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的五个儿子是谁夏启诸子夺权是怎么回事
夏启通过武力夺位,如愿以偿的当上夏王朝的国君,从此安于享乐,不问天下朝政。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在夏启晚年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王位继承人的位置,争斗不休,更是爆发了武观之乱。夏启有几个儿子?他们都是谁?夏启诸子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武观之乱又是什么回事?
夏启的五个儿子都是谁
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
太康是夏启的长子,也是他继承王位成为了夏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太康从小就耳濡目染他父亲夏启的酒色享乐,所以在继位之后,贪图放纵,比夏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仅仅在位两年就被后羿篡夺了国政,历史上称太康失国。
元康是夏启的次子,伯康是夏启第三子。历史上关于元康、伯康的记载基本没有,就只有两个名字流传下来。
仲康是夏启的第四子,他也是夏王朝的第四位君主。仲康是在后羿夺取了夏王朝的政权将太康赶下王位后,被后羿当做傀儡立为国君。有大王之名,无大王之实,政权都由后羿执掌。后因试图夺回政权征伐后羿失败,反被后羿囚禁抑郁而亡。仲康共在位30年,当了30年的傀儡。
武观是夏启最小的儿子,也有记载他本名五观。武观就是夏启晚年武观之乱的始作俑者。历史文献中有其记载,《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我们现在对夏启的五个儿子都有了了解,那么五子争位又是怎么回事呢?
夏启诸子夺权:武观之乱
夏启结束了政权交接的禅让制,开父子相传之先河。夏启的五个儿子也因此开始了兄弟相争,父子相残的王位争斗。最后爆发了武观之乱,沉重的打击了夏王朝的统治力量,为王权旁落埋下了祸根。
武观之乱的罪魁祸首武观在文献中与虞舜时代的三苗并论,记载说:“夏有观、扈”,“虞有三苗”。意思是他们对政权的灾害是同等程度的。
更有记载说武观是夏启的“奸子”,古史曰:“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
历史上关于武观之乱的文字记载相当的少见,仅有《竹书纪年》中留下一段文字描述说:“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现今大意是:在夏启晚年的时候发生了诸子争夺王位的动乱,因此在夏启登位11年的时候,最小的儿子武观因为争位而被放逐到西河。
夏启在位16年的时候,王位继承人的斗争日益恶化和激烈,武观在西河发动叛乱,效仿夏启用武力夺取王位,幸而有彭伯寿师率领军队出征西河,才平定武观的叛乱。这场父子间权力的争斗极大消耗了夏王朝的力量,对他的统治地位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夏启有五个儿子,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太康和仲康分别是夏王朝的的第三任和第四任君主。在夏启晚年的时候,最小的儿子武观窥觊王位,发动了一场失败的叛乱,史称武观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