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的发展都与和尚有关?互相推进成就了大事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31)180

在史书中,明朝的开端和结束都是与和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这是一个给和尚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的朝代,这样就不得不提一下明初的那位与和尚关系密切的枭雄朱棣,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还得从头讲起。

朱棣,明朝的第三代皇帝。虽然说每个皇帝都是经历过长时间的激烈战争才最终坐上宝座的,但是不得不说起在他们身后那些为之致策谋划的能臣们。他的幕后团队大多是将士和谋略之人,但他开始是很低调和压抑自我锋芒的,而真正让他有强烈的造反之心的不得不提起他的侄子朱允炆。

朱允炆从小就饱读经书,有着很高的学历经验,品德十分高尚。所以这些都不足以保护他在帝王权术中保身稳坐皇位,于是他认定在皇宫中要想生存首先就要把难对付的攻下,所以他从一开始登上皇位就谋划着先把叔叔朱棣推下台,并且因为条件的局限,他很自我的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且实力充足,并且断定自己有十分的把握能战胜自己的叔叔。

明朝的发展都与和尚有关?互相推进成就了大事

但是他忽略了战争不是仅仅靠文化思维上的较量,更多的是武力与血的教训。并且最重要的是当年明的创始人,他的那位专断的皇帝爷爷当上皇帝之后,开始怀疑一切人,便不做不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诛杀重臣权臣活动,在这场血光之灾中少有将能得幸免,各个方面的人才都几乎被诛杀干净,像是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一代贤臣忠将被杀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不姓朱!

统领明朝几十年的太祖终究只是一位“农民”,他只相信自己的亲人,他坚信血浓于水,甚至忍痛割爱诛杀了被后世称为明朝之一谋臣的刘伯温!

正是因为这一切的种种,太祖放过了自己的枭雄儿子,而诛杀了所有能帮助孙子稳固江山的将才。只是他忽略了,宝座面前亲情都谈不上,更何况皇室叔侄这种淡如凉水的关系。

再回来说说虽然因为爷爷的虐杀导致能够打仗的和给予自己帮助的将才能士都通通死光了,但朱允炆毅然决定削藩。这对于已经做好准备,并且有着一群强大团队的他的叔叔来说,输赢早就见了分晓。正是因为朱棣胜券在握,所以才能放心的撩起自己呆傻单纯的侄子的怒气,待其沉不住气,对自己有所行动时,一举击溃,成功篡位。虽然行为令世人不齿,但正是因为他的决断和自信,才给明朝带来了一代明君。而那位历史上最可悲的皇太孙,朱允炆可能到最后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如豺狼般饥饿、老谋深算的的对手,大道理和礼义都是行不通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朱元璋能够留几个谋士给孙子,到藩王要作乱时,那么侄子一定是胜券在握,而那位叔叔基本上是必死无疑的,可惜君王也有失策的时候。

这时就该讲讲另一位明初著名的谋士,也是一位与明朝命运紧紧相扣的和尚--姚广孝,被称为黑衣宰相的他不仅深知当时朝廷的局势,而且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超高谋略。他的这些才能更多的归结于他自身的刻苦钻研,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吃苦的性格。在当时即便是他的人品不被看好,甚至是厌恶。但单单从为朱棣夺得了大明江山这一伟大功绩上看,它的所有努力都是没有白费,是值得大家尊重的。

明朝的发展都与和尚有关?互相推进成就了大事

有后人说,比起姚广孝来说更多的是应该佩服刘伯温,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才真的可以说是难得一遇,不过只能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在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想要改变现状选择了退隐,但是别人早已经做好了囚笼等待着他主动跳进去。可能这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根本逃脱不了的。相反,姚广孝则在朱棣开始统领的时候效仿起了张良,决定继续做自己的和尚,选择重操旧业。

这两个人不同结局的关键主要是在于,刘的情境处于被逼无奈,进退两难。而姚出于自己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局势都看清楚了,他想要做的大事,但是并非为了那些所谓的荣华富贵。他也知道最终只有低调行事与世无争才能保住性命。可以说从道德方面上看,刘伯温可以说是完胜。但是命运最红还是落在了姚之手。

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在合适的时期互相推进,互相发展,成就了大事罢了。就像解决了阴阳问题一样,是一种思维运用的方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8175.html

“明朝的发展都与和尚有关?互相推进成就了大事”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朱元璋为何要杀李仕鲁?背后有何深意?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因佛教和儒学之争,杀了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叫李仕鲁。李仕鲁是朱元璋专门请出来做官的儒家朱熹学说的门徒,朱元璋曾为李仕鲁的入仕欣喜,《明史李仕鲁传》中记载: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有个大姐叫金俗,是汉武帝母亲王娡和金王孙的孩子。虽说金王孙是个农民,但他勤劳肯干事,因此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逸。不曾想金俗的外婆臧儿跑去卜卦,听算命的说,王娡的命贵不可言。贪慕荣华富贵的她自然信以为真,便强行将...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约223年),字文仪,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事刘璋,拜梓潼县令。刘备攻取成都后,加入麾下效力,所治地方都有政绩。迁司盐校尉,管理盐铁收入。识人有术,知人善任,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贤才,全部官居要职。经营有功,拜蜀郡太守。建兴元年...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

叶伯巨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官员,曾经提出未来藩王作乱的问题,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听他的,反而要折磨叶伯巨?让他下狱饿死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到了洪武九年的一天里,突然出现了异常天象,朱元璋以为这是老天爷不满自己的统治,所以便赶紧下了一道诏书,恳求天下的所有文化人都能够秉笔直书,指...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司马懿拒绝后人为他扫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的名人司马懿,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是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作为三国时期的流量人物,司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死后必...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