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科举无小事!揭秘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1-13)341

导读:明代是一个奇葩的王朝,虽说后期皇帝大都是一个个游手好闲,但是,明代的制度相对起来是十分完善的。科举制度在明代已经走向了成熟,各种评定试卷的流程都已经细化,那么明代是如何评定试卷的呢?

科举无小事!揭秘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 配图

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 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 *** ,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明代秀才着装也与众不同,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穿的。秀才分三等,成绩更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

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全省组织的统考,所以从形式上来说,“高考”还是高级别的考试,但最多相当于明代的“乡试”。

乡试是一省范围内考试,参加者为秀才,考中者就是“举人”。中举之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做“老爷”。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以在吏部候缺,如果国家有缺的话直接可以当官,担任教职,去做学官,还有机会参加大选,谋个候补知县之类的小官。当然可以既可以继续上进,参加会试,谋求更大的政治前途。但考中进士就更难了,明代一科少的全国不足百人,多的也只有两三百人。

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举人原则上即有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这就是顶级冲刺了。

乡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每个考生一个考试场,是单间,这种单间即“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进去之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考生答卷完毕将试卷交受卷官, 试卷送弥封所。剩下来就是考官评卷,考生等消息了。

科举无小事!揭秘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 配图

明代的试卷的评阅,是十分严格也是非常公正的,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作弊的可能,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直到杀头。

首先,明代评阅乡试试卷的人员要求很高。评阅人员, 一是考试官, 二是同考试官。考试官与同考试官,任职务条件一般为科举资历必须是贡士以上资格,并且必须是外省人, 必须是在职的府、州、县学教官。这些人很内行,也是在职人员,是不敢徇私舞弊的。

其二,防范措施严密。即使有胆敢徇私舞弊的,作弊成功的概率也太小。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大致有五道程序: 一是应试者答卷完毕后, 将试卷交受卷官, 经过吏员的弥封、糊名, 再由受卷官收回, 盖上戮印后, 送至弥封所。二是弥封官将试卷折登、弥封、糊名、编号, 交誊录所。考生试卷经过统一誊录,很难留下作弊暗号。三是誊录官将考卷用朱笔誊录后, 交对读所校对。对读后,交收掌所收藏。四是改卷开始,试卷先交同考试官评阅。同考试官看中的试卷,向主考试官推荐。五是主考试官再将这些被推荐的试卷进行评阅。整个过程, 均由内外监试官监督。

其三,问卷中的分工负责与相互监督。明代科举考试试卷评阅的具体办法,一是在试卷评阅后,必须由改卷人员签名并写下评语。二是一份试卷不由一人评阅, 而由三至四人评阅。考生的实际水平,并非一个说了算,保证了评卷的公正性。

其四,试卷水平有横向比较。明代乡试卷少有客观答案,所以试卷评阅过程中必须相互比较,评出优劣。 *** 有: 对比评阅法、词句评阅法、证据考察评阅法、经义衡量评阅法等。

对比批改法,即用一卷与同科其他试卷答题之比较,来评阅考生的试卷。此法的特点是通过比较来权衡试卷的优劣, 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采用对比法,一是同场其他考生的答卷相互比较,实行“货比货”,这种 *** 使用较多。二是对照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作”,比对模本,相比之下见出高下。

词句评阅法,即考试官对考生答卷中的词句作出评价的一种评阅 *** 。判断的方式主要是词句是否简明扼要, 文字是否简练明了。

证据考察评阅法,即考试官对应试者答卷中论据是否充分、取舍是否适当的一种改卷 *** 。

科举无小事!揭秘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 配图

经义衡量评阅法,即考试官运用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意旨和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理学大师的思想来衡量答卷质量好坏, 判断试卷水平高低的一种改卷 *** 。后两种 *** ,等于使用“标准答案”。

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并不评定“得分”,而是评出“等级”,依据“等级”排出“名次”,最后确定中试或淘汰试卷。

试卷的等级也不是简单地划定几个等次,而是由考试官对试卷给出“批语”。考试官对试卷的批语, 字数不等,少则两个字,如“典雅”、“精结” 、“明确”、“得体”等。多则数十字,如嘉靖十年顺天府乡试中考生苏志皋的答卷, 同考试官教授张某批语长达54 字,文云: “ 我朝建南北二京, 实行天下形势之大, 而列圣世德相承以培万年之基, 实在于此。是策能言之而未又以得人心, 正君心为保守之道, 尤为有见意。得士如此, 可以闻于矣。”这等评价,明显是考官看中考生了!

考试官的批评实际上是有“结构”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下笔。文字较长的批语, 其结构一般为两大部分:之一部分是考试官谈自己对考题主要论点的看法,第二部分则是考宫对答卷的具体评论。

——从试卷的保密,到试卷的客观批阅,加上试卷相互间的优劣比较,明代“高考”阅卷工作是严密而公正的。应考者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很难因考试官一人的好恶而失去公允。

一般来说,明代的科举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在国器私用的年代,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说,大明首辅张居正就曾经干过这种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1/283603.html

“科举无小事!揭秘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的相关文章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对清朝“九子夺嫡”,为何是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会输给更弱小的四爷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八爷党不是输给了四爷党,而是输给了康熙。“九子夺嫡”时,八爷党完全就是碾压四爷党的存在,那个时候胤禩从未输胤禛,他稳稳压着胤禛一头。只是,八爷一党的势力越来越大,锋芒也太过暴露,最终...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陈庆之,白马探花、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203年),本吴郡吴县人,后迁居吴郡钱塘,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吴景因追随孙坚征伐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据丹杨。后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再...

历史上许褚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何要杀他?

历史上许褚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何要杀他?

许褚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勇力绝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许褚是草操的大将,虽然很少独立统领作战,但是,许褚多次在战场上救了曹操,比如,渭水之战,马超杀的曹操狼狈逃跑,在船上,许褚一只手撑着马鞍着为曹操挡箭,一只手摇橹,可以说,如果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然而,许褚立了...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军,...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 韩信当时在做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在彭城被打得丢盔弃甲,连儿女都要放弃,韩信在干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具体在干什么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大概会有三种可能:1、在兵围雍王章邯并一举攻破废丘。2、在随军出征不过却没有军队指挥权。3、并未随军出征,因为忧虑所以给汉王写过信。刘邦彭...

评论列表

AutumnWind
AutumnWind
1个月前 (10-16)

明代的科举制度在评定试卷方面展现了高度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从保密措施到评阅流程,再到相互间的优劣比较和批语结构化的评价策略都体现了这一制度的精细和专业水平之高令人钦佩不已!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复杂与矛盾的一面张居正首辅虽曾为国器私用之事但明代整体而言仍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值得后世借鉴学习其背后的理念和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是当下学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