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臣服汉武帝的民族,举迁全族南移到孤岛生存,还以食人为生。
《史记》记载:在夜郎西部有十多个被称为“靡莫”的部落,其中更大的一个部落名叫滇,滇人头戴魋结、畔水而居、农耕、有固定聚居的城池。根据考古出土后的文物来看,滇人崇尚女巫,有猎头习俗、铜鼓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而且他们是世界考古史上极其罕见的用形象来记载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古青铜文明。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发滇国,汉军灭了滇国的同姓部族兵临滇国城下时,滇王举国投降。汉武帝龙颜大悦赐滇王王印,在当地设置益州郡,把滇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并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可此后不久这个具有500年历史的滇国却从中国史籍中彻底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2000年后专家依据考古发现及史籍推测,汉武帝征服滇之后,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上层人物不愿意接受汉朝的统治便向南部迁徙,在新平、元江一带建立了滇人南迁后的一个定居点,不久一部分人被留下,留下的这部分滇人后来演变成了今天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傣。花腰傣在后来与当地人民融合后渐渐被同化,但他们仍保留着浓厚的女巫崇拜习俗。
大部分滇人沿着元江红河继续顺流南下,其中一部分在从越南义静省以北至中越边境的红河流域相继建立了定居点,从而衍生出被后人称之为东山文化的文明。根据已挖掘的100多个考古点发掘出的3000多件东山文化遗物中,青铜器就有1500多件,铜鼓数十面。东山人与滇人都是辫发后垂,无论男女都佩戴大耳环和手镯;他们在铜鼓上刻绘各种图饰记录日常生活和祭祀;青铜器刻画了大量与耕种和收货有关的场面,显现他们都具有成熟的稻作和农耕技术;他们都用长独木舟进行航行和渔猎;他们建筑都是干栏式建筑。被称为东山文化的这部分滇人渐渐也被当地人同化,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属性。
最后一部分滇人则继续南下来到了一个叫莎摩西的湖中岛。莎摩西岛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马达高原的多巴湖中,是印度尼西亚少数民族巴达克人的故乡。来到莎摩西赫然就能见到多巴湖独有的与滇人一模一样的干栏式建筑,它们长脊短檐,左右两边的屋顶向上高高翘起,房屋的四周绘满了精致而独特的花纹,巴达克人认为巫师把魔法注入到木雕里面可以保护房屋。
巴达克人是一个不同于当地土著的特殊族群,它们的众多习俗都能从滇人青铜器上的画绘中找寻,比如舞蹈语汇、二次葬习俗,甚至猎头习俗。巴达克人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食人族,他们认为吃了敌人的肉就可以把敌人的魔法转移到自己身上。巴达克人最后一次食人是在1816年,荷兰传教士到来之后才阻止了这种习俗的延续,可能是过于血腥的原因,传教士并没有对猎头习俗进行详细地记录。
专家将巴达克人的DNA信息从复旦大学的DNA数据库里被准确无误的找了出来,今天巴达克人与古代的百越民族的DNA非常接近,他们的Y染色体类型都是其他语系民族里几乎没有的O1型,但是由于滇人都葬在高地,尸骸长年累月被雨水侵蚀使得科学家们始终无法找到滇人任何DNA的有效信息,无法将其与巴达克人的DNA进行比对,因此目前还无法做出巴达克人是否是滇人后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