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外交政策上的失策:宋徽宗的短视输掉了北宋江山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15)210

本来,弱小的国家自然要团结联合弱小的国家,方能与强大的一方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弱小的几方来共同对付强大的对手,才能做到唇齿相依。史上著名的六国联合抗秦就是这个道理。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有三国诸葛亮提出的“连吴抗曹”,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个谋略,才使得五六个人七八条枪的刘备居然也当上了皇帝。

这些事都发生在宋朝以前,按说可以好好的借鉴。可是,“以史为鉴”说着轻松,真正做到可就难了。在历史上,人家宋徽宗就偏要走自己的路,联合强大的对手,消灭奄奄一息的弱者,主动为强大的敌手剪除自己的屏障。就是他的这一招臭棋,直接输掉了赵匡胤开创的北宋江山。

北宋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连破宋军,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都东京。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对宋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敲诈。宋真宗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遣使向辽求和。辽因折将受挫,同意与宋议和。史称宋辽此次盟约为“澶渊之盟”。对宋而言,“澶渊之盟”不过是以“贿赂”来换取和平,甚至可说是丧权辱国。澶渊之役,宋军虽然战胜辽军,反倒贿赂人家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作为岁贡。

北宋后期,辽国和金国犹如狼和熊,如熊的辽国开始走下坡路;似狼的金国却是两眼冒着绿光,迅速崛起。金国要成其霸业,必先要扫平北方,吞并辽国。而宋徽宗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一直在辽国手中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归辽国之后,失去了最有效的万里长城屏障,这里成了辽国牧马中原的桥头堡,宋王朝北方门户大开,宋太祖宋太宗都曾经北伐,但都未能成功,因而这里始终是宋朝历代帝王的心病。

但历史总是发展的,绝对不能不顾时过境迁,而一味地墨守成规。当时的情形,辽国在天祚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国势已经日薄西山。政和五年(1115),女真阿骨打称帝,国号金。辽天祚帝亲自征讨,却被金军打败。此后几年,异军突起崛起的女真金国逐步蚕食辽国,原属辽国的大部分地盘都被金人掠去。辽国在金国的打击下国力实力更加削弱,走向衰退。

当辽兵屡败后,宋徽宗看到辽国衰败,在蔡京、董贯的建议下又动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念头,决定采取联金攻辽的策略,想借助金人的力量收复燕云地区,于是数次派遣使者出使金国。宋徽宗此举遭到朝中部分大臣的反对,连高丽国王也建议说“辽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扞,女真虎狼耳,不可交也。”但宋徽宗咬定这个策略,坚持己见。宣和二年(1120),北宋和金国达成夹攻辽国协议,“约定双方出兵,各以长城为界,金攻辽的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宋攻辽的燕京析津府(北京市)。灭辽以后,燕云诸州归宋,北宋原来每年给辽的银和绢照数转献给金朝。”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之盟”。联金攻辽这招棋,就这样出招了。

宣和四年(1122),宋金夹攻辽国,宋 *** 派童贯、蔡攸(蔡京之子)领兵北伐,辽将萧干、耶律大石率兵应战,宋军十五万狼狈溃散。十月,童贯又派兵十万北伐,宋军攻入燕京,又被辽兵逐出,驻扎于卢沟以南的宋军,烧营南逃。北宋北伐以失败告终。金人则以凌厉的攻势夺取了辽国大部分城池,十二月,金兵由居庸关南下,打到燕京,辽国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金人对宋朝倨傲起来。原来协议好的全变了,西京不给,给燕京的条件也进行加码。对金人的狮子大张口,宋徽宗却是一味退让,委曲求全,只为了一个目的,收回燕京。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北宋最后每年向金人进献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一百万担货物,另外还要付出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二十万担货物来犒赏金军。宋徽宗用这样大的代价,仅换来燕京一座残破的空城。而这座空城对北宋来说实在没什么意义了,燕京四外的屏障尽在金人控制手中,万里长城屏障尽在金人掌控之下,燕京已经成了金人锅中的一块肉。以徽宗为首的北宋更高统治集团,居然自诩做到了先辈们没完成的功业,陶醉在所谓“复燕云”的“胜利”幻梦中。

名义上燕京是收回来了,却是用西瓜换来的芝麻。为此,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不得不派重兵把守这座孤城,自己主动背上了着巨大的包袱。而且最为紧要的是没有了辽国这座屏障,北宋完全暴露在金人的视觉之下,膨胀、勾引出金人狼般的贪婪之心。北宋对辽作战的失败,对金交涉的软弱退让,充分暴露了他的没落腐朽。女真人占领燕京以后,翻脸不承认宋金两方议定的条件,也正是因此摸着了宋朝的底牌,知道其草包一个软弱可欺。于是,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诏大举攻宋。国家危难之际,宋徽宗企图以禅让帝位来保住宋朝江山。人家金人那理会你这等把戏,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京城开封城被攻破,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恒一起当了俘虏,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水浒传》李逵口中坐在天子“鸟位”的宋徽宗,就这样一招臭棋,直接加速输掉了北宋江山。

宋徽宗或许是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更高的皇帝,他的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他如果不做皇帝的话,可能会成为史上一个相当完美甚至伟大的艺术家。宋徽宗被金帝囚禁期间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诸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许多悔恨凄凉哀怨的诗句。

诚然,一个朝代的兴起和灭亡,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究其原因总有主次利害之分,大到主宰一个王国、民族,小到领导一个集体,都不是儿戏。宋徽宗领导的北宋政权政治上的软弱腐败昏聩荒淫,以及在处理宋辽金关系上的失误,加剧了宋王朝的灭亡。

历史给他下的定语是:宋徽宗统治的二十五年,是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20688.html

“外交政策上的失策:宋徽宗的短视输掉了北宋江山” 的相关文章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人世间最熟悉彼此的人莫过于对手。高手过招之后,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对手,或者敌人。有时候,打着打着,两个就变得惺惺相惜的好友。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只能兵戎相见。《...

陈宫要是没有背叛曹操 陈宫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

陈宫要是没有背叛曹操 陈宫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

对在白门楼上陈宫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将会是曹营第一大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宫原本是曹操的将领,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他却背叛了曹操,加入到吕布的阵营。吕布兵败被擒后,他也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在白门楼上,他拒绝曹操的劝降,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在曹营中...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死在了入...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

秦始皇的祖先是谁 秦始皇断子绝孙了吗

秦始皇的祖先是谁 秦始皇断子绝孙了吗

对秦始皇的先祖究竟是谁呢?死后其后代都落得怎样的下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的一生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在不同的历史爱好者眼中有着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抛开秦始皇人生事迹不谈,来讲讲他的身世及后裔。第一个:嬴氏先祖。秦始皇的祖先是何许人也呢?很多朋友在看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