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前十万浮尸秘闻:真有十余万人殉国?
作为一个“神话”,或叫“崖山神话”,由于它太过惨烈,由于策划者太过疯狂,因此,连对抵抗者保持敬意的元朝历史学家都不愿详细叙述。在《宋史·瀛国公(二王附)纪》中,关于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跳海的事情只写为:“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万人。”
这句简短的记载也是“崖山之后无中国”论调的历史引证源头。
*** 配图
但是,对照一下《宋史·忠义传·陆秀夫》,就看出问题远非如此简单,也没法排除十余万人跳海殉国是陆秀夫制造的对内大屠杀。《宋史·陆秀夫传》有言道“乃杖剑驱妻子入海”,也即陆秀夫在决定背小皇帝跳海前,先挥着剑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逼得跳了海。这次逼家人自杀的行动,很可能是动用身边的卫队完成的。陆秀夫这种疯狂的举动震惊了元朝统治者,因此,他被脱脱列入《忠义传》。与陆秀夫一起列入《忠义传》的人还有几个,最值得一提的是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刘鼎孙也跳了海,但没淹死,被搜俘后挨一顿又一顿的肥揍。就这样,他得空儿再次跳海,死了。
即便陆秀夫没有命令士兵驱赶十余万自己人跳海殉国,至少也在心理上给民众造成了巨大压力——不管你们降与不降,元兵来了,没好儿,烧杀奸掳无所不为,不如现在就死了好。想想一个疯狂的杀人犯,在去杀人前杀掉老婆孩子乃至瘫在炕上的老娘,不管他有多么正义的理由去杀仇人,杀自己的亲人也是丧心病狂的!
*** 配图
战争,是利益冲突的结果,也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结束它或将危害程度降到更低点,是道义的选择。如果战争是为了制造英雄与神话,那么,英雄与神话的正当性就很成问题了!
“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的“崖山神话”当中有一个非常小的记录细节,似乎未被历史学家们所注意,即《瀛国公(二王附)纪》所记的“后宫及诸臣从死者”与“十万余人”的关系。
可以设想:即便如陆刘二人那样逼迫家人自杀的人满朝皆是,且崖山之役时宋方不分大小官员均是全家跳海,也达不到“十余万人”的规模。同时,由于赵宋皇室处于奔命之状,后宫不可能庞大到人数过千。换言之,后宫跳海的人数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重量级的人物杨太后也在其中。像降元将领翟国秀与苏震那类的人,我们也应注意一下,因为二将及所部不能计入“十余万人”之列。
接下来,就有了“十余万人”大多是一般民众的结论。继续往下推断:
其一,陆刘二人迫家属跳海自杀行为,首先在后宫及官员中间产生了恐惧,使自杀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共性心理,进而影响到一般百姓。
其二,无法排除陆刘二人逼迫百姓自杀的行为,或者“诸臣多从死者”在决定自杀前采取了逼百姓及军人跳海的武力驱赶行为。
*** 配图
第二项推断绝非凭空造来,因为皇权集团与官僚集团从来就不拿百姓当人看,而是把人民与土地、房舍、钱币、布匹等视为他们的占有物。自己无奈身死,不想把占有物留给别人,毁了它们——是丑陋的皇权与官僚集团不易的政治心理,也是人殉文化的一个变种。
“十余万人殉国”,实在是一个太缺德的“神话”!
当然,成就这个悲惨“神话”的因素之一是人民的愚昧,他们认为官方所说的句句真理。即便所说的不是真理,对官方所为的,人民也无法对抗。也就是说,人民的愚昧有时是迫于国家强权的横暴。不过,崖山人民也有明白的,或者逃避过被逼跳海之劫的。同样被《元史》列入《忠义传》的那个张世杰,在陆秀夫跳海死后,曾试图从崖山去占城(当时是一个独立国家,今其地在越南境内),在那里建立流亡 *** ,但是崖山当地幸存人民中有号召力的人物阻止了张的计划,并强迫他离开崖山。据清代史学家吴楚材吴调侯叔侄所编《纲鉴易知录》云:“世杰将趋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
随后,张世杰试图在海陵山(今广东阳江西南海中)整合力量重进广东,但是,他在船上举行宗教仪式时,一排巨浪打来,把他掀进海里。真是老天有眼。他若不死,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效法陆秀夫,制造出“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的所谓神话。古为一国、今入越南的占城,今天也该向中国史书并未详记其名的崖山“土豪”献上敬意,因为崖山“土豪”阻止了张世杰流亡去占城的计划,才避免了“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的所谓神话出现在占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