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何多次强调王位传侄儿
在历代皇权的争斗中,核心竞争就是夺嫡之争。东汉末年,曹丕和曹植兄弟的世子之争,可说是一波三折,风起云涌。而时间一晃到了曹魏末年,又上演了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的兄弟之争。
先说司马攸。司马攸虽然是司马炎的弟弟,可是在继承的顺序上却在司马炎之前。
要知道,司马氏的权力,在司马懿的手上初步建立,可是根基未固。于是,在司马懿去世之后,朝廷连续爆发了多次叛乱,尤其是在面对吴国的前线淮南地区。而叛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边关将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而将这一切叛乱全部镇压下去,完全建立司马氏在魏国的无上权威,并真正形成晋国势力的,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
司马师对于司马氏家族的贡献可谓大矣。而之后的司马昭虽然说在位其间平定了蜀国,威权达到了巅峰,可是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比起草创基业的父亲司马懿,比起奠定江山的大哥司马师,司马昭就显得逊色多了。
而司马师为何会把权力交托给弟弟司马昭呢?
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而司马昭则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为子。那么,按照顺序,就应该是司马攸即位了。
可是,因为司马攸年幼,司马昭作为叔父(父亲)就主动承担起了 *** 治国的重任。司马昭多次告诉朝廷大臣:“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天下,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我只是暂时 *** 宰相,一旦司马昭去世,就将把基业交还给司马攸,继续司马师一脉。
应该说,在司马昭最初继承权力的时刻,说下这一番话,应该是真诚可信的。司马昭明白,自己得到权力,更多的是一种幸运。朝廷那些悍将大都是大哥的人马,司马昭继承权力,难免会有些小小的骚动,司马昭此举一来是真情流露,二来也是笼络人心,收编部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司马昭渐渐的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权力可以让人忘却誓言,可以让人背叛亲情。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司马攸和司马炎都渐渐长大,参与政事了。在两位兄弟身边,各自都聚集了一批人马,在朝中你争我夺,各不相让。到了公元264年的时候,司马昭病重,确立世子已经是当务之急,不容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