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天主教之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的生平经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09)130

罗文藻(1616~1691),乳名罗才,又名火沼,字汝鼎,号我存,拉丁名Gregorio Lopez,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生于福建省福宁府福安县罗家巷村(今属闽东赛岐罗江村罗家巷)。罗家巷村村民多为基督徒,罗家则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民间信仰者。罗文藻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嫂相依为命。8岁即为人放鸭谋生,天主教堂传教士见他衣食不足,雇为教堂佣工。文藻天资聪慧,工余勤学教义,崇祯六年(1633年)秋,由方济各会会士、意大利神甫利安当领洗入教,以额我略为洗名。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的生平经历

入教后,罗文藻以传道员身份,随利安当到南京传教。传教受阻,未及一年即返回福州。曾赴台湾传教。崇祯十年,又随方济会神父赴北京传教,因明廷查禁,又折回福州,曾一度被福州当局收监,获释后回福安,仍热心教务,翌年被派到澳门传教。

明崇祯六年(1633年),多明我会士黎玉范与方济各会士利安当来福安宣教。是年秋,罗文藻在利安当带领下受洗,归入主的名下,并以额我略为圣名。之后,罗文藻随利安当到南京传教。因发生礼仪之争,传教受阻,未及一年即返回福州。据说一度赴马尼拉传教。崇祯十年(1637年),又随方济各会神父赴北京传教,在此罗文藻受到汤若望器重,汤有意让他到朝鲜宣教。但因明廷查禁,罗曾一度被朝廷收押,获释后回福安,仍热心从事传教。不久,福建教会遭到打击,罗文藻被迫到澳门宣教。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罗文藻随黎玉范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向多明我会报告中国教务。并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奉多明我会会长多明戈·冈萨雷斯之命回国,在福建协助艾儒略传教。同年,他在福安藤(顶)头购地筹建藤头教堂。永历四年(1650年),在藤头加入多明我会,成为中国之一位多明我会士。 永历六年(1652年)春,罗文藻第三次赴马尼拉,在圣多玛斯学院继续攻读神学、哲学。永历八年(1654年),在马尼拉城由鲍布来德主教祝圣为司铎,成为神父。翌年,受派返回中国传教。永历十年(1656年),福安沿海海盗猖獗,到处抓人索取钱财。罗文藻为赎回被抓走的人质奔波了半年之久。由于他为百姓做了好事,并积极传播教义,许多人因而受洗归主。

清顺治元年(1644年),罗文藻随黎玉范神甫到菲律宾马尼拉,向多明我会报告中国教务,事后返澳门。顺治二年,又随安多尼神甫到马尼拉,获准入圣多玛斯学院深造。顺治四年回到福建协助艾神甫传教。同年,他在福安藤(顶)头购地筹建藤头教堂。顺治七年,在藤头加入多明我会,成为中国之一位多明我会会士。 顺治九年春,罗文藻第三次赴马尼拉,在圣多玛斯学院继续攻读神学、哲学。顺治十一年,在马尼拉城由鲍布来德主教祝圣为司铎,成为神甫。翌年,受派返回中国传教。顺治十三年,福安沿海海盗猖獗。到处抓人索取钱财。罗文藻为赎回被抓走的人质奔波半年之久。由于他为百姓做好事,积极传播教义,许多人因而受洗入教。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的生平经历

康熙四年(1665)罗文藻第四次去马尼拉,筹措传教经费,并受当地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和耶稣会之托,回国视察各省修会所辖教务,遍历闽、浙、赣、粤、晋、鲁、湘、川及江南(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直隶(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大部和山东、河南小部分地区)诸省。罗文藻在两年内带领三千多人受洗归主。

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禁止天主教,外籍主教 *** 罗马教宗,要求提升罗文藻为主教,管理中国教务。教廷虽早在1658年即已准备在中国实行宗座代牧制,但因西、葡两国的反对而作罢。1674年教宗克雷芒十世任命罗文藻为巴希利主教(具衔)、南京教区宗座代牧。3年后,他接到委任书,为避免与葡萄牙保教权发生矛盾,遂上书谦辞。教廷勉其从命,指示他前往马尼拉受祝圣。到马尼拉后,多明我会驻马尼拉省会长嘉德朗反对为其祝圣,并命他在当地华侨中传教,不准回国。后罗文藻得到奥斯定会帮助,潜行返国。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八日(1685年),罗文藻在广州由方济各会意大利主教伊大任为其祝圣,成为之一个中国籍主教,掌中国北部诸省教务。同年六月,罗文藻到南京任职。到任后即上书教宗,希望宽免中国籍神父读拉丁文的要求,使中国人能更容易提升为神父。又要求豁免教士们要发誓听从主教的命令。南京教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教廷传信部少量拨款,并常受诸外国修会克扣。由于罗主教不受葡萄牙保教权的节制,未经葡萄牙国王的同意,向教宗举荐意大利人方济各会余神父为副主教。多明我会断绝一切接济,罗主教因此缺乏经费,而无法巡视教务。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祝圣万其渊、吴渔山、刘蕴德等三位中国籍神父。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罗马教宗宣布在中国成立北京和南京两个主教区,与澳门分立,罗文藻被任命为南京教区主教。同年十月间,罗文藻突患重病,于次年二月安息主怀。

康熙十八年,教皇依诺增爵十一世重新任命罗文藻为南京主教,教廷传信部及多明我会总会也劝他接受,罗文藻欣然应允。但因教皇的任命状尚未到达,故祝圣事未能如愿。康熙二十三年,他回到福安穆阳,打算到巴卢主教处接受祝圣,但到达穆阳教堂时,巴卢主教已去世。 康熙二十四年,意大利籍主教康和之持教皇手谕从马尼拉来华,于四月八日在广州城外方济各会堂为罗文藻举行祝圣大典。自此,他成为中国之一任华籍主教。同年六月,罗文藻到南京视事。到任即上书罗马教皇,希望宽免中国籍神父读拉丁文的要求,否则中国人就无法提升为神父;又要求豁免教士们要发誓听从主教的命令。在敬祖敬孔的问题上,他虽遵从罗马教廷的禁令,但在执行时却能按照中国的民情,予以缓和。他不受葡萄牙保教权的节制,未经葡萄牙国王的同意,向教皇举荐意大利人方济各会神父良尼沙为副主教。康熙二十七年,他又亲自为吴渔山、刘蕴德、万其渊三位华人祝圣为神父。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罗马教皇宣布在中国成立北京和南京两个主教区,与澳门分立,罗文藻为南京教区主教。同年十月间,罗文藻在巡视教务途中,突患重病,转回南京。康熙三十年病逝,葬于南京雨花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0/277426.html

“天主教之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的生平经历” 的相关文章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忽必烈和皇太极作为马背上的皇帝 两人最后是怎么死的

忽必烈和皇太极作为马背上的皇帝 两人最后是怎么死的

对忽必烈戎马一生,晚年为何会饱受肥胖和痛风之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知道皇太极是怎么死的吗?有人说是被多尔衮害死的。其实,皇太极很可能是死于肥胖而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皇太极晚年非常肥胖,据史家考证,皇太极中年就开始发福,身体笨重,加之出征时披上沉重的铠甲,连胯下...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