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清朝皇子每天的课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13)170

据说,清朝的皇族教育模式为历朝更好。但是:如果今天,我们的学生按清朝皇子的教育训练模式,不知道能坚持下来的有几个?

从一张课表看皇帝接班人教育——满清皇族教育

1。一天的课表

《康熙起居注册》等书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读书的情状:

寅时(3~5时),皇子在书房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

卯时(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后,侍立在东侧。

辰时(7~9时),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皇太子读书的畅春园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书房外台阶下恭迎。康熙入斋升座,问汤斌曰:“皇太子书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后,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尔等看皇太子读书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yí),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无疆之庆!”康熙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皇太子的功课,康熙回宫。

巳时(9~11时),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颠仆。皇太子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皇太子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1~13时),侍卫给皇太子等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皇太子背诵。

未时(13~15时),侍卫端进点心。皇太子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治理国家。

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

申时(15~17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同来侍读。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

汤斌按照康熙的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所以只写满文一篇,圈点准确。康熙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

酉时(17~19时),侍卫在院中张侯之后,康熙令诸子依次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又命诸位师傅射箭。随后,康熙亲射,连发连中。天色已暮,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畅春园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

2。皇子教育制度

清朝建立后,为了江山永固,长治久安,大力提倡“稽古兴文,崇儒兴学”,对教育非常重视。在京师(今北京)除了设有“国子监南学”外,还有“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琉球官学”、“俄罗斯学”、“算学”、“咸安宫官学”和“景山官学”等;在地方除各省均设有府、州、县学外,还有无数的书院与私塾等。至于清朝更高统治者,为了培养自己子孙后代的心智品德与学识能力,决定对皇子、皇孙们进行严格的培养、训练,并专门建立了皇家学校——“上书房”。

康熙皇帝(玄烨)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书房”学习,据说他每天读书必至三更,凡阅览之书,必期以融会贯通,方肯罢休;“行之既久,自亦不觉其劳也”。亲政以后,一方面他于“万机之暇,留心经史”,“颇好书射”;另一方面,他特别重视对皇子、皇孙的教育,让他们认真读书。康熙十四年(1675),他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并亲自教其读书习文;同时任命汉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为太子师傅专门负责教其读书。

康熙五十一年(1712),玄烨最后废掉皇太子,决定不再设立皇储,企图在对诸皇子的考察中挑选接班人。传说他本来并无意立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为皇储,可到晚年他发现胤禛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生而颖慧,天资聪明。弘历六岁就学,先后受读于福敏、朱轼、徐元梦、蔡世元、蒋廷锡、张廷玉和嵇曾筠等人。他“过目成诵,课必兼治,进业日勤,动契夙梧”。据《清实录》记载:弘历十二岁时,在圆明园“楼月开云”(即牡丹台)晋谒祖父康熙帝时,康熙帝“见即惊爱,命宫中养育,抚视周挚,备荷饴顾恩慈。亲受书课,教牖有加,偶举《爱莲说》以试诵解融彻,奖悦弥至”。另据吴振在《养吉斋余录》中记载:“高宗(即乾隆)六岁,随世宗(即雍正)至热河,住狮子园读书。十一岁随世宗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圣祖(即康熙)命所读经书,不遗一字,近侍皆环听耸异。”同时,还让他“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肆辄擅能,精传家法。”康熙帝对他的培养,“过于诸皇孙”。同时,康熙帝晚年夏秋之际,巡行避暑山庄时,让弘历与他同住“万壑松风”轩;木兰秋狝时,也带着弘历同往。有一次康熙帝用虎枪射倒一只大熊时,命弘历补射,“欲初围即获熊之名耳”;不料到弘历刚一上马,那只大熊又突然站立起来,扑向了他,多亏康熙帝又及时补射了一枪,才化险为夷。于是康熙帝认为弘历很有福气,遂“益加宠爱,而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于是才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帝。

从雍正帝开始,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乃至咸丰帝等几代皇帝,都是在长大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学识与阅历后才登基称帝的。在他们做皇子的时候,就受到了许多严格的教育与训练。其中读书、习武就是必修之课。

雍正帝统治时期,为了更好地让皇子读书,并联系彼此感情,特意建立了“上书房”(前期亦称“尚书房”)。正式规定皇子、皇孙六岁(虚岁)即入“上书房”读书(乾隆帝少年时也曾在“懋勤殿”读过书)。

“上书房”坐落在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层,分别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另外乾隆帝在圆明园书房内也亲笔题了“先天不违”、“中天立极”、“后天不老”三块匾额)。

“上书房”“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之内;并特派汉、满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任总师傅。皇子、皇孙在他们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 *** 尔文)等文字;同时还学习“儒学”,主要是“四书”(即《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与“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与《春秋》)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每个皇子都配有汉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同时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艺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因此除汉师傅外,还从满、蒙大员中选出了师傅,名为“谙达”(满语,汉译为“宾友”、“伙伴”等;同时也是某种差使、教习的称号)。在“上书房”任教的人,均是从八旗的大员中遴选的满语娴熟、弓马武艺超群的人才。“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管理上书房诸庶务者称为“总谙达”。他们更番入卫,轮流值班。

