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英雄曹操得到谁的赏识迅速掘起?
三国时期,曹操小时候就是个混子,因为出身不好,祖父是太监,在当时不被人看好。再加上曹家不重视文化教育,曹操小时候学的书又很杂,不识四书五经之类的,因此一直不被人所知。
东汉末年是一个讲究名气的时代,当时流行品评人,如果受到大官或者名流的推崇,就能有一个好名气,曹操自然希望得到名家的品评,可惜曹操的祖父是太监,那些大儒是根本上看不上的。
不过也有对曹操刮目相看的。比如何顒还有乔玄。
*** 配图
何顒是个人物。张璠《汉纪》曰:颙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泰等与同风好。颙显名太学,於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亦名在其中,乃变名姓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桀。颙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颙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而袁术亦豪侠,与绍争名。颙未常造术,术深恨之。可见何顒当时名气很大,与郭泰、贾彪等齐名,朝中大臣陈蕃李膺等更把何顒当做知己。党锢之祸来临之际,何顒隐姓埋名来到汝南,好多名流与之交厚。何顒当时就对曹操很敬佩,袁绍也知道何顒,于是想尽办法和他交朋友,可惜他看不起袁术,袁术因此很遗憾。
何顒喜欢结交有本事的人,而且有时候先知先觉。之一次见到曹操的时候,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乔玄也很了不起,而且很大气。乔玄平日里与南阳太守陈球有仇怨,但当他任三公时,反而推荐陈球任廷尉。乔玄因为国家力量薄弱,并揣度自己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托病上奏,把发生的各种灾害归咎在自己身上,于是被免职。一年多后,被任命为尚书令。当初,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了解他。曹操曾经去拜见乔玄,乔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因此常感叹乔玄是他的知己。
*** 配图
乔玄知道曹操没有名气,就把许邵介绍给他,当时许邵品评人更加有名气,他给曹操留下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从此曹操的名气越来越大,曹操也借此得以乘风破浪,大展雄图。那么曹操又是如何发家的呢,且看下文介绍:
曹操刚开始时的确不如许多群雄起眼,但他也有自己的底蕴:
一、背景。曹操的干爷爷是大宦官曹腾,亲父曹嵩又花钱买过太尉这个大官。虽然干爷爷是太监这个名声不好听,但实际作用是明显的,有了关系好办事。尽管这个背景没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那般显赫,但好得是个官二代,比起织草鞋、组义军的刘备不知强了多少倍。
二、财力。权,钱两个因素都不能少。曹操的父亲曹嵩有钱,而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回乡起兵,除了自己的旁系家族,他又拉拢地方的财主和土豪。而且曹操也乘乱世干过盗取皇家陵墓的勾当,负责盗墓的“摸金校尉”就是曹操设置的官。
三、人力、物力、政力。这点是曹操真正崛起的转折点。曹操起家并非是破黄巾,破黄巾的功劳早被何进及皇甫嵩等人夺去了。曹操实际获益之时则是收编青州的黄巾余党,拖家带口的百万之众全部归曹操所有,而其中数十万的壮力被曹操组建成了“青州兵”。有了人力,曹操就大搞“屯田”,这样得以让曹操军事、生产两不误。
至于政力,拥立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使曹操可以指哪打哪。这点应该比刘备的“皇叔”之名作用更明显。连诸葛亮都说曹操占据了“天时”,但机遇是留给有能力把握之人的,就如曹操。
*** 配图
四、能力。这是曹操成事的关键因素。前面说袁绍家底子比曹操大,而且袁绍也有他自身的个人魅力,毕竟袁绍不像兄弟袁术是正妻所生,但他还是靠关系和能力拉拢了自己的人际网——不过曹操在用人方面则比袁绍高明得多,曹操用人不论出身、只论能力,才有了弃袁绍而去的荀彧、郭嘉等人的投奔。有了能人,在面对袁绍大军时,荀彧才有四胜说,郭嘉才有十胜十败说。而曹操的军事能力确实过人,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无论险象环生,他都意志坚挺,这才有了官渡的胜利,从此奠定了北方魏国的基业。
有以上四点,曹操的“雄霸中原”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