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29)140

公元前180年,吕雉走到了她的人生终点。

无论后人或褒或贬,但没人否认,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同他的丈夫刘邦一道创造了一个新的朝代。刘邦在称帝七年后便因病去世,皇二代刘盈又软弱无能,又是吕雉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手腕维系着大汉天下,让这个新政权度过了最危险的新生期。

不过,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充塞在吕雉心中的并不是过往的辉煌,而是深深的不安与忧虑。于是,她任命自家侄子吕禄为上将军,掌控北军,又命另一个侄子吕产掌控南军。南北军是国家的野战部队,驻扎在京师,掌控了这两支力量,任何阴谋都很难有用武之地。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但吕雉仍不放心,在病榻之上,她对自家侄子吕产、吕禄告诫到:

“高皇帝平定天下后,曾与大臣有过盟约,说‘非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共击之’。如今吕氏封王,大臣肯定有所不满。我将死之人,皇帝又年幼,大臣们恐怕会作乱,所以一定要掌控军队保卫皇宫,同时不要为我送丧,以免让人有可乘之机。”

吕雉死后,又遗诏任命吕产为相国,于是,帝国的行政、军事全在吕氏一门手中。按理说,还会出什么乱子呢?

然而,正如墨菲定律所言,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终将会出错。就在吕雉去世仅仅两个月后,周勃、陈平等开国功臣便与齐王刘襄里应外合,将吕氏一门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诛杀殆尽。史书上称为汉平诸吕之乱。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1。诸吕之乱

对于这场内战的细节,西汉官方的版本如下:

吕禄等人随着权势的扩张,渐渐生出不臣之心,只是畏惧周勃、灌婴等老将犹在,还不敢公开作乱,只在私下里图谋,但没想到他们中间出了一个早已对吕氏心怀不满的人,阴谋就这样被人知晓。

齐王率先以讨伐诸吕的名义起兵,这是明。周勃、陈平等人则在暗地里谋划,先是设计解除了上将军吕禄的北军指挥权,而以周勃统领北军。

其后,周勃得知吕产入宫意图谋乱的消息后,赶紧派朱虚侯刘章带着千余名士兵去保卫皇帝安危,当场将只带着随从官员的相国吕产杀死在了郎中令府衙的厕所内。

吕产死后,吕禄、吕嬃、燕王吕通相继被捕杀,吕家被族灭,至此,吕氏集团一网打尽,权力终于重新回到了刘氏子弟的手中。

按照此种说法,这是一场荡除叛乱的正义之战。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真相远非如此,因为上述故事漏洞太大,无法自圆其说。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首先是对吕氏擅权的指责。

过去通常指责吕雉专权,认为她在主政时期采用了各种阴谋手段残酷地消灭刘氏宗亲--刘如意、刘友、刘恢相继被杀,前少帝被幽废等。

其中,大家最熟悉便是赵王刘如意之死于睡懒觉,以及齐王刘肥因为被惠帝换了酒杯而侥幸免于被鸩杀的两个故事。与此同时,她又大肆分封吕氏为王侯,其以诸吕取刘氏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且不论三王之死各有缘由——赵王刘如意之被杀源于当年的夺嫡之争,刘友、刘恢之死则是因为其与出自吕家的妻子关系不融洽,至于刘肥,因为谋杀桥段太过离奇,不足为信;而前少帝则是因为他说出“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这番话,使得吕后深感担忧,所以抢先下手。

那种认为吕雉只是一味打压刘氏宗亲的说法也显然罔顾事实。她虽然前后封了诸吕5王,但同一时期,刘氏子弟被封的则有8王7侯,吕雉还同时抚养了淮南王刘长。

况且诸吕被封,要么是在刘邦时期以军功封侯,要么是在惠帝死后。当惠帝在位时,吕雉非但没有分封过外戚,也没有让他们进入权力核心。

所以,吕雉以吕代刘的意图到底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再者便是谋反的相关细节不合逻辑。

其一,彼时吕禄掌握北军,吕产掌握南军。然而,吕禄竟然听信朋友的几句劝告,说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便自己主动解除了兵权,打算回到封地做个富家翁。

解除兵权后,吕禄却都没有想到要知会吕产一声。他心怎么这么大?更奇怪的是,吕产进宫作乱之时却没带军队,身边只有少数的随从官员,进而导致自己被刘章轻而易举地杀死。

如何理解吕氏兄弟这种种无厘头的举动?

