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骠人和骠国去哪儿了?被缅人同化了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10)130

骠人是今天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入主缅甸之前生活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民族群体,曾经建立过一个骠国。

在中南半岛藏缅语民族中更大的民族缅族形成并发展成为缅甸的主体民族之前,缅甸境内已有一些民族群体,其中势力较为强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中国史籍中提到的“骠人”。“骠”是中国史书对这个族群的称谓,后来缅人把他们称为 Pvu 国人的称呼叫的,因为据史书记载,骠人自己叫“突罗朱”。缅甸的孟人把骠人称为“Tirsul”,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些商人则把他们叫做Tashul。

历史上的骠人和骠国去哪儿了?被缅人同化了吗

中国史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骠人的记载,早在汉代,永昌境内就有了骠人。骠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国家,中国史书把他们建立的国家叫做“骠国”。根据缅甸考古材料,骠人出现在缅甸的历史还要更早。早在公元前一千纪,骠人就已经出现在缅甸了,而且,在公元前2—1 世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农业经济方面如灌溉系统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到中国唐代时,骠人建立的骠国国势达到极盛。

关于骠国早期的情况,中国古籍虽有一些记载,但过于简单。多亏缅甸考古工作者对毗湿奴城和汉林古城遗址的发掘,使我们能够对骠国早期的情况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缅甸就已经有了骠人。毗湿奴城时期,骠人已经建立了城市,毗湿奴城可能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骠人盛行瓮葬,人死后将尸体火化,骨灰装入瓮、罐中。在毗湿奴城发现了大量的骨灰瓮、罐。毗湿奴城时期骠人的墓葬习俗,同后来汉林、室利差咀罗时期骠人的习俗,是完全相同的。

历史上的骠人和骠国去哪儿了?被缅人同化了吗

到汗林时期,骠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汗林遗址出土的铁器更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铁制工具,如铁凿子、扁斧、钳子、刮刀、铁铲、铁链和铁钉等,另一类是武器,有刀、剑、矛头、箭簇等。出土的铜器有铜镜、铜匕首等。在汉林遗址很少发现金属农具,也许当时金属还较为珍贵,还没有广泛地使用。相反,该遗址发掘出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石工具,其中有石斧、石环等。石器在当时的生产活动着还起着重要的作用。汉林时期的商业也比毗湿奴时期发达,主要反映在出土的货币较毗湿奴时期多。汉林周围一带,在耕田犁地时,也往往有骠国钱币出土。出土的不仅有汉林当地的钱币,还有来自室利差咀罗的。在室利差咀罗也多次发现汉林钱币。这说明两地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汉林时期骠文化分布的范围大致是:以汉林为中心,东边越过伊洛瓦底江到达新固、马达牙一带,西边越过钦敦江到阿亚多镇区,南边到达伊洛瓦底江与模河汇流之处的敏巫镇区。

汉林时期骠人肯定已开始使用文字。早在1904年,考古学者就在汉林古城墙外东南角发现一块石碑,上面有两种文字的碑文,一种是骠文,其文字与室利差咀罗石质骨灰罐上的骠文字母形状相似,共有两行。每行骠文文字的下面,都用梵文刻着几个字。据考证,其年代为公元4 世纪,这是最早的骠文之一。第二块石碑是1929 年在之一块石碑出土处的南面发掘到的,碑文共有8行。缅甸考古学者认为,其年代为公元7—8 世纪。在汉林也没有发现能够确凿证明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出土文物。但出土的一块石碑,上下两端有浮雕人像,中间刻有骠文,上端雕刻的似乎是神像,很可能佛教或印度教已传入。

骠国的都城移到了室利差怛罗。室利差咀罗这一名称,始见于中国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10 世纪南诏军队侵入后,室利差咀罗便走向衰落。

从中国史籍的记载来看,至少到公元7 世纪时,骠国已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了。综合中国史籍的有关记载,在其最强盛时期,骠国的疆域大致应是东起萨尔温江流域,西接阿拉干和今印度曼尼坡,北与南诏相邻,南邻孟加拉湾。但从缅甸的考古发掘来看,骠国的文化还传播到了今天缅甸南部的丹那沙林和西部的阿拉干地区。在这两个地方都发现有骠文化的遗迹,在阿拉干还发现有骠文碑铭。室利差咀罗时期的骠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它似乎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很可能是~个以室利差咀罗为中心的,包括各个属国和部落的较为松散的联盟。

关于骠人的政治制度,迄今为止我们知道得还不多。但从中国史籍的记载来看,骠国的国家政治制度还是比较简单和原始的。骠国的更高统治者是国王,在国王之下,按《旧唐书》的记载,有“国相”,名摩诃思那。公元7—9 世纪时的骠国似乎已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骠国也已有了刑法,骠国的刑法是较为宽松的,除了杀人者处以死刑外,没有其他太严酷的刑罚。骠国的经济主要是热带农业经济。此外,骠国也出产金、银、铜、铅、锡等矿产。骠国的手工业也较发达,最主要的是纺织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商业贸易。骠人在交易时已使用金银钱币。

骠人也有信仰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但小乘佛教影响更大。骠人能歌善舞,音乐舞蹈艺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公元 802 年,骠国国王雍羌派遣王子难陀访唐。随使团一起来中国的还有一个庞大的歌舞团,仅伴奏的乐工就有35人,乐器多达22种,在长安演奏了12 首乐曲。乐队在长安演出时,深受宫廷和文士的喜爱,许多诗人都赋诗以记。

骠人还创制了他们的文字骠文,但他们同时也使用印度的梵文。在汉林和室利差咀罗都发现刻有骠文的大砖、陶罐等器物,但上面的文字一般都是寥寥几行。公元832 年,骠国遭到南诏的攻伐,史书记载说,南诏从骠国的都城掳掠了三千民众拓东城(今昆明)。从此以后,骠国日趋衰落。到公元11 世纪缅人控制了今天缅甸本部地区以后,骠国渐淡出史籍。

随着骠国的灭亡,古老的骠人竟然也逐渐在历史上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堆需要我们去解开的谜团。一度雄据中南半岛西部的骠人到底是属于哪一个族系的民族呢?他们后来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探索。曾经有学者认为,骠人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系中的一支。也有学者认为,骠人就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濮”人中的一支,“骠”字可能就是“濮”字的异写。但是,随着对骠人文字的解读和对骠人语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骠人是一个操藏缅语的民族。骠人既不是今天的缅族,也不是今天的彝族,更不是今天的白族。骠人只是先于缅族到达今天缅甸的藏缅语民族的一支。如今已经消失了。更准确地说,是被后来的缅族等民族同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9/272437.html

“历史上的骠人和骠国去哪儿了?被缅人同化了吗” 的相关文章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汉末三国时代,吕布和夏侯惇都是猛将,正史中,两人大战过,在演义中,两个人也交过手,奇怪的是,在演义中,是夏侯惇打不过吕布,但在正史中,却是吕布打不过夏侯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看演义,在演义中,董卓挟持汉...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为什么司马昭要优待刘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对为何雍正非要和年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去世后非要和年妃葬在一块,就连她诞下的皇子也享受特殊待遇,取名都不按弘字辈,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两人因一场政治婚姻相遇,却不料得到一生最爱,年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都早夭了,雍正破例为年妃做了哪些事呢?死后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