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陪葬 秦始皇做到了极致后宫的不算什么
殉葬制度堪称中国古代最残忍,最严酷,最血腥的制度,通常都是帝王驾死后由于舍不得宠爱的妃嫔,想让她们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于是杀掉她们陪葬,有被杀死或自杀陪葬的,也有活埋的。因为这个残忍制度的存在,不知结束了多少年轻、鲜活、无辜的生命 ,那些本该在世界上享受着美好与芬芳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却只能永远沉睡在冰冷黑暗的棺材中,不见天日。
殉葬制度从殷商时期便开始,在很多关于商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都会在帝王以及贵族墓穴中发现几具女子的尸体,根据年龄判断都是年轻女子,再从尸体各个方面研究,发现死亡原因竟是给帝王贵族殉葬!
比如,在一个古墓中发现在数百具“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的女尸中,只有一具男尸,墓葬之奢靡令考古学家咋舌,经过多方面考证,最后考古学家们得出结论,这座华丽的墓的主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看来周幽王真的是好美色到了极点,连死都忘不了风流快活。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社会可以说是进步了,但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殉葬制度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越来越在王公贵族中间盛行,朝代不断更替,很多典章制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残忍至极的殉葬制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历代沿袭的习俗。
秦始皇死后,其殉葬人数之多为历史罕见。秦二世为了防止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们泄露有关秦始皇陵的秘密,便将他们至于死地,永远留在墓葬中,工匠人数达万计。
汉唐时期,殉葬制度没有前代那么流行了,他们通常实行的是陪葬制度,一些生前备受帝王欣赏的大臣或将军,在死后陪葬在帝王陵的旁边,这项殊荣可不是一般臣子能享受到的。有的大臣的主张在若干年后被后任帝王否定,还会把他们的墓迁离帝王陵。
宋代中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住中原,他们没有受到过儒家文化的熏陶,统治者和王公贵族多多少少保留着一些比较野蛮残忍的习性,再加上他们一直有着人殉的传统,因此,殉葬制度又在中原流行起来。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王朝,不可避免地实行了殉葬制度,成吉思汗死后,殉葬的美女也不计其数。
明朝,这个诡异而又黑暗的王朝,在各种监察制度,高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发展的同时,殉葬制度也得到了发展。从明太祖开始,到明英宗结束,明朝前期的殉葬制度可谓空前的残忍,按朱元璋制定的规矩,后宫嫔妃但凡是没有生养过的都要殉葬。哪个皇帝都不例外,包括以老实仁厚著称的朱高炽,勤政爱民的朱瞻基,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棣二位了。
朱元璋是穷苦农民出身,早年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苦日子过来的,当然要好好享受享受皇帝的生活,虽说当皇帝的日子已经够长了,但是国家大小事物都由他一个人处理,真的身心俱疲,所以,他想在死后真正地风流快活一回。能够和朱元璋“同墓而眠”还不是每个后宫妃嫔都能享受到的“殊荣”,据考证,跟朱元璋合葬的妃嫔除了比朱元璋早死的马皇后,只有成穆贵妃孙氏、宁妃郭氏,但是,不要天真地以为其他后宫女子就可以保住性命,绝不是这样,堂堂开国皇帝怎么能就三位妃子就满足了呢?
其余的妃嫔在被迫自杀或者直接被杀死后,葬入朱元璋陵寝孝陵旁边的陵墓。
关于明朝的殉葬制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凄美的故事:
民间有才女郭爱,嫁入明宣宗朱瞻基后宫只有二十几天,朱瞻基便病逝了,至于郭爱有没有被朱瞻基临幸过,或者说她有没有见过朱瞻基已经没有人去研究,单说她的从死,真的十分动人。郭爱知道自己要殉葬,仿楚辞写下了“绝命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段最美丽的年纪,双亲尚在,自己却要为一个根本毫不相干的人陪葬,多么令人同情,令人唏嘘感叹!
殉葬制度断断续续地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彻底废除。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制度之所以存在,抛开古代人们那种相信人的记忆能在阴间继续保留的愚昧想法之外,有两点原因:
一是帝王和贵族那无休止的欲望,他们生前觉得享受的不够,想在阴间继续过被美女环绕的日子。
二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在深宫之中,她们的生命,有时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殉葬制度的废除,是历史的进步,从开始实行到被废除,是对女性生命由践踏到尊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