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4)160

在三国众英雄中有一位大咖级的人物,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武能扫荡群雄,文显建安风骨,是级别更高的大V。

易中天老师都说,奸诈与温情,狠毒与宽容,一个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政治家就是曹孟德,可以将各种复杂的性格集于此人身上实现统一。

饱受争议

他可能是历史上最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了,世人对他评价也大多走向两个极端,有的称他是英雄,有的却说他是奸雄。

其实人有多面,英雄和奸雄,其中任一形象,恐怕都不是对曹孟德更好的概括,因为他这个人颇为复杂,不同常人那般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可以说,他是二者的结合体,卑鄙的圣人。

曹孟德可谓是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复杂的人物,借用一句评价,他的诗“古直雄健有悲凉之势、气吞山海睥睨天下”。

正所谓文如其人,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也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忧思。

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

军事素养强

他既是文学家,又是军事家,有乱臣之实,令天下无数人都想先得而诛之而后快,却又在乱世中东征西讨力保汉室江山。

“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狡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数次错杀良将,又却爱才如命,放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让常人难以捉摸,要想演好曹孟德,必须有过人的能力,才能驾驭住奸雄这一特性。

曹孟德的战阵计谋应该是离不开“兵不厌诈”这几个字,曹孟德打仗打得很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战阵之中,能够灵活变化,能够巧用计谋,能够突破常规,能够出其不意。

为了打胜仗,遵循“兵不厌诈”这一条,是无可厚非的,还有时候伴随几招损招,想挟持徐元直的母亲,逼迫他从了自己这样的招儿。

权谋之术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孟德更是说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狂言,怎么他干了诸多让人愤恨不已的恶事,还不许人家负他(霸道总裁既视感)。

当年曹孟德刺杀董卓失败,遭全国通缉,逃难途中路经吕伯奢的府邸,便在吕家中投宿。

人家盛情款待,结果这货儿听到后堂有磨刀的声音,以为着吕氏要谋害他(对了,这孟德更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多疑!)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吕氏给杀了。

由此可知曹孟德此人卑鄙残忍,无情无义,恩将仇报,狠毒至此,确实是一个真小人,然而话又说回来,他既知错杀,凄怆感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话中虽有后悔之意,却无悔改之举,将错就错,杀人灭口,曹孟德的狠毒,于情于理,实在太过渗人,该骂。

作为一个政治家、阴谋家,“损人利己”的事他也没少干。无独有偶,建安二十四年,孟德正好借“蛊惑军心”之名又以“鸡肋”之故除掉了杨修,顺便安了军心,一石二鸟,可见曹操玩弄权谋之术,已然炉火纯青。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不管后世对曹孟德的卑鄙奸佞如何指责和鄙夷,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奸诈的政治家,他有一股圣人情怀,也有温情、仁义的一面。

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曹孟德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担当精神和理政才能,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唯才是举重用寒族子弟,扩大阶层流动。

重视水利,曹魏政权大规模恢复、兴建水利工程,在生产力上对蜀汉、孙吴政权形成了巨大优势 。

远征乌桓,曹魏政权多次打击边郡少数民族、恢复西域长史府,为汉守疆;提倡节俭 反对厚葬 带头薄葬,一定时期内纠正了汉朝奢享厚葬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

但又令人刷新对他的印象的是曹孟德在征战中多次使用屠城手段,例如徐州屠城和官渡坑杀敌卒,不利于生产力的恢复。

单从功绩论,可以算是英雄。但算上品格,那就只能算奸雄,毕竟屠城这种事不管你多么伟大,做了就注定和“英雄”这个词无缘了。

而且他的执政思想仍局限于两汉时期的拔寒士抑豪强,未能有效顺应士族阶层壮大的发展趋势,是曹魏政权灭亡的一大因素。

返璞归真

在临死前,用寥寥数语总结政治人生,但是却啰啰嗦嗦的交代了其家仆妻妾的后事,有人说他“分香卖履,留恋妾妇”。

但是遗嘱中的这两个细节,一是让人把房间的熏香分了,免得浪费,一是让妻妾仆人学习编草鞋,免得以后家里破产了,没饭吃。

一个返璞归真的英雄,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功过得失,不再拘泥于天下形式,而是为活着的人考虑,真是令人感动。

纵使凶残,诚然机智,曹操一生,狼狈出逃不知有多少次,但从来都是微微一笑,绝对不抽,不失奸雄本色。

单凭这一幕,就足以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反派,诚可谓大奸大恶,大智大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9510.html

“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 的相关文章

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去救关羽

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去救关羽

对关羽失了荆州,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兴兵北上,攻打在曹魏控制下的重镇襄阳、樊城。关羽的蜀军包围了樊城,困住了驻守在此的魏将曹仁。然后,关羽又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庞德二人率领的魏军援军。一时间,关羽名声...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义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史》: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鸿门宴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在学习高中课本上鸿门宴一课时,大家对于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好像身临其境,后世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假设如果项羽在宴会上杀了刘邦,或许也就...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在古代,皇后这个位置是很多女性想要得到的,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是最尊贵的女人,受人敬仰。但皇后其实并不好当,很多皇后的经历与遭遇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艰难。接下来要说的文景皇后杨婉瀴,她与元愉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文景皇后,本姓杨,名奥妃,字婉瀴,是东郡人。元愉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十岁时被父亲封为京...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对韩信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为何却折在女人手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昔日,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初次独自带兵,便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直接灭了魏国,生擒了魏国国王魏王豹,还为刘邦带回一个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后来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接着,韩信又带兵灭了代国...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张苞的去世对西蜀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听闻其死讯为何吐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可以说是寄托了诸葛亮绝大部分寄托的武将。后蜀时期,之前征战的五虎将几乎消亡殆尽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将,除了阵亡病死的,当时只有一个年迈的赵子龙,而除了赵云...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