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密盛世大唐:大唐凭什么置顶华夏文明?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12)210

据《后汉书》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日本岛上就有不少小国与中国东汉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们崇拜天朝,迷恋“汉文化”,但整个日本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汉才”却在七世纪。

从崇拜到学习,为什么间隔了这么长时间?除了日本逐渐形成统一国家原因外,还与“汉才”的成熟期及其显现的最核心魅力息息相关。

虽说汉才起于汉,然而,如果论及“汉才的顶峰”,那么我想没有一个朝代、敢说超越大唐。两汉中国打下的正统的两点一线“汉才”,在唐朝全都“熟了”。成熟的华夏文明登上七世纪世界主体文明更高峰。

中国大大小小的王朝上百个,大一统王朝也有九个,为什么汉才在唐朝成熟、华夏文明此时置顶而不是其他朝代?

用大历史的眼光观察,可以一语挑明:此乃唐朝“特质”——“二元体制”造就的结果。盛唐体制,从政治到文化,均有别于“大一统”中国历代王朝,它不是“一元体制”,而是打破条条框框的“二元体制”。用日本学者谷川道雄的话来讲,这种体制是“胡、汉二元体制”,而中国学者陈寅恪则称为“胡、汉分治”。

“二元体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突破“内敛”传统,实行“开放”政治。主要表现为文官制开明成熟,君臣共治、平民子弟“仕进”之路四通八达,朝野上下遍行开放之风。唐廷录用官员不仅不问出身、不分贵贱,而且不分华夷,不少胡人、沙陀人、羌人成为 *** 官员,唐朝的科举考试,不少“外国人”也有“准考证”。“开放式”政治,使大唐进入了“海纳百川、众望所归”政治大国行列。

“二元体制”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促使“儒教溶了”。

史上公认,盛唐是中国文化的成熟和繁荣期。但是什么带来了成熟和繁荣?就各有不同的理解。

我以为,盛唐的文化繁荣与传统汉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依然有关,但这种关系不同历代,它不是“独尊”,而是“你中有他,他中有我”的交融结构。

隋唐前的统一时代,汉才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而且是独尊儒家,这样就扼杀了其他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显示了“才”的狭隘性,当你的思想与所谓的儒家文化不符时,就会以离经叛道的言论来诋毁你,来扼杀你,其他各家的文化发展陷入了停滞。思想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何况是文化?如果只有一种文化,那么即使这种文化是最适合时代发展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同样会流于落后局面,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简而言之,文化二元体制令唐朝对“独尊儒术”说“不”,“尊而不独”是盛唐对待儒家的官方态度。唐朝的科举把儒家学说作为考试内容,但不奉儒家教条,科考同时也包含诸子百家内容。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甚至出现了三元化:“佛道儒”三家并举,儒学充其量占据唐人大脑“三分之一”。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促就了唐朝思想的自由开放,而思想的自由开放会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所以盛唐创造了有别中国历朝的“逍遥洒脱”世风。四海之内皆兄弟,社会气象万千。此时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大国。

当然,世界主体文明大国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不可或缺的是锋利的牙齿。

“二元体制”在军事上的表现——兵家合了。

唐朝军队,拥有世界无与伦比的一个强项 ——“胡汉合流的军事力量”。

从军事人才观之,唐军既有李靖、郭子仪这样的 *** 名将,也有哥舒翰等等的胡人将领。唐才促就一支以 *** 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这就是不可一世的唐军。在对外作战中,几乎战无不胜。

“胡汉合流”将唐军打造成一只打破传统作战模式的“铁骑军”。前有“玄甲兵”,后有“神策军”,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按理说,汉朝时的汉军外战成绩也相当可以,但是比起唐军的战斗力,还是有些“不可同日而语”。

汉朝战匈奴,历经百年未告全胜。唐时的突厥其力量不弱于匈奴,而唐军却一战定天下。李靖夜袭阴山,活捉突厥可汗,建千古奇功。当时,唐军的主要对手都为当时的强大民族,突厥后来横行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国, *** 帝国横挎欧亚大陆,与唐朝并立。吐蕃帝国则雄据青藏高原,对中原虎视眈眈。但其与唐军的交锋却基本是败多胜少。唐朝与突厥鏖战几十年,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并收复突厥五大部落之一突骑施,派其抵挡 *** 帝国。唐军战吐蕃更是占尽上风,每一次对吐蕃的胜利都几乎是对其军力的毁灭性打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这是创造“天可汗”全盛期的唐太宗李世民抒发的“领袖语录”。此言写满他“领导世界”的自信,而李世民自信的源头,即可归纳为“并蓄兼收,群花同放,胡汉合流,华夷无碍”的体制自信。两汉中国种下的正统“汉才”,在唐朝“二元体制”的肥育下,瓜熟蒂落,成为世界“封顶”之才。

“封顶”世界的华夏文明不仅福荫西域,而且更造福东洋世界。大化改新的日本,即是被华夏文明的核心魅力所征服。惊叹于盛唐政治、文化、军事的繁荣与强大,不甘居后的日本人亦步亦趋,拉开一场“画虎画骨”的体制改革运动。

海纳百川的“二元体制”,造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李世民这个独一无二的“准世界大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李世民到李隆基,他们统领一个“四夷自服”、占据“世界主体文明”位置的超级大国独领世界 *** 百余年,这是华夏文明及华夏民族领导人绝无仅有的辉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6/320245.html

“解密盛世大唐:大唐凭什么置顶华夏文明?” 的相关文章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对曹丕为何能被曹操选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祖籍南阳西鄂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于晋阳。授安州司马,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转齐郡丞,开仓放粮...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唐朝人士,货真价实的贵门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俗话说人生有两大喜事让人难忘,一个是“洞房花烛夜”,一个是“金榜题名时”。大中四年(850年),状元郑颢与万寿公主成婚,成为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郑颢却闷闷不乐,对宰相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为何郑颢会怨恨让...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襄樊之战,于禁救援樊城,因秋雨汉水暴涨,导致兵败,所督七军三万多人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兵败被杀后,放出了于禁,并遣返于禁回国,那么,于禁的三万多降卒,孙权是否一同遣返回魏国了呢?于禁...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