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的变法内容?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16)120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所以又称之为卫鞅。他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过一个小官,公叔座临死的时候把他推荐给魏王,魏王不能用。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招贤,就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经过几次交谈,秦孝公知道了卫鞅的才能,就把他留了下来并任用。秦孝公三年(前359),卫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他把自己变法的内容说出来以后,秦孝公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但是却遭到了甘龙、杜挚等一班老贵族的反对。经过一番辩论,秦孝公决定实行变法,并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新法刚实行的时候,老百姓很不适应,抱怨不休,可是过了三年,老百姓就适应了,于是都在议论新法的好处。新法实行几年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士卒能战,秦国由一个偏安西部的一般国家迅速成为一个可以和中原大国抗衡的强国。秦孝公十年(前352),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十二年(前350),秦国迁都咸阳,从此剑指山东各国。十九年(前343),周天子赐予秦国霸主的称号。二十二年(前340),秦孝公封卫鞅列侯,号称商君,从此卫鞅成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儿子惠文君(后称王)继位。由于商鞅变法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立刻遭到了报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造反,秦惠王立即派人去逮捕他。商鞅离开秦国逃到魏国,魏国人怨恨商鞅靠欺骗的手段打败过魏国,拒绝收留他,商鞅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鞅想发动封邑中的士卒,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将他打败并杀死了他。秦惠王将商鞅车裂(五马分尸)示众,同时将商鞅灭族。车裂是最重的刑罚之一,灭族更是一种清洗式的屠杀!这种处罚,表明了秦惠王对商鞅也是痛恨至极。

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的变法内容?

但是,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商鞅的新法维护的是帝王的利益,同时得到了底层市民的拥护。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这分为两个阶段。之一阶段从孝公三年(前359)开始,内容主要有二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获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第二阶段从孝公十二年(前350)开始,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官员由中央 *** 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衡赋税。

从以上这些能容可以看出,商鞅新法削弱的只是王室贵族的利益,对于国君的利益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了增强。一般贵族再不能靠祖荫吃老本,而必须立有新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国君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所有的官员都由国君任命,保证了国君的绝对权力,又消除了“国中之国”。比如说商鞅的那个叫商地的封邑,在当时就是一个小国家。至于普通的百姓,他们不再限于出身时那个身份,只要是打得粮食多、织得布帛多,或者是斩敌首级多都可以获得爵位。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努力,提高自身地位的机会随时都有,这样的政策,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拥护。这种加强国君权力,能为老百姓带来好处,能得到国家多数人赞成的新法,作为当权者的国君不可能要废除它。

经过商鞅的变法,几年后,秦国就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秦孝公八年(前354),也就是商鞅变法的第六年,秦国和魏国在元里交战,取得了胜利。十年(前352),商鞅率兵包围了魏国的安邑,安邑划入秦国的版图。二十二年(前340),商鞅率兵打败了魏国,俘虏了魏国公子卬。二十四年,秦国和魏国作战,又俘虏了魏国将军错。此前秦国和其他国家打仗,虽然是胜多负少,但也有失败甚至是重大失败,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几乎就没有失败过。这一时期,秦国没有出过名将,但士卒能战,这不能不说是变法带来的巨大变化。

变法还带来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变法十年,秦国百姓都感觉到了他的好处,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家家富裕。人民勇于为国家作战,不敢为私利争斗,社会秩序安定。人人都在自觉遵守着法律法令。后来公子虔告发商鞅造反,商鞅出逃,想住旅店,竟然没有人敢收留他。那个理由更是对商鞅一个极大的讽刺:“商君有令,没有证件不能收留。”

在秦孝公执政第十九年上,周天子送来了霸主的称号,第二年,天下的诸侯都来朝拜秦国。这样的荣耀,是秦国历代国君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得到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变法所赐。这些功绩虽然都是秦孝公所获得,但国家得到好处,作为太子的秦惠王是看得见的,他没有理由不要这样的荣耀和尊崇,而使自己复归平庸,再回到西域那个犬戎一般的弱国中去。

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的变法内容?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国修造了咸阳城,筑起了公布法令的门阙。城修好后,秦国迁都咸阳。这个门阙的修建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将法令公之于众,让所有国人都来遵照执行;二是让新法成为一种国策固定下来,子孙后代只能执行,不能更改。秦惠王当然知道这个门阙的意义,他不会也不敢废除新法!如果他敢废除新法,就是违背了父亲所定的国策,真要那样,他的执政的合法性都成了问题,又何谈治理国家称霸天下?如果说,整个封建社会都在实行商鞅所制定的法,是因为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那么,历代秦王不敢废除这个法,就必须加上秦孝公建造法令门阙这个告示意义。

迁都咸阳同样有两重意义:政治中心东移,这样可以更快地对中原各国用兵,从此以后,秦国作战的间隔明显缩短;另外也有摆脱旧贵族束缚的含义。既然变法的内容之一是行政官员由世袭制变为任命制,秦惠王不会废除新法削弱自己的权利而增加自己的束缚。后来,秦惠王任用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后来又在十年(前328)任用魏国人张仪做了相国,都是新法给予君王权力带来的便利。否则,这些职位只能是为秦国公室贵族所占有。秦惠王懂得什么是对他有利的。车裂灭族,作为君主制下的臣子,商鞅是悲哀的;新法不废,作为政治家,商鞅又是幸运的,他的名字永远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595.html

“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的变法内容?” 的相关文章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最后会被殉葬,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阿巴亥的一生,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传奇且凄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太祖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女人,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从“丰姿貌美,颇有机变”到领衔众福晋,阿巴亥的少女心着实不柔弱。阿巴亥,一个让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二度废立大妃的女人,独占风光、...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人,通过乱世成长为一国之君,离不开其身边的谋臣和武将的贡献。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先主传》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颠沛多年终于占有了益州和荆州两地,算是...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里,张辽作为一个降将能够入选,而且位居首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所谓的“五子良将”和刘备的五虎大将都是后世民间的一个俗称,或者说是演义。这里的“良将”就是指能征善战或者说是勇冠三军。“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时代麾下的五位军事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