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1-05)190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这位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人们尊敬地称这位说话不利索的书生为韩非子或韩子。本来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但是命运坎坷,令人感慨。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是作得极为成功。

于是,秦王嬴政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生灵涂炭! 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当然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

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入秦后,韩非与秦王大谈了《存韩》的大道理,据说还离间了秦国的君臣,使得秦王嬴政对韩非大倒胃口,晾在一边去了。

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 配图

韩非回韩国回不了,存秦又不见用。还落到了秦国“重臣”李斯、姚贾的手里,遭到了暗害而亡。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官方的。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早先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发动倾国之战也要夺得的人才,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

韩非学说和商鞅一脉相承,但是他的做人比李斯、姚贾要见正直,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书呆子气。为官倒不一定都要伶牙俐齿,但能写不会说,就明吃三分亏。总不能在和别人争论时说:你等等,等我写出来给你看我的理由吧?

秦王对韩非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但是看到的文章酣畅淋漓的韩大才子,竟然是一位“期期艾艾”的笨拙的书呆子。再加上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怎么不会冷了心?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连君王都不热乎了,那还不往死里踩?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韩非的遭遇,本就在情理之中。

孤愤!是韩非的境遇,在韩国如此;到了革新图强的秦国,还是如此。韩非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朝廷重臣,“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

这些人都是结党营私,耗国利私,贪得无厌的“权重之臣”。韩非 对这些“重臣”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他说:“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样的状态下,韩非要想在秦国施展自己的 政治抱负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 配图

韩非指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 那么你韩非要想削弱权臣的“太重”,拿什么来削呢?韩非用人性的阴暗心理来昭示国王:“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 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总而言之,天下是君王自己的天下,除了君王自己,其他的臣下都是怀着阴暗的人性来到君王处谋利的。企图无能 得事、无功受禄、结党营私。韩非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无道理?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不上台面,不能作为常理说出来。否则,君王都是英明领袖,手 下都是结党营私,那你韩非自己又是怎样的人?

韩非用田氏篡齐,三家分晋来警策君王,要君王用忠直之士,能法之士。远离重臣,免得养虎成患。那么长期信用了“忠直能法”之士,这些人也成了重臣,那又将如何是好?韩 非在《孤愤》中没有答案。那么凭什么认为你韩非就是忠直能法之士?

法家人物往往都有一个通病:只认伟大领袖,漠视同朝为僚的同事。法不徇私,铁面无情。因此,往往会堕落为酷吏,遭人讨厌。韩非也是如此,最终他到了秦国,不见任用。就只好落入小人之手,遭暗算清除,欣赏他的秦王政也不闻不问,玩过拉倒。

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 配图

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当然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后,事情有了转机。原来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花言巧语算计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悲剧已成,韩非不再。

他的学说真的是很有进步意义,他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很耐人寻味。

但韩非个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场悲剧,愤青的悲剧,身在韩国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不被重视,到了秦国,眼见着可以大展拳脚,却因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黯然退场,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抱憾而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1/282214.html

“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 这个祁山到底是什么地方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 这个祁山到底是什么地方

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如今的祁山在哪里?为何必须从这里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绝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地朝历代都有无数文人对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哀思,可见诸葛亮在世人心中地位之高。乱世出英雄,混乱...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诸葛亮的岳父,为何要帮陆逊走出石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伤亡十之八九。若非赵云前来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即刻往白帝城,然而陆逊依然穷追不舍,这一切早在诸葛亮的预测之中。于是便在鱼腹浦摆下...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吴起变法后,楚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走向强大。公元前221年,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后,六位秦国君主打下的基础,秦始皇嬴政得以奋六...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

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存在“近亲通婚”的现象,孙氏祖孙对近亲通婚的忌讳极少,导致东吴内部的“婚姻无序”。孙休是东吴第三位皇帝,他的婚姻与父亲孙权、弟弟孙亮一样,也是典型的近亲通婚,他的妻子就是景皇后朱氏,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朱氏出身江南世家吴郡朱氏,她的母亲是孙权幼女孙鲁育,父亲朱据是东吴重要官员及...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