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货币:楚国蚁鼻钱比指甲还小 像黑色鬼脸
不同时期的货币,是不同社会生产发展阶段的见证。古代货币,特别是古代金属货币尤其具有代表性。
最原始的货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贝币,其中齿贝最为通行。单穿骨贝、菱形蚌贝、海贝等名目繁多,仿制品铜贝则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
刀币是古铜币,它是由生产刀具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楚国的蚁鼻钱比人的小指甲还要小,就像一个个黑色的小鬼脸。还有一种由古代农具镈转变而成的古铜币叫布币,布是镈字的同声假借字。初期的布币保留着镈的形状,形状犹如现在的铲子,故又称“铲币”。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废除贝、刀、布等币。
到了西汉,武帝曾经铸行“麟趾”和马蹄形状的金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蹄金。到王莽执政时期,曾铸造金错刀和契刀。契刀的形状就像一把大钥匙,20枚就可兑换黄金500克。
圆形钱币是现今人们最熟悉的古代钱币。如东汉綖环“五铢”及剪轮等,“五铢”虽是圆钱,其内孔或圆或方,特大,以致使人将其比拟为一枚戒指。五代十国的“对钱”,两枚钱币上面铸的“唐国通宝”字样为不同书体,搭配成对,相映成趣。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所书的崇宁大观钱,在宋御书中最为有名,有“铁画银钩”之称。明、清代有铜元和银元,咸丰元宝、咸丰重宝比起别的钱又大又厚实,直径约有五六厘米。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四川出现了正式的纸币“交子”,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临安府发行了“会子”。明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面额二百文,是由木刻板印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