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粟末靺鞨是怎么降隋的?为什么要降隋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08)150

关于粟末部降隋的时间,史书记载大体可以分成两说:大业说、开皇说。

《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幽州幽都县”下载:“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认为辽西郡之设是为了安置粟末靺鞨降人,即粟末部降隋是在隋辽西郡始设之年。《隋书》卷30《地理志中》:“大业初,置辽西郡”,卷81《靺鞨传》:“炀帝初与高丽战,频败其众,渠帅度地稽率其部来降。拜为右光禄大夫,居之柳城”,《北史》卷94《勿吉传》的记载与此相同。既然称“炀帝初”,显然也是指大业初年。《太平寰宇记》卷71“河北道燕州”条系于大业八年(612)。但大业年号共十四年,八年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大业初”,显然《隋书》与《太平寰宇记》所载存在差异。但如果我们说,隋辽西郡始设不晚于大业八年则是没有问题的。

粟末靺鞨是怎么降隋的?为什么要降隋

但是,《太平寰宇记》卷71“河北道燕州”条虽然称“大业八年为置辽西郡”,却又引隋《北蕃风俗记》:“初,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者,率忽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护赖部、破奚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部落向关内附,处之柳城”,认为粟末部内附于隋是在开皇年间。卷70“幽都县”条下载:“其燕州本国,因粟末靺鞨首领突地稽当隋开皇中领部落归化,处之于营州之界。炀帝八年(即大业八年),为置辽西郡,以突地稽为太守,理营州东二百里汝罗城。”也认为粟末部降隋是在开皇中,而设辽西郡是在大业八年。对于粟末部降隋后居住的地点,虽然一说“处之柳城”,一说“处之于营州之界”,但隋开皇十八年以后,营州仅领柳城一县,二说实际是一回事。《旧唐书》卷199下《靺鞨传》:“有酋帅突地稽者,隋末率其部千余家内属,处之于营州。炀帝授突地稽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认为粟末部于隋末降附虽然不确切,但称“处之于营州”,则与《太平寰宇记》相同,而后称炀帝授突地稽辽西太守,显然也是认为粟末部内附与设辽西郡不在同时。参之《隋书·靺鞨传》:“辽东之役,度地稽率其徒以从,每有战功,赏赐优厚”,而辽东之役始于大业七年,所以,粟末部内附应早于隋辽西郡的设立。应以开皇说为准。

前引《隋书·靺鞨传》与《太平寰宇记》皆载粟末部内附以后,“居之柳城”,而据《隋书》卷30《地理志中》,营州龙山县于开皇“十八年改为柳城”,因此,粟末部内附是在开皇十八年以后,即598-600年之间。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导致隋文帝征高句丽,因为“疾疫”,隋军至辽水而还。粟末部内附,很可能就在此时。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能率领靺鞨部队进犯辽西地区,说明高句丽在此前已经稳定地控制了松花江流域的靺鞨各部,因此,不甘接受高句丽统治的粟末部才在突地稽的率领下内附。

随突地稽内附的粟末部的人数史书记载也不一致。《隋书·靺鞨传》称有“千余家”,《新唐书》卷110《李谨行传》:“父突地稽,部酋长也,隋末率其属千余内附”,当也是指千余家。而前引《北蕃风俗记》却作“胜兵数千人”,当有几千家。《李谨行传》载:“高开道以突厥兵攻幽州,突地稽邀击败之”,《旧唐书·靺鞨传》也有相同的记载。而据《旧唐书》卷55《高开道传》,高开道被杀前尚有亲兵数百人,在其被杀时,连同被杀的达五百多人,其联合突厥人进攻幽州,兵力至少也有数千之众,若突地稽所部粟末人仅有“千余家”,能动员的兵力不过千余人,是不可能打败高开道与突厥人的联军的。因此,内附粟末部人数当以《北蕃风俗记》为准,大约有几千家,“胜兵数千人”。《隋书·靺鞨传》、《北史·勿吉传》都记载粟末靺鞨有“胜兵数千”,由此看来,粟末部的主体部分都随突地稽降隋内附了。

