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没有完全不杀功臣的朝代,这个朝代到底做了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立下功劳而得到封赏,但常常也以功劳太多受到猜忌。功高震主,对功臣而言,这是最可怕的一把双刃剑。既是赞赏,也说明了功臣的危险处境。
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刻薄的朝代里,功臣常常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不过,在东汉时期可能是一个例外,功臣们都得到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这个前半生还只是农民的汉室宗亲,在王莽末期天下大乱的时候,跟着兄长刘縯举兵起义。在最初举兵参战的时候,刘秀甚至都没有一匹好的战马,只能骑在牛背上参与战斗。
这场起义整整经历了十二年,刘秀在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他得到了皇帝,也失去了兄长刘縯。
而在夺取天下的时候,许多人出力不少,他们也在天下坐定后,成了东汉的功臣。
作为一个擅长种地的农民,刘秀对这些功臣还是比较宽厚的,对于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刘秀都善待他们,使他们有一个好结局。
最著名的莫过于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并不是在刘秀时期设立的。而是刘秀去世后,他的儿子为了纪念那些开国功臣而设立。但在这当时算是头一遭,让功臣不仅可以得到爵位,还能得到死后的名声。
而且,云台二十八将的设立,不只是按功劳大小计算。那些跟皇室宗族有关联的人,即便功劳很大,也没有办法被选入二十八将的名单中。因为有机会后世留名,所以,这在当时算是一项高级福利。到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效仿了云台二十八将的做法,为自己的功臣列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臣”的名单。
不过,东汉对功臣的善待,不只局限于刘秀时期。刘秀以后,对于那些功臣,只要不是违法犯纪的,都能得到好结局。东汉时期的外交家,帮助汉朝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的班超,在年老告退后,回到国内,被受到优待,死后还葬在洛阳邙山上。在这当时,也是一种特殊待遇了。
当然,光武帝刘秀对功臣的优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除了是因为刘秀本人的宽厚,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想借用优待功臣的方式,逐步迫使功臣让权,削弱功臣的势力。为此刘秀还提拔了很多新人、文人,用他们来压制功臣集团的势力。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做法倒也无可厚非。
而且,光武帝刘秀这种较为宽厚的做法,也为东汉末期带来一个较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皇帝没有什么权力的时候,依然有一帮忠于汉室的大臣愿意出来卖命。而在西汉时期,因为西汉对大臣的普遍刻薄,导致王莽最初篡位的时候,除了几个汉室宗亲,基本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这就是刘秀时期厚待功臣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