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4-20)310

NO。10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说话人:曹洪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190年二月,曹操讨伐董卓,在荥阳被打败,失掉坐骑,后面追兵甚急。他的堂弟曹洪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曹操坚决推辞。曹洪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曹洪把马让给曹操,自己步行。

上榜理由:为天下人而舍身救一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NO。9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说话人:太史慈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太史慈武艺高强,射术高超。他从孙策时代就为江东名将,委以重任。建安十一年,在赤壁之战爆发前两年,他就溘然辞世,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死前,他叹息:“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上榜理由:壮志未酬,英雄嗟叹。万丈豪情,最终葬于一抔黄土之内。

NO。8 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说话人:孙皓

孙皓是吴国亡国之君。他生性残暴,好色酗酒,昏庸荒政,以致亡国。孙皓投降晋朝之后,被押解到洛阳,晋武帝司马炎设朝会迎接孙皓。孙皓到了之后,司马炎指着提前准备好的座位,说:“朕设此座待君久矣。”

亡国之君孙皓,傲然回答:“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上榜理由:亡国而不亡节,纵使失败,依然傲视对手。

NO。7 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说话人:刘璋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益州牧刘璋,继承父亲刘焉的基业,统治益州。在曹操大军的威胁之下,他邀刘备入蜀为援,不料反成引狼入室,刘备率军进攻益州,苦战三年,最后刘备大军包围成都几十日。此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粮食尚能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誓死一战。但是刘璋说了这句话,决定投降,打开城门,将成都拱手相让。满城军民,感动流泪。

上榜理由:三国争霸风云 ,有哪位豪杰为百姓而主动退出退缩?刘璋失去了天下,得到了内心。

NO。6 以此获罪,何愧海内?

说话人:孙坚

黄巾军战乱,宜春县受到攻击。宜春县长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侄子,派人向长沙太守孙坚求援。孙坚点校部队,准备前往营救,主簿却进谏阻拦,理由是当时朝廷规定,郡守不能越界出兵。孙坚说:“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上榜理由:英雄古道热肠,宁可辜负朝廷,也不辜负内心的侠义。

NO。5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说话人:孙权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213年正月,曹操大军进攻江东,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双方相持一个多月,曹军无法觅得战机。这时,孙权写信给曹操,上面写了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附一张纸,上面写着另外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对部下说:“孙权不欺孤!”于是下令撤军北还。

上榜理由:英雄气质,必胜信念,刀光剑影的战争,蓦地闪现一道诗性的光芒。

NO。4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说话人:吕蒙

名列“东吴四英杰”之一,夺取关羽所镇荆州的东吴名将东吴,年少丧父,生活清贫,与寡母相依为命。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地混入姐夫邓当的部队,参与战斗。邓当发现了,大惊失色,呵斥吕蒙,但是吕蒙仍然不愿意离开。邓当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母亲。母亲十分生气,要责罚他,他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上榜理由:自古英雄出少年,莫欺少年不出头。

NO。3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说话人:孔融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孔融是孔圣人后人,在混乱的三国时代,是正统的标杆。他生性单纯,蔑视暴力,对权倾天下的曹操,绝不献媚屈从。孔融喜欢交友,天天宾客盈门,为此他感叹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而当时曹操是颁布了禁酒令的。

上榜理由:不屈从所栖身的世界,只跟从自己的内心。

NO。2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建安二十五(220)年正月,曹操临终前不久,留下一份遗嘱。这份遗嘱被官方称为“魏武遗令”,这份遗嘱,提到了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分香卖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道遗嘱的开始一句是“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生命的最后时刻,曹操认为能够喝一碗粥,饮一碗当归汤,就是莫大的胜利,可以书之于遗嘱。

说话人:曹操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上榜理由: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得到了天下,在生命的尽头,需要的却只是一碗粥而已。

NO。1 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做婿,亦足为欢

说话人:孙策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孙策和周瑜,三国时代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样的风流潇洒,一样的才俊都是江东青年才俊,更难得二人结为金兰之交,情投意合,共同创业。而桥公的两个女儿,国色天香,是江东姐妹花。孙策和周瑜攻克了庐江,俘虏了桥氏姐妹。孙策纳了大桥,周瑜纳了小桥。战场取胜,情场得意,对周瑜说了这句话。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溢彩,但是能够与孙策和周瑜走在一起,也是一件幸事。(在《三国演义》里,“桥”写作“乔”。)

上榜理由:英雄佳人,一段假话。马上天下 ,怀中美女。兄弟,女人,天下,孙策和周瑜所缺少的,不过是寿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4/310983.html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十句话:戳中了你的内心” 的相关文章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在打汉中之时,带着许褚和徐晃去偷看张鲁之弟张卫的营寨,结果,张鲁大将杨昂、杨任突然率两路大军杀来,准备干掉曹操,危急时刻,许褚和徐晃立即进行了分工,他们的表现有何不同?许褚做了哪个正...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打仗太顺利,2任皇后也不争风吃醋,就连儿子都不为了皇位而勾心斗角,简直让人觉得不够真实,顺利得波澜不惊,令人意外,可以说是真正开挂的第一人。刘秀的出生与戎马生涯刘秀与汉高祖刘邦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一点已被史学家认可。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只不过从汉武帝开始,实施...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太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260年),力主建丹杨湖...

李隆基独宠杨玉环十五年时间 两人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李隆基独宠杨玉环十五年时间 两人为何一直没有孩子

对被李隆基独宠15年的杨贵妃,为何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长恨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虽然有着比较大的年龄差距,但是并不影响彼此的感情,而唐玄宗...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了什么影响?

皇太极攻入北京后,袁崇焕回援造成了什么影响?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