《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慎州”条:“武德初置,隶营州,领涑沫靺鞨乌素固部落”,“黎州”条:“载初二年(690),析慎州置,处浮渝靺鞨乌素固部落”。过去学者多认为,此两州置于今吉林农安以东的松花江流域,这种说法恐不正确。因为《旧唐书·地理志二》下文称:“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这十七州包括慎、黎二州在内,慎、黎二州显然在幽州、营州界内,也就是说,这两个州是以降唐内附的粟末靺鞨乌固素部而置。黎州的“浮渝靺鞨”,参之《宋史·渤海国传》将夫余写作“浮渝”,证明此浮渝靺鞨也就是夫余靺鞨,即进入夫余故地的靺鞨。黎州之设晚于慎州约70年,之所以将后附唐的乌素固部不是称为“涑沫靺鞨”,而是称“浮渝靺鞨”,并分为两州加以管理,当是因为,在这70年中,居于夫余故地的粟末靺鞨与当地的夫余人发生了民族融合,一定程度上夫余化了,与70年前内附的同部人风俗上已存在较大差异。天宝年间慎州有户250,黎州有户569,显然,先附唐的是乌素固部的少数人,至载初二年(690),乌素固才全部内附。前引《北蕃风俗记》载随同突地稽内附的粟末部落共8个,若加上后来内附的乌素固部,粟末靺鞨共9个部落内附。

粟末靺鞨是怎么降隋的?为什么要降隋

《旧新书·靺鞨传》称靺鞨“其国凡为数十部”,《魏书·勿吉传》、《北史·勿吉传》所载粟末部之外的靺鞨部共12个,则粟末部有9个部落内附,虽然不是粟末部的全部,但肯定也是其主体部分。内附的部落数也可以证明,粟末靺鞨的主体离开松花江流域进入辽西地区了。

不甘受高句丽统治的8个粟末部落,大约在隋开皇十八年(598)降隋内附。而《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以突地稽部所置的燕州,“户五百。天宝户二千四十五”。根据冻国栋的研究,《旧唐书·地理志》中所列的两个户口数字,前者是贞观十三年(639)的情况,后者是天宝十一年(752)的情况。自隋开皇十八年至唐贞观十三年,在大约四十年中,粟末部人口由几千户降至五百户,减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当是战乱所致。《隋书·靺鞨传》:“及辽东之役,度地稽率其徒以从,每有战功,赏赐优厚。十三年,从帝幸江都,寻放归柳城。在途遇李密之乱,密遣兵邀之,前后十余战,仅而得免。至高阳,复没于王须拔。未几,遁归罗艺。”据《新唐书·李谨行传》的记载,粟末部迁居幽州昌平以后,还曾击退高开道与突厥对幽州的进攻。可以说,隋唐之际,粟末部几乎一直处于战争和流离之中。

除主体部分降隋以外,粟末部也有一部分依附于高句丽。直至高句丽灭亡以后,这部分粟末人才直接隶属于唐王朝。为区别于隋代内附的粟末部,史书才将这部分粟末人称为“粟末靺鞨附高丽者”。

高句丽灭亡以后,以渤海王室大氏为代表的“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徙居营州,并在697年东迁建立渤海国。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隋代内附的粟末各部也随大氏一起东迁,成为渤海开国的重要力量。考之史籍可以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粟末靺鞨织女

《新唐书·地理志》“幽州幽都县”条:“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武德元年(618)曰燕州,领县三:辽西、泸河、怀远。上贡豹尾。是年省泸河。六年(623)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贞观元年(627)省怀远。开元二十五年(737)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742)曰归德郡。……建中二年(781)为朱滔所灭”。《旧唐书·地理志》“燕州”条的记载与此大体相同。武德六年(623)粟末各部就已经离开营州了。

《旧唐书·靺鞨传》载:“刘黑闼之叛也,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似在平定刘黑闼的战斗中粟末部已经南下。对刘黑闼的战争,至武德五年十二月战局已定,六年正月刘黑闼已经被擒。如此,则粟末各部南下应在武德五年以前。与前引《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不符。而《新唐书·李谨行传》对此事的记载是:“刘黑闼叛,突地稽身到定州,上书秦王请节度。以战功,封耆国公,徙部居昌平”,即他个人率少量部队至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参战,而部落仍留在营州,在叛乱平定以后,突地稽因功受封,而后才“徙部居昌平”的。前引《旧唐书》称“突地稽所部”,当指其率领的参加平叛战斗的粟末部队,而不是指其所统部落,据此可证《新唐书·地理志》系粟末各部南下于武德六年是正确的,《旧唐书·靺鞨传》的记载不准确。

《新唐书·李谨行传》:“高开道以突厥兵攻幽州,突地稽邀击败之”,据《旧唐书》卷1《高祖纪》,武德六年九月,“高开道引突厥寇幽州”,突地稽能打退高开道与突厥对幽州的进攻,说明,武德六年九月以前,其所统各部已来到幽州了。突地稽所统粟末各部于623年离开营州南迁,此后一直活动在幽州,主要居住地在幽州城和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一带。没有史料可以证明,此后粟末各部又迁回营州。

