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 明使节用火器退敌军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18)210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 明使节用火器退敌军

明英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刘黎平,原题为:《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明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发生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以及接下来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明史,关于它的政治军事意义,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历史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之外,很多技术上的细节也是挺有趣的。有时,细节就决定了高度,决定了趣味。在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官员和瓦剌首领的一段谈判,信息量就极其丰富,值得回味。尤其有趣的是,土木堡之变,还和广东产的铁锅有一定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细节一:

明朝外交使节用火器震慑敌军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当时跟着明英宗亲征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官员,名叫杨善,官居礼部侍郎。

在刀光剑影、矢石如雨的战场上,这位六十多岁老人的生存能力杠杠的,居然让他给逃出来了。之后,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景泰帝登基。

第二年,杨善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出访瓦剌。这次去,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给深陷敌营的明英宗送去生活补助,同时受到了瓦剌国主的接见,双方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谈话。

杨善这人学问不高,没有中过进士,连举人都不是,《明史》评价他“无学术,滑稽”,大概也就是个脱口秀高手,然而,他的谈判水平确实给大明王朝挣够了面子。

瓦剌国主问他:你们明朝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经打,三下五除二就被我们活捉了皇帝。“土木之役,六师何怯也”。

杨善答得倍儿有面子:“不是我们不够你们打,而是我们根本没想跟你们打,只是想去跟你们友好会见,没想到你们发动战争,让你们得手了。”言下之意是你们耍手段,胜之不武。

接下来,杨善口述了大明朝将如何在边关布置国防线:除了用铁橛子防备北方的战马之外,我们还改良了火炮技术。要知道,以前的火炮,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炮弹,杀伤力有限,如今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每门大炮里充满鸡蛋大小的石头,容量大约一斗,一次发射出去,炮石散开,杀伤范围可达到方圆数十丈,敌军的人和马,一个都跑不了。

除了改良大炮,令其杀伤力大增外,杨善还透露了明朝正在研制的一件利器:两头铳。

火枪刚进入战场时,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射击之后, *** 要重新填充火药,这么一耽搁,敌人的骑兵就冲上来了,而 *** 们还在填火药,又害怕火药炸裂,伤及 *** ,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如冷兵器的骑兵。而火枪部队的这种局限性,在杨善的口中被突破了。那时明朝采用了两头铳,以前的火枪只能单放,而这种两头铳却可以装几枚弹药,更神奇的是,还可以旋转连续射击。

杨善不愧是口才高手,将这种新科技战争说得栩栩如生,据《明史》和明朝冯梦龙的《智囊》记载:“装铁弹子数个,擦上毒药,排于四层,候马来齐放,俱打穿肚。”等前面四排火 *** 射完弹药,敌人的骑兵来冲锋时,两头铳就开始成排射击,把敌军人马的肚子都打穿。

杨善对明朝新式火器的描述,确实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说得瓦剌那边的人脸色都变了。后来他们之所以愿意归还明英宗,不再南下,也和这种新式武器的威慑力有很大关系。那么,杨善到底有没有吹水?还是看资料吧。

透露信息:

徐光启曾想建立

一支近代化军队

翻开《明史》的“兵志”,确实提到了杨善所讲的“两头铳”,“正统末,边备日亟,御史杨善请铸两头铜铳”。据史书描述,这种武器置放了三个火药筒,一次三发,能击溃敌军的骑兵,射程三百步。后来甚至发展到一点燃火线,就九箭齐发,令人胆寒。

明朝初年就很重视火器,明成祖的时候还设立神机营,并有圣旨称:“神铳,国家所重。”早在永乐年间,河北边防各山顶都设置了大炮。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即徐光启,大家可能只知道他写的《天工开物》,殊不知他是以科学家的身份担任明朝的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这几乎是张居正的地位了,也算是明朝罕见的理工男大学士。

理工男徐老师很有眼光,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有了建立火器部队的设想,我们一起看看他在崇祯四年(1631年)的奏章。徐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每一个营配备双轮战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西洋大炮六十门,中炮八十门,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配备作战士兵二千人。这算不算明朝军事的大数据?

理工男徐老师对近代化火器作战也有具体设计:如果大量敌军迎面而来,明军就用大小火器轮番射击,“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如果是铁骑兵来袭,明军就用大炮直接射击,“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轰完之后,再用步兵冲锋。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战争的饱和射击。

这个理论,让三百多年后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捡到了,他就喜欢饱和式炮击。当然,不是隆美尔有意学徐老师,而是在战术上,两个人想到一块去了。

可惜,明朝来不及等到实现徐光启的军事设想就灭亡了。

细节二:

围绕“马和锅”

进行讨价还价

咱们还是回到开头,继续说说杨善与瓦剌国主的谈判。讲完军事技术上的,就讲经济层面的。

瓦剌方面说:你们明朝买我们的马,却又刻意压价,甚至砍价八成,这很不公平,“奈何削我马价”?

杨善等瓦剌国主吐完槽,马上跟着吐槽:不是我们砍价,确实是买不起,贵国每年提供的马越来越多,价格又高,我们不忍心拒绝,但又承受不了,不得已只好稍稍砍价,“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其实这个所谓的“微损之”,是杨善说的客气话,土木堡之变的前夕,就是因为太监王振故意要砍掉马价的八成,才引发战争。

买马是明朝 *** 的事,还有民间的商业交易,瓦剌方面也吐槽:你们明朝的铁锅太贵啦,一口锅居然要两匹绢,岂有此理?

杨善对此也应答自如:贵国可能不知道吧,这些质量好而耐用的铁锅是广东产的,广东和北京相距万里,光是运费都不少,卖贵一点理所当然。你们不肯出高价,卖方又不愿降价,两方发生矛盾,卖方只好关门不理你们,我们皇上哪里知道这些小事情,“卖锅者闭门不卖,皇帝如何得知”?

其实这也是明白地告诉对方,你们买锅是民间交易行为,我们朝廷没有插手的权力,也不好定价,犯不着为此发动战争。 瓦剌国主一听,觉得蛮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理亏。

透露信息:

广东铁锅曾经

走红国际市场

瓦剌人专门跑到北京买广东铁锅,说明当年广东的铁锅很有市场,一直到清朝,都有这个说法。

据清朝蒋良麒的《雍正朝东华录》记载,雍正年间,外国人在华大量买广东佛山铁锅,他们的商船少则要买走一百连(连为量词)到两三百连铁锅,多的要买五百连,甚至上一千连,每一连铁锅重二十斤,如果带上一千连,就重达两万斤,估计带到各自国家,要高价售出了。

总结起来,可见杨善与瓦剌国的这次谈判,蕴含了丰富的科技细节和经济细节。历史资料的魅力,有时恰在于细节的魅力,因为细节处处有故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956.html

“明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 明使节用火器退敌军” 的相关文章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愿意跟随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招到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将蜀汉与他的儿子刘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甚至赋予了诸葛亮更换帝王的权力,诸葛亮深感于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称自己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曹操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到底有多优秀

曹操七个女儿都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到底有多优秀

曹操有7个漂亮女儿,为何都嫁给了同1个人?他是谁如此优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回首三国历史,称得上英雄者寥寥数几,魏武帝曹操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确实并非虚言。但是比起屡战屡败的刘备,曹操...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对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但秦国第一个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在秦国攻灭韩国的六年前(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军攻打赵国,不过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一...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