此彻底,王阳明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这是“一股戾气”而已。

年轻人常年温习圣贤书或兵书战策,一心幻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幻想率领百万大军攻必克伐必胜,久而久之,虽有英雄志,但是,更会在心中形成一股虚骄之气,形成一股强横的“戾气”。具体表现为:一旦得志,不顾具体情况,只想大干一场,谁的话都不想听。

中国历史上的这种人有很多:赵括、马谡、陆机、康有为、博古等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8946.html

“绝地之战,结果却让一将领赵括遗臭万年!”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伙食后 司马懿为何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伙食后 司马懿为何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对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烦”后,为何就敢断定:孔明命不久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迷人且神奇的三国三国时期之所以迷人且神奇,就在于牛人——甚至可称为“神人”太多了。抛开那些专职人员。比如曹魏这边,算定曹丕活不过四十的朱建平。蜀汉那边,推测出刘备死期的张裕等,就...

武则天能够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什么地方

武则天能够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什么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因而武则天,就借照顾李世...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对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我国古代最强的阳谋之一,尽管诸侯王都知道“推恩令”的危害,但是却都无法抗拒“推恩令”的实行。因为“推恩令”在损害诸侯王嫡长子利益的同时,也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获得了好处...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