其二,吕氏被灭族后,周勃等人并未停止屠杀行为,不但将在位的小皇帝废黜,而且声称少帝与惠帝的其余三个儿子并非惠帝的亲生儿子,乃是假冒伪劣产品,并最后将这四人统统杀死,也就是将刘盈一系全部消灭了。

这是平乱吗?又如何解释这些屠杀呢?

不难看出,所谓的诸吕之乱极可能只是一个事后扣的罪名,而事情的真相可能是因为不满吕氏当政,开国功臣联合藩王所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吕氏外戚赶下了台去。同时,为了避免小皇帝的未来报复,只能斩草除根,将与吕氏关系密切的惠帝一支全部斩杀。

但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既然吕氏并没有篡权的想法与动作,这场政变为什么还会发生呢?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2。与功臣共天下

陈胜吴广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掀起了反秦的浪潮,揭竿而起的人群虽然身份不同,既有贵族后裔项梁项羽,又有处在社会基层的刘邦一伙,但有一个共同的观念指导大家一同合作去打天下,这便是以军功而非血统来赏罚任职。

楚汉之争后,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共同上疏拥立刘邦称帝,疏文的内容如下:

“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书·高帝纪》)

刘邦自然要推脱一番。各位诸侯又说:

“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汉书·高帝纪》)

“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史记·高祖本纪》)

最后,刘邦被说服了,在定陶即了皇帝位。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众人为何拥立刘邦当皇帝?上述已然讲的清楚明白,原因有两条:

其一是他功劳更大,这包括最早平定关中招降秦王,以及后来的灭掉项羽,让天下安定;其二是他切实执行了论功行赏的原则,让所有的功臣都有封地食邑。

这两条标准秉承同样的逻辑:功劳。

在此之后,刘邦与群臣间又有白马之盟,我们最熟悉的版本为“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但这并非全文,《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有一个更详细的版本:

“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根据这一盟约,要封王,只能是刘氏子弟,而要封侯,只能是针对有功之人。这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的皇权,另一方面又确保了功臣阶级的利益,防止被任意稀释。借助这一盟约,王陵反驳了吕后封吕产等人的意图,周亚夫则力谏汉景帝不可封皇后兄长,两个人的行为既是为了国家,也同时是为了自身阶层的利益。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两点:其一,以功任职是时人的基本信念,其二,刘邦所建立的西汉,并非一人独裁的 *** ,而是皇帝与功臣共天下。

所以,当吕雉大封诸吕时,无论她是出自于何种居心,都违背了时人的信念,并且使开国功臣群体的利益大大受损。而临终前让吕禄掌北军、吕产掌南军并兼相国一职的安排,更是将这一冲突急剧加大。

当吕雉在位期间,迫于她的权威,没人敢做动作,而一旦这个强人去世,功臣群体便不愿再做沉默的羔羊,于是,一场政变在所难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9/275867.html

“西汉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想以吕代刘吗?” 的相关文章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吕后掌权时期,刘邦的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吕雉,汉高祖刘邦之妻,掌握政权达15年之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皇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朝政大权却是掌握在刘邦的老婆、汉惠帝的生母吕后手中。吕后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残酷型的女政治家,特别是对待戚夫人的恶毒,简直是令人发指。包括吕后...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期起源于汉宣帝时期的宫女王政君。王商,西汉外戚、大臣,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跟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与上一任丞相匡衡的身份相比,王商更最尊贵,他是皇室外戚出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哥哥,与汉宣帝刘询也是表兄弟,在元成时期地位仅次于大将...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元末,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割据一方,这段过渡时期的历史,注定动荡不安而又意义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义军最后只剩下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三支劲旅。而为了统一天下大业,三股力量此消彼长,互不相让,彼此间...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在后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可以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传包装案例。姜太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当上了周文王的座上宾,进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领导层。那么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为...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崇祯帝一...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时为何曹营名将不挺身而出,反而集体沉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非曹军针对赵云布置的军事行动,甚至所谓的长坂坡之战根本不是一场战役。赵云大杀四方属于意料...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