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密:哪一类人一直被唐朝屡次大赦排除在外?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6-02)190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在帝王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灾情、祭天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常赦免犯人,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大赦天下”超过1200次。唐朝是“大赦天下”比较频繁的朝代,在国祚289年间大赦天下184次,平均一年半就有一次。当然,“大赦天下”是有限度的,有些情况不在赦免范围,如“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说死罪以及不可饶恕的其他罪行不能宽宥。

翻阅《全唐文》,笔者发现“常赦所不免者”中包含一类人,即赃官,也就是贪官。为了阅读方便,笔者不厌其烦,将这类赦令摘录如下:

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平辅公祏大赦诏》云:“……可大赦天下。……官人枉法受财……不在赦例。”

2、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大赦诏》云:“……可大赦天下。……官人枉法受财,不在赦例。”

3、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改元光宅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其犯十恶,官人枉法受财,……及常赦所不免者,并不在赦内。”

4、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人受赃,并不在赦限。”

5、上元二年(761年),唐肃宗《去上元年号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典犯赃,法实难容,刑故无小,并不在免限。”

6、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春令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吏犯赃,不在免限。”

7、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平淮西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解密:哪一类人一直被唐朝屡次大赦排除在外?

8、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上尊号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故杀人及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9、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登极德音》云:“……可大赦天下。……唯官典犯赃,及故杀人者,不在免限。”

10、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南郊改元德音》云:“……可大赦天下,……官典犯赃,不在免限。”

11、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其官典犯赃,不在免限。”

12、宝历元年(825年),唐敬宗《受尊号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故杀人及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13、太和元年(827年),唐文宗《太和改元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恶五逆及故杀人,官典犯入已赃,不在於免限。”

14、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恶逆已上及故杀人,官典犯正入已赃,不在免限。”

15、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恶叛逆故杀人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16、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加尊号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叛逆已上故杀人及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17、会昌五年(845年),唐宣宗《加尊号后郊天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反逆已上,及故杀人,官典犯入己赃……,并不在免限。”

18、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大中改元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犯十恶五逆已上及故杀人,并不在免限。官典犯入己赃,……并不在免限。”

19、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受尊号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正犯十恶五逆以上,故杀人及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20、大中四年(850年),唐宣宗《上顺宗宪宗谥号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官典犯入己赃,不在赦限。”

21、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十恶叛逆故杀人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22、大中十三年(859年),唐懿宗《即位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叛逆,及故杀人,官典犯赃,及持仗行劫,并不在此限。”

23、咸通七年(866年),唐懿宗《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叛逆以上,故杀人,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24、乾符二年(875年),唐僖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恶叛逆以上,及故杀人,官典犯入已赃,……并不在原免之限。”

25、天复元年(901年),唐昭宗《改元天复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恶五逆,……官典犯入已赃……并不在原免之限。”

26、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改元天祐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十恶五逆,故杀人命,合造毒药,持仗行劫,官典犯赃,不在此限。”

从笔者列举的这26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唐朝虽然频繁地通过“大赦天下”向臣民施恩,赦免了很多形形 *** 的罪犯,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但“每曰大辟罪已下,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官典犯赃,不在此限”(顾炎武《日知录》),即贪官之罪不予赦免。除了谋反、欺君以及和朝廷对抗的需要杀头的政治犯、杀人犯,其他“系囚见徒,罪无轻重,咸赦除之”,唯独对“官典犯赃”“官典犯入己赃”这类贪官很难网开一面。

关于能否原谅贪官,能否对贪官网开一面,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朝臣还有过一段争论。当时,唐宣宗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卢商等人“疏理京城系囚”,结果卢商“务行宽宥,凡抵极法者,一切免死”,不分青红皂白,准备对包括贪官在内的所有罪犯一概免除死罪。大理卿马植觉得这样不妥,于是上奏唐宣宗:“彼官典犯赃及故杀人,平日大赦所不免,今因疏理而原之,使贪吏无所惩畏,死者衔冤无告,恐非……乞再加裁定”。唐宣宗一听,认为马植讲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让京城五品以上官员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皆论如法”。终唐一代,贪官往往不在“大赦天下”的宽宥之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18482.html

“解密:哪一类人一直被唐朝屡次大赦排除在外?” 的相关文章

司马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死后都遭遇了什么?

司马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死后都遭遇了什么?

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司马光的了解,大多数人对他的记忆都是来自于司马光幼年时候砸缸的故事,其实在此之后,这位聪明的孩子也非常有出息,成为了北宋时期的宰相。然而相比于名垂青史,司马光在死后的结局却有些惨不忍睹。故事画:司...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齐王司马冏,字景治,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对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和上官仪合谋废武未遂后,武则天为何不杀掉李治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