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希望 打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满清于1644年在吴三桂的带领之下入关以后,先后击败了大顺军残部,并攻灭了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到顺治九年(1652年)时,南明的永历政权已经被压缩到了云南一隅之地,眼看大清就要一统天下了。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清朝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位名将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南明小朝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是张献忠的四大养子之一。
当张献忠战死以后,大西军余部推入云南,并且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在张献忠的另一养子孙可望的带领下对云南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因为统治有方,云南的民生经济得到了恢复,为之后的抗清战争集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逼死定南王孔有德】
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清军南下,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李定国请缨抗战,率军出全州,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
当时孔有德已经占领了广西,志得意满,派兵把守要地,准备安心的做他的“广西王”, 然而事与愿违。
六月间,李定国率领精锐兵马由武冈、新宁直攻全州,二十八日歼灭全州清军,守将孙龙、李养性被击毙。孔有德闻报大惊,第二天亲自带领桂林留守军队前往兴安县严关,企图扼险拒守,被定国军击败,“浮尸蔽江下”;当日傍晚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六月三十日午后,明军进抵桂林城郊。孔有德见定国军威甚壮,知道仅凭身边有限兵力难以守住桂林,于七月初二日飞檄镇守南宁的提督线国安、镇守梧州一带的左翼总兵马雄、镇守柳州一带的右翼总兵全节放弃地方,领兵回援省会。同一天,李定国大军即将桂林包围得水泄不通。
初四日中午,明军攻破武胜门,一拥而进,清军抵敌不住,孔有德怅然失色,悲叹道:“已矣!”在王府(即明靖江王府)内自杀。
【阵斩敬谨亲王尼堪】
在闻知定南王孔有德被逼自尽之后,清朝廷派遣敬谨亲王尼堪统八旗精兵南下,进军广西。并专敕告诫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切毋愤恨,轻赴广西;倘贼犯广东,尔等宜图万全为上计”,等候定远大将军尼堪军至广西后,两藩兵力听从尼堪指挥。尼堪的八旗精兵加上两降王的兵力甚为可观,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县;明将马进忠引部众退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李定国派出部将领兵一千八百名佯抵一阵,随即后撤。尼堪骄心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于二十二日夜“兼程前进”,次日天色未明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大军相遇。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决定以计取胜,事先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将士对阵时稍一接触即装出兵力不敌的样子,主动后撤。尼堪“乘胜”追击二十余里,陷入埋伏。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杀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仓皇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主帅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毙命。
定国军士割取尼堪首级献功,“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全军欢声雷动。清军不敢再战,在多罗贝勒屯齐(或译作吞齐)的率领下垂头丧气退往长沙。
李定国在出滇的半年时间里,攻克广西全境,湖南一部,并且击杀了孔有德和尼堪两位王爷,为万历年间以来对清战争之未有之大捷,意义重大,一举击破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鼓舞了南明残部和汉族人民抗清的士气,掀起了南明的第二次抗清 *** ,影响深刻。
原本李定国可以联合其余的抗清势力继续扩大战果,但是在后方的孙可望对李定国连立奇功产生了猜忌和嫉妒,竟然在背后偷袭李定国,导致双方内斗并爆发内战。虽然最终以李定国大胜,孙可望仅带百余骑归顺清朝而结局,但是李定国已经错失扩大战果的机会,失去了又一次中兴南明的机会,最终饮恨而终。
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