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9)96

陈庆之,白马探花、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生了好奇:到底是多么神勇强大的人,才会让千军万马都为之退避三舍?

说起陈庆之,你可能不一定熟悉,但前两年一部《琅琊榜》你可能比较熟悉,里面的梅长苏,其实他的历史原型就是陈庆之。

一、陈庆之其人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朝梁名将。陈庆之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起家奉朝请。

由于陈庆之在梁武帝萧衍还未登基时就已经为他效力,所以萧衍对他很是信任,在525年时将领兵的任务交给了他,命他和胡龙牙、成景俊去接应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这一仗打得很不容易,豫章王萧综叛逃,导致梁军溃散,其他两位将军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唯有陈庆之的部队在他的领导下斩关夜退,军士得全。

萧衍因此看到了陈庆之的军事才能,在第二年又派遣他和安西将军出征寿春,结果大获全胜。梁军势如破竹,攻克52城,俘虏75000余人,陈庆之于是名声大噪,并被赐爵关中侯。后来在涡阳之战中,陈庆之又出谋划策,大败魏军,赢了漂亮的一仗,但让他真正“封神”的,还是之后北伐北魏的战役。

二、“千军万马避白袍”,经此一战,陈庆之声名远扬

陈庆之在中国古代名将排行榜中,算得上是一位传奇将领。因为他属于大器晚成型。他41岁才之一次领军作战,当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造反,失败后投降南朝梁,并且,提出请求让梁派兵接应。由此,陈庆之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更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萧宝寅、尔朱荣等人自立为王。北魏皇室元颢以投降梁为条件,请梁发兵助其称帝。而陈庆之,再次被委以重任,以“飙勇将军”身份,带着7000人护送元颢前去洛阳称帝。对此,甚至有人说:才7000人,明摆着就是糊弄。如果,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这些人马足够了。

当时,由于平定邢杲起义,河洛空虚,没有什么防兵驻守,所以,元颢非常顺利地到达了洛阳。《梁书》对这梁武帝极尽溢美之言,可以说,他应该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没必要损耗自家兵力去助另一皇室,但是,等尔朱荣平定邢杲之后,形势对陈庆之可以说是逆转直下。

陈庆之领兵一路杀到睢阳,北魏丘大千领着7万人分筑九城(营垒),抵抗梁军。只是梁军一日就攻占三城,使得丘大千不得不选择投降。如果这个数据属实,他的7000人对抗被分散的70000人,应是压力不大。但是,如果真是实打实与7万人一起对阵,除非他的武器非常先进,以及战术出奇方能制胜。

而且这7000白袍军其实并不是梁朝的作战部队,其实是杂牌军,朝廷当时就没指望这些人干出什么业绩来,就是让他们护送元颢北归的护卫军,没多少作战能力。那么他们为什么穿白衣白甲,就是当寿衣穿的。他们就没打算回来,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了。据说陈庆之这一次北伐,没有卫青那样的战略战术的记载,也没有很生动的像霍去病北击匈奴那种狂飙突进的攻击,这些都没有。只有一串很冰冷且让人热血的数字。

四个月时间,历经四十七场战斗,连拔三十二座城池,7000白袍军打到洛阳城下。

自己没有什么损耗,又大败敌军,难怪大家以“千兵万马避白袍”来赞美他。陈庆之经此一战,一战封神。

三、“本非将种”,却手下棋局、胸中时局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这位陪着萧衍下了20多年棋的“棋友”,大概是在棋盘上,让皇帝“见识”了其军事才能。虽然,陈庆之自己不善骑射,但是,却并不代表他自己不会用兵。看陈庆之取得的胜利战役,更多的在于对于战机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鼓舞士气等等。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所以严格说来,陈庆之的战果,完全是凭借着“巧”胜。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体质文弱的儒将,能够创造这种两晋南北朝时期难有的战绩,梁武帝曾评价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56岁就去世了,他心中未必没有彻底拿下北魏的遗憾。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虽“射 *** 札”,但是,一心想报效朝廷的他,终究还是成就了自己。

据说,陈庆之虽为将军,但生活简朴、经常安抚士卒,故而极其得人心,能够让部下誓死效力。如此看来,他白袍将军的神话,也许和他的人格魅力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939.html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的相关文章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一位在两汉时期却能被人人都称赞不已的一代雄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杜绾:北宋矿物岩石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杜绾:北宋矿物岩石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杜绾,字季扬,号云林居士。越州山阴人。北宋矿物岩石学家,生卒年不详,杜衍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绾自幼博览群书,游历山川,对奇石瑰宝尤为喜爱。北宋文人寻奇石、集名砚成风气,徽宗于江南设“应奉局”,专事搜集天下奇石异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杜绾也未尝置身其外。南宋绍兴三...

历史上宋仁宗与张贵妃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宋仁宗与张贵妃之间的感情如何?

在中国漫漫5000年的文化历史之中,宋仁宗可谓少有的明君。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宋朝重文,所以多为皇帝,都有一些浪漫。宋仁宗赵祯,本是宋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先帝的第六子。宋仁宗最后登基为帝,自己是真的有真才实学。(一)宋仁宗的标签之一:宽厚9岁的赵祯被册立为皇太子,四年后,13岁的赵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