按清制,王公大臣遇见皇子均要双腿跪拜,唯有上书房的师傅见皇子时,只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皇子以作揖答之。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亦称“哈哈珠子”,满语,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由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二人。

皇子、皇孙们学习相当辛苦,据说每天早晨寅时(3~5时)就要到上书房读书,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等,然后学习汉文。师傅往往在卯时(5~7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11~13时)方散,有时要到未(13~15时)正二刻或至申时(15~17时),因为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时(9~11时)结束。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皇帝还经常光临“上书房”,进行检查、督促,其辛苦可想而知。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关于这一点在清代学者赵翼的《檐曝杂记》中也有生动地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满语,汉译为“闲散人员”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例如,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要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他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例如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入直上书房”,任总师傅三十余年,乾隆帝对他特别尊重,“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每制文,屡以寄新。”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由于清朝统治者重视皇子读书、习武,并注重从中借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故清朝多数皇帝、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

3。皇家教育的成果

教育能影响一个人,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康熙帝的35个儿子中,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年满16岁)的,只有20位。这20个儿子,是由17个妻子生育的。他们性情志趣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政治型。康熙帝培养儿子的主要目标是从皇子中产生一位满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国江山永固、社稷万年。首先,以儒家经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国语骑射”培养皇子;再次,训练皇子实际能力;复次,传授治国安邦之道。诸皇子的培养教育,以皇太子为重。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封年仅1岁的胤礽为皇太子,加以眷宠,施以特教。初始,康熙帝亲自教他读书、写字。6岁就傅,令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师,又命大学士熊赐履教他性理之书。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命皇太子留京 *** 政务。康熙帝几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 *** 政事:“朕因违和,于国家政事,久未办理,奏章照常送进,令皇太子办理,付批办处批发。”康熙帝病愈之后,命皇太子协助处理一般政务和旗务。他对其他皇子,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常委以军政重任,既对其加强锻炼,又对其进行考察。

学者型。康熙教皇子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测量学、农学等。先以观测日食为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日食。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观测,使用皇父所赐嵌有三层玻璃的小镜子,装于自鸣钟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观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墙壁及人影俱可见,甚属明耀。观测奏报自京城发出,送皇父览阅。康熙帝得到奏报后,朱批曰:“览尔所奏,果然如此。”后来皇四子胤禛(雍正)回忆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实验者。”又以几何学为例。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后又让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允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允祉还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纂辑做出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但他在雍正继位后,仍未逃过劫难:被夺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艺术型。康熙帝对书法下过一番功夫,他同皇子们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他对有的皇子练字,做出具体规定:每一日要写十幅呈览。在皇父严格要求与督促之下,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和皇十四子等,都写得一手好字。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载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以其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

生活型。康熙帝的儿子们,有的因其生母卑微,如皇十二子生母万琉哈氏为定嫔,皇十五子生母王氏为密嫔,皇十七子生母陈氏为勤嫔,还有连嫔的品级也未受封;有的因年龄太小,如康熙帝初废皇太子后出生的皇子,到他崩驾时皇二十一子和皇二十二子都是11岁,皇二十三子9岁,皇二十四子才6岁,他们没有资格、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同兄长们去争夺皇位。这些皇子能明哲保身,母子平安,安享富贵,就算有大福了。他们不求登大位,但求生活好。所以,把他们归为生活类。

康熙教育子孙,是他为君之道中的重要内容。清朝的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也没有怠君。康熙的继承者雍正、乾隆都很杰出。康熙的皇子中,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人,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纨绔。他们都有一定素养、一技之长。这些都同康熙、清朝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有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090.html

“揭秘清朝皇子每天的课表:清朝皇帝接班人教育” 的相关文章

霍去病作为汉朝一代名将 霍去病是什么样的存在

霍去病作为汉朝一代名将 霍去病是什么样的存在

“天生将才”霍去病,究竟是怎样的逆天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名将霍去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耀眼的天才将军,18岁一战成名,21岁直接封神,打的匈奴漠南无王庭。“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古代战场的惨烈,无数士兵的鲜血堆积而成。而这句话落到了霍去...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为何打仗这么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达小的时候家中贫寒,没有食物,他只好自己跑到土地里去刨食吃。这也锻炼了他刚毅果决的性格,他因为常年的饥饿身材瘦弱,但因为受尽了元朝官吏的欺侮,不甘...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对曹操执意杀吕布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失了徐州以后,他被曹操杀掉了,曹操杀吕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单纯是因为被坑怕了吗?被坑怕了,肯定是原因之一,张飞骂卢布是“三姓家奴”,可完全没有冤枉他,这个人...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明明识破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习》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蜀魏吴三国相争的故事,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每一个都值得细细推敲。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前人们非常喜欢诸葛亮,觉得他料事如神。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喜...

曹操既然早就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他

曹操既然早就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何不早点杀了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这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说曹魏是其中最强的一方,曹操的手下有很多能人,武将的话如许褚以及张辽,文将如司马懿、荀彧等都是深谋远虑之人。大家都知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