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中的士指的是什么?跟贵族的区别在哪里
那么如何定义中国的士族呢?这就离不开“士”这个概念。士,最初是一种职业,搞学问的叫学士,钻研方术人被称为术士,等等,后来泛指有一定知识和社会地位的人。古代所谓四民,士农工商,士是排之一位的。这样,慢慢地,士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团体或者说社会阶层。和士族相对应的,被称为庶族,意思就是普通人。这么说起来,士族,就是一个优于普通人的特殊身份,而这就容易让人联想到贵族,但事实上,寡头不等于贵族,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的相似度,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国的士族跟欧洲中世纪的贵族这两者更大的区别在于:欧洲贵族的权力是显性的,贵族身份可以由人来授予,国王封你为贵族,你就是贵族了,贵族身份也可以世袭,比如国王可以封某人为伯爵,一般情况下,这个伯爵的后裔都可以世代继承他的封号和财产,特别是长子,生下来就是未来的某某伯爵,可以行使伯爵的权力;而中国的士族,权力是隐性的,士族的身份不能由人来授予,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在很多说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书上都常常提到一个故事,说南齐武帝萧赜有一个庶族出身的宠臣,曾经请他帮忙提高自己的门第,但是萧赜表示,这种事皇帝也无能为力。而这不是偶发事件,本书的重要研究资料,敦煌户籍文书上显示,在唐代甚至更早的南北朝时期,并不存在国家认证某家、某人为士的法律程序,士的身份不能来自于后天的授予,而只能来自于先天的出身。同样,士族也不像欧洲的贵族那样,可以凭借身份就享受什么特权,士族成员隐身在家族之中,他的士族身份并不一定能直接兑换成钱或官职。前述资料还显示,士族也要纳税和服徭役,没有免税权。
所以作者说,士族是一个社会地位上的精英阶层,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贵族。而所谓的寡头政治,就是指寡头阶层垄断了政治资源,并且成为一种常态,但这并不是制度化的。注意,这就是本书中对中古中国士族最主要的界定,也是士族跟欧洲的贵族、寡头政治以及西方意义上的贵族政治的本质区别。
然而,即便没有什么显性的特权,士族身份还是相当值钱,因为它可以带给人一种上层社会的准入资格。举个例子,北魏的时候,著名的孝文帝迁都洛阳,高官韩显宗上疏建议,在洛阳制定一条制度,“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就是让士族和庶族的居住区隔离开,不要彼此混杂。注意,是士庶分居,不是官民分居,也不是贫富分居。士族和官员、富人虽然有很大的交集,但并不完全等同,如果你是士族成员,就可以住在专属的高档社区,而非士族的官员或是富人,即便是比你更有钱有势,也只能跟被视为跟庶族是一个档次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首先看的是你先天的门第、出身,而不是后天的财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