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密:张飞为什么要娶死敌曹操的侄女为妻?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24)170

导读: 曹操和张飞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然而最新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关系张飞娶了曹操的侄女为妻,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内幕和隐情呢下面一起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透露出的惊人发现。曹操和张飞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然而最新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关系!张飞娶了曹操的侄女为妻,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内幕和隐情呢?下面一起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透露出的惊人发现。

揭密:张飞为什么要娶死敌曹操的侄女为妻?

*** 配图

三国专家“张飞是曹操的侄女婿”“这并非奇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史实。”潜心三国学研究20年的沈伯俊娓娓道来,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通过夏侯渊一家搭建起来的。亲族血缘曹操是夏侯渊的堂兄曹操之父曹嵩,是东汉末期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他的本家却是夏侯氏。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世语》二书“(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于惇从父兄弟。”从血缘关系来看,曹操其实就是夏侯氏的后代,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员大将夏侯渊也是他的族弟。夏侯惇长期独挡一面,“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夏侯渊多次领兵出征,“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也极受信任。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干勋业之外,与曹操的亲族关系乃是他们如此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

辈分推演张飞是夏侯渊侄女婿“张飞作为刘备的心腹大将,无论就其家世出身还是政治观点来看,本来是很难与夏侯氏家族产生什么瓜葛的。”在那天下大乱、人的命运变幻无常的年代里,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飞却成了夏侯氏的女婿。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事情是这样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侯渊堂侄女、夏侯霸之妹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论起辈分来,张飞算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曹操是夏侯渊的族兄,而张飞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婿,那么,张飞也可以说是曹操的堂侄女婿。

揭密:张飞为什么要娶死敌曹操的侄女为妻?

*** 配图

不仅如此,就连蜀汉后主刘禅(张飞的女儿就是他的皇后),也算是曹操的隔房侄孙女婿。各事其主少有串门却不忘私情自从建安五年元月曹操亲自率军击败刘备,重占徐州以后,曹、刘两大集团一直处于尖锐对立的态势。所以,曹操和张飞虽然成了亲戚,却没有机会互相走动,互叙亲戚之谊。不过,即使在双方兵戎相见之时,也还没有完全忘记这一层关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兵争夺汉中地区,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以来一直镇守汉中的夏侯渊与之交兵,在定军山被黄忠所杀。张飞之妻闻讯后,便“请而葬之”,算是对这位堂叔尽一点孝道。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灭了曹爽集团,独揽大权。当时出任右将军、“征蜀护军”的夏侯霸害怕株连,惶惶然投奔蜀国,在阴平道上迷了路,因粮食尽绝,杀马充饥,步行又打破了脚。蜀汉方面闻报,急忙派人迎接。夏侯霸到了成都,刘禅亲自接见,特地向他解释道“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卧先人之手刃也。”刘禅还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夏侯之甥也。”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一直让他做到车骑将军。夏侯霸成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对话小说舍弃这一背景很可惜记者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是如何考证出来的?沈伯俊《三国演义》是600多年前,罗贯中根据史实写成的小说,对曹、张亲戚关系的考证主要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到线索。《三国志》是最主要的考证工具,在曹魏集团内,夏侯惇、夏侯渊家族是尊荣无比。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干脆把夏侯惇、夏侯渊与曹仁、曹洪等曹氏宗亲合为一传,标名《诸夏侯曹传》。记者曹、张是亲戚本是很好的小说材料,罗贯中为何舍弃了这一事实?沈伯俊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却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一点,不仅张飞之妻根本不曾露面,就是写到夏侯霸投奔蜀汉时,也没有顺便略作交代。不知罗贯中是没有注意到这一层亲戚关系,还是因为不想描写家庭生活而有意舍弃这一事实,抑或是担心写了这一点会模糊作品“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这是一个难以索解的谜。不管谜底如何,我对此都感到惋惜。

揭密:张飞为什么要娶死敌曹操的侄女为妻?

*** 配图

曹操形象是一个文化现象,曹操手下谋士最多,作为纵横海内的一世之雄,曹操最早注意到招揽人才。他刚在衮州立足,就积极招贤纳士,郭嘉、刘哗、满宠等重要谋士接二连三地归于他的帐下,很快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兴旺局面。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并非一团漆黑、一片骂声。从西晋到晚清的1600多年时间里,对曹操一直是有褒有贬,曹操形象今后仍将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被人们评说。“文学形象曹操不是历史人物曹操的真实复制品,但他却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演绎,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韬略、长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贤妒能的一面。”沈伯俊说,曹操形象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着墨深浓的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典型,曹操形象的复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功利追求、对道德进步向往的矛盾关系。当人们认识曹操性格的道德批判意义时,将得到深刻的启示人类在不断推动物质文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真善美的追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2/290675.html

“揭密:张飞为什么要娶死敌曹操的侄女为妻?” 的相关文章

在曹操征战的一生中,都遇到过哪些危险?

在曹操征战的一生中,都遇到过哪些危险?

曹操,东汉末年权相,也是曹魏的奠基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魏、蜀、吴,这三分天下不是谈判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其中,打下地盘最大的,是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其一生所遭遇的恶战最多,遇到的敌人最强,被他干掉的诸侯也最多。相应的,曹操遇到的危险也最多,这是因为他和当时的大多数诸侯一...

嘉庆弄死和珅十五年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嘉庆弄死和珅十五年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对扳倒和珅15年后,嘉庆皇帝就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四年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公开宣布了钮祜禄·和珅的20款大罪,下令将其入狱抄家。面对内外诸臣“和珅罪当以大逆论”的建议,嘉庆皇帝并未采纳,反倒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为由对其宽大处理,命其狱中自尽。在...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对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要选令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十年,乾隆要第四次南巡,所谓“南巡”就是去江南游玩,顺便找个民间美女调剂一下口味。那拉皇后太了解乾隆了,知道他出去,一定粘花惹草。于是死活不同意,并以“断发”为威胁。在清朝,满人女子断发,是很严重的一种行...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一生极为风流、极为多情。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世居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igiya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佳氏、潮氏等。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1714年6月15日)。除此而...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