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12)160

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

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猜忌心理便有了十分鲜明的体现,对于国中的权利也一直都事不安心的,尤其是对于宰相的权利过大,朱元璋也有过很多次的削减,但是宰相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宰相的存在对于朱元璋本人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与此同时,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贤能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风追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削减权利的手段了。朱元璋即位十三年的时候,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一口泉,由于受到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吉兆,想要让朱元璋前往家中进行查看,但是胡惟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前往胡惟庸家中的时候,身边的太监觉得情势不对劲,朱元璋便登上城门观看胡惟庸家中,发现了大量的藏兵,朱元璋大怒,在那一天将胡惟庸就地正法。

关于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不明确的,或许真是胡惟庸一心谋反的阴谋,或许是朱元璋处心积虑削减宰相权利的手段。

胡惟庸案真相

明朝初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胡惟庸案,可以说对于胡惟庸案中的诸多细节之处都是有待商榷的,根据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的根由是谋图不轨,但是实际上对于胡惟庸的谋反叛逆的行为的描写却是鲜少的,基本上都是找不到丝毫根由的,甚至在清朝编纂的《明史》之中,提及胡惟庸案也都是含糊其辞的,只是写道胡惟庸在自己被诛杀的时候,脸上都没有丝毫的谋反叛逆的面容,足以看出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那么胡惟庸案真相是什么呢?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胡惟庸画像

说起胡惟庸案真相,就不得不说一说朱元璋和宰相之间的过节了,朱元璋的一生之 *** 有四位宰相,而这四位宰相的下场无一不是以被杀而告终的,这也就是表明了朱元璋对于宰相这一职位是心怀忌惮的。朱元璋身为皇帝,可以说是寝食难安的,因为明朝初年国中有很多的建国元勋,如果稍有不慎,自己的江山可能就会不稳固,因此朱元璋必须要铲除建国元勋,以此来捍卫自己的皇权至上。朱元璋先后都有十分鲜明的动作,并且在胡惟庸案中,定罪行刑的时间都是极短的,丝毫不给胡惟庸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因此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

胡惟庸案真相是一出冤案,胡惟庸在明朝历史上并没有谋反叛逆,但是其专横的政治行为却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因此朱元璋一定会处心积虑除掉胡惟庸。

胡惟庸案死了多少人

胡惟庸案可以说是震惊中国历史的一场血腥的政治行动,在胡惟庸案中死了多少人的话题也屡屡被人们所提及,胡惟庸是遭到了株连九族的惩罚,并且与胡惟庸交好的官员一并都受到了十分惨重的创伤。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胡惟庸画像

根据科学的统计表明,胡惟庸案中至少是死了超过三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胡惟庸的族人亲眷,也有一部分是与胡惟庸一家有关联的人物,在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可以说是震慑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君王有了更高的威望,但是胡惟庸案中死了太多的人对于明朝朝廷而言也是一场变动的根源。

关于胡惟庸案中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胡惟庸案中,胡惟庸所有的力量可以说是一败涂地的,但是这场案件的根源也是“莫须有”的,朱元璋只是认定胡惟庸是谋图不轨,但是却没有真正谋反叛逆的证据。朱元璋早在胡惟庸案件之前,就已经对于宰相的存在表示了极大的不安,而胡惟庸却又激起了朱元璋的不安,可以说胡惟庸案的发生是在劫难逃的。胡惟庸案中总共死去了三万余人,起初直接是株连了胡惟庸的九族,其后胡惟庸的党羽也一并不能够幸免,在胡惟庸案中基本上是铲除了明朝开国元勋的势力,另外有一些野史中的记载是多达六万人,但是其科学性有待考证。

无论是在胡惟庸案中死去了三万人还是六万人,无疑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足以看出朱元璋决心铲除异己的决心,对于巩固中央皇权的坚定不移。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由朱元璋发动的,对于明朝的江山有着极大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蓝玉雕像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些许的不同。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与宰相权利之间的矛盾中,可以说胡惟庸案中的胡惟庸是因为自己的宰相权利的过高而触怒了朱元璋,因此得到了谋图不轨的株连九族的惩罚。

而蓝玉案则是因为大将军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地位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因此而遭到了朱元璋的迫害。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的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历时时间短,但是具有毁灭性的的破坏能力。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着相近之处,都是在得知罪行之后立即进行了杀害,没有留给胡惟庸或是蓝玉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并且都有相继的余波影响,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牵扯了大量的朝中大臣。但是蓝玉案中伤亡人数不及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明朝初年的奇冤案件,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发生基本上铲除了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势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3/304296.html

“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张郃与黄忠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孰高孰低?

三国时期张郃与黄忠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孰高孰低?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郃进犯葭萌关,诸葛亮派老将黄忠和严颜率军抵挡张郃,因为都是老将,赵云等人非常担心,认为派两位老将去,有些儿戏了,但诸葛亮却信心十足。黄忠和张郃在战场上大战二十多回合,究竟谁更强?谁更有优势呢?张郃能胜黄忠吗?张郃看到黄忠,大骂黄...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辽的武艺,在曹魏能排第几,曹营中有人能打败他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辽当排第四,在典韦、许褚、曹仁之下。张辽勇猛无比,单刀赴会劝降昌豨,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 冲击东吴十万...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为什么宁愿重用胡惟庸,也不愿意用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定鼎天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种惯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进行封赏,而徐达、李善...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对生育了55个子女的康熙皇帝,为何将弟弟的女儿收为养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最强。他在1667年生育第一个皇子承瑞时才13岁;在1718年生育最后一个皇子时已到64岁高龄。他一生迎娶了65位后妃,总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对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我国古代最强的阳谋之一,尽管诸侯王都知道“推恩令”的危害,但是却都无法抗拒“推恩令”的实行。因为“推恩令”在损害诸侯王嫡长子利益的同时,也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获得了好处...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对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