有的学者根据《新唐书·李谨行传》“累迁营州都督。家童至数千,以财自雄,夷人畏之”认为,李谨行任营州都督时,粟末部又迁回营州。但此后李谨行任“积石道经略大使”,“上元三年(676),破吐蕃于青海”,如果粟末部曾追随首领李谨行迁回营州,那么,在李谨行改任之后,他们也势必追随李谨行离开营州了。李谨行生前曾封“燕国公”,显然是因为他是粟末部“世袭刺史”的首领,而死后“赠幽州都督”,表明其所领部落当仍旧留居幽州,而不是随李谨行迁徙。据《旧唐书·靺鞨传》的记载,在李谨行去世(682)以后,其部“或有酋长自来,或遣使来朝贡,每岁不绝”,显然并未随大祚荣东迁。自623年以后,突地稽所统粟末各部未再回到营州,那么,697年自营州东迁的靺鞨人中当然不包括这部分粟末靺鞨。

粟末靺鞨是怎么降隋的?为什么要降隋

另外,自贞观十三年(639)至天宝十一年(752),113年中,突地稽所部人口从500户增长到2045户,增4.09倍。贞观十三年的全国人口为12351681人,天宝十一年的全国人口为49975543人,增4.05倍。突地稽部人口增长幅度与全国人口增长幅度一致。也证明在此期间,突地稽所部没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认为其部随大祚荣东迁显然是不正确的。

据《旧唐书·地理志》,以粟末靺鞨乌素固部所置的两个州,黎州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南迁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慎州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南迁淄(今山东淄博市南)、青(今山东青州市),神龙(705-707)初,两州都改隶幽州,侨治于良乡县的故都乡城。也没有随大祚荣东迁。

附唐的粟末靺鞨9个部落都留居幽州。据《旧唐书·地理志》:“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寇,遂扰中原。至德之后,入据河朔,其部落之名无存者”,即都逐渐汉化,融入汉族之中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粟末部的主体部分未参与大祚荣的东迁建国。虽然渤海王室是“粟末靺鞨附高丽者”,但这只是粟末部的一小部分。两唐书的《契苾何力传》都记载,在唐灭高句丽之战中,高句丽曾“引靺鞨数万众据南苏城”,从人数来看,高句丽应当控制了黑水、粟末两部以外的靺鞨五部。《旧唐书·靺鞨传》:“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部众多入中国。泊咄、安居骨、号室等部,亦因高丽破后奔散微弱,后无闻焉,纵有遗人,并为渤海编户。唯黑水部全盛,分为十六部”,显然,作为渤海建国主力的是伯咄、安居骨等靺鞨五部,虽然起领导作用的是“粟末靺鞨附高丽者”,但粟末部在东迁靺鞨人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粟末靺鞨后逐渐演化为今日的满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0/277353.html

“粟末靺鞨是怎么降隋的?为什么要降隋”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在位时间长达十六年 赵匡胤为何迟迟不立太子

赵匡胤在位时间长达十六年 赵匡胤为何迟迟不立太子

对宋太祖赵匡胤雄才伟略,为何在位十六年不立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 即宋太祖之子德芳死后半年,赵光义的心腹京使柴禹锡等人,告秦王廷美(太祖、太宗之弟)骄恣,将有阴谋窃发。此时,距离赵光义继位已经过去了五年,其地位虽已然稳固,...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看似草包的曹爽竟也可以跟司马懿抗衡那么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朝代,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比贪污受贿严重多了,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大臣,他因为贪污被抓了之后,却要自己的妻子向皇帝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这位大臣就是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来头不小,纳兰一族与爱新觉罗家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并且纳兰明珠本人很会察言观色,处...

弘曕被夺爵最后还被吓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弘曕被夺爵最后还被吓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弘曕是雍正老来子,深得父兄宠爱,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由于弘瞻跪在弘历曾经跪的地方上,弘历便削夺了弘瞻一切职爵,最终把弘瞻吓死了。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弘历为什么要这样小题大做呢?弘曕的生母刘氏是个汉人,她是管领刘满的女儿。雍正七年,她以答应的身份入侍宫中,由于她“秉性柔嘉…...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是怎么死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魏文帝曹丕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魏国黄初七年(226)五月,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氏魏国的魏文帝曹丕崩殂,年仅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的皇...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傅友德是明朝名将,在消灭陈汉,推翻元朝,平定巴蜀,横扫漠北时屡战屡胜,可以说为明朝的统一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傅友德也惨遭杀害。但是有史料说傅友德是先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拿着二人的头颅去找朱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