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解密: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6-12)220

纵览中国历史,无论何时,总有天敌与中原王朝并存。此天敌或为接壤部落,或为相邻夷国,尤其两宋以降,天敌此起彼伏,“蛇吞象”之“华夷之变”不断发生。

纵观历史,古代对中国威胁更大的天敌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前两个与中原汉族王朝对抗大体呈互有胜负的均势,后两者则取得了对中原王朝压倒性的优势,直至取而代之,统治全中国。

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建州女真(满人)灭明建立清朝,在七个中国大一统王朝中,他们占了两个,前后统治中国四百年。论及彪悍度,女真未必比得上突厥,他们对抗的是同一民族,但却出现了不同结果。堂堂西北突厥帝国,不能进抵中原半步,而区区东北一个游牧民族女真,灭了汉族两朝,先灭北宋后灭明朝。与其说后者比前者彪悍,不如说他们的敌人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重衰。

同样一个民族,为什么在唐太宗时能主导世界、而宋徽宗时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的,是中国一句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此言可基本概况宋明亡因。

人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 *** 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回顾“划时代”的宋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 *** “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神岳鹏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宋明两朝,以儒立国,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导致国民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割断。

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和朱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明军队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明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的宋明人活得并不硬气。

都说大明王朝时的中国,是有血性的,没有像宋朝那样用金钱求苟安,也没有如两汉用美女换和平的耻辱记录。但是,这个汉族王朝最终还是亡于外族人之手,这是为什么?

关于中国明王朝倒掉的内因,从极度皇权到宦官乱政,史书已经阐述得够多。但是,对比其他王朝,明朝其实还有一害,与宋朝大同小异,那就是从政治到文化的失血乃至“败血”。具体表现为苍白的“清流之害”。明末“清流大臣”貌似血性,实则贪生怕死,汉奸层出不穷,晚明空谈之气益胜,责人以不死者多,而以死抗争者少。

败血的大明王朝,同样遭到了外敌的报复。建州女真人入关,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才子情郎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如此精神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血性消失”于宋代以降在汉族群消失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北宋被女真颠覆,南宋被蒙古蚕食,虽然朱元璋一度复国,但三百年后,女真的一个建州分支竟能再灭华夏王朝、统治全中国,近一亿人口的民族相继被几十万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没两次,实属败血退化后的自招天敌、自取其辱。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此言可基本概况宋明亡因。

人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学者指出那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从此 *** 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文弱。

回顾“划时代”的宋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 *** “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神岳鹏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兵道不强,而在民族精神的雌化。宋明两朝,以儒立国,儒家接受“理学”改造,导致国民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割断。

而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和朱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明军队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明经济成果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有钱的宋明人活得并不硬气。

都说大明王朝时的中国,是有血性的,没有像宋朝那样用金钱求苟安,也没有如两汉用美女换和平的耻辱记录。但是,这个汉族王朝最终还是亡于外族人之手,这是为什么?

关于中国明王朝倒掉的内因,从极度皇权到宦官乱政,史书已经阐述得够多。但是,对比其他王朝,明朝其实还有一害,与宋朝大同小异,那就是从政治到文化的失血乃至“败血”。具体表现为苍白的“清流之害”。明末“清流大臣”貌似血性,实则贪生怕死,汉奸层出不穷,晚明空谈之气益胜,责人以不死者多,而以死抗争者少。

败血的大明王朝,同样遭到了外敌的报复。建州女真人入关,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才子情郎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如此精神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血性消失”于宋代以降在汉族群消失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北宋被女真颠覆,南宋被蒙古蚕食,虽然朱元璋一度复国,但三百年后,女真的一个建州分支竟能再灭华夏王朝、统治全中国,近一亿人口的民族相继被几十万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没两次,实属败血退化后的自招天敌、自取其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20205.html

“历史解密:宋明两朝何以被同一部落女真灭亡?” 的相关文章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魏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是非常厉害的,相比蜀汉的五虎上将,统兵能力上,更多人倾向于五子良将。众所周知,五子中的徐晃曾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关羽,事实上,徐晃作为生力军,救援樊城,是以逸待劳,击败数月疲劳作战的关羽军队,多少有些乘人...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熟悉三国的人应该知道的是,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生死之战,这次战役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第一大诸侯,而这场发生在建安五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受到了后世的吹捧,袁绍毫无疑问...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人...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刘备建立的王朝属于汉还是蜀 蜀汉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刘备建立的王朝,是蜀还是汉?为何历史上称之为蜀汉或者刘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所建立的王朝,其实就是汉朝。是对东汉王朝的延续,不过因为在蜀地建国,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蜀汉。蜀汉又被称之为季汉,按照伯仲季叔来排名,西汉就是伯汉,东汉就是仲汉,...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余庆(927年―976年),本名吕胤,字余庆(因犯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故以字为名),幽州安次人,横海军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兵部侍郎吕琦长子,尚书右仆射吕端之兄,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余庆自后晋、后汉至后周一直任职。建隆元年(960年),...

唐朝初年名将李勣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唐朝初年名将李勣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唐朝初年名将李勣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他都有什么功绩呢,请听我详细道来。简介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