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23)220

关于汤武革命,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齐宣王问他:“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说:“于传有之。”齐宣王很害怕,说:“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则斩钉截铁地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在孟子看来,桀纣不行仁义,是 *** ,汤武则是仁义的化身,后者革前者的命,是正当的、正义的。

不过,在革命的具体过程中,究竟是仁义起了作用,还是暴力流血起了作用,则存在不同的说法。

《孟子》中有一段记载,极力渲染商汤的“仁义”:

“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滕文公章句下》

根据这段记载,商汤极为仁义,而葛伯则荒淫无道,汤做到了仁至义尽,而葛伯不仅毫不领情,反而残害无辜少年,汤实在忍无可忍,才灭了他。至于以后的十次征讨具体什么情况,没有详细记载,大概总归是商汤有理,别的国君则是不仁不义。

在孟子看来,武王闹革命的过程和商汤也差不多。被征讨的国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武王则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滕文公章句下》)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在后人看来,这样的记载相当可疑。汤武的表现实在是太伟大、太高尚了,太不合情理,很容易使人产生itistoogoodtobetrue的感觉。尤其是在读商汤那段故事时,“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使我想起了20世纪30年代在卢沟桥附近发生的某国士兵军事演习失踪的事情。我怀疑所谓的“童子事件”大概也只是一个借口。而且,如果某国占据了中国很长时间以后,他们书写的历史教科书中会不会出现上面那些感人的帮助中国人耕种的故事情节?难说。总之,对于我等老奸巨猾之人来说,这些记载根本就不可信。不过,对于孟子来说,汤武感人的仁义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孟子可不是什么都相信。他也有怀疑的时候。孟子就颇为怀疑《尚书·武成》中的相关记载。他这样说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章句下》)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义之士,他领导的革命军自然是仁义之师,“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所到之处自然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怎么会出现抵抗,怎么会出现血流漂杵的情形呢?孟子不相信这样的记载。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孟子相信汤武革命中感人至深的仁义故事,不相信革命中会有流血的事情发生;而我则刚好相反,绝对不相信那些仁义故事,倾向于认为革命是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的暴烈活动,当然是会流血的。由此可见,孟子的学问很大,却很天真幼稚;而我的学问很小,却早就失去了天真(lose in-nocent)。

孟子的“信”与“不信”,有着深层次的思想原因。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并且把他的性善论引申到政治领域,希望统治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可以说,孟子的性善论是为他的政治理论服务的。在孟子看来,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世间一定存在善的统治者,他们能够实行仁义;仁义所到之处,自然一片光明,不会有流血,也不会有阴暗;政治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善人找出来,使他们身居高位。孟子一生都在寻找能够实行仁义的统治者,结果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着。他不知道,他是在寻找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他也不知道,在权力面前,善是极为脆弱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6/322045.html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的相关文章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人物生平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历史上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曹植和曹丕在夺位中 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曹植和曹丕在夺位中 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

在夺嗣之争中,曹植为什么会输给曹丕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这一辈子都没有当上皇帝。但不可否认,他是曹氏政权的开端,为老曹家打下了一片江山。谁都知道继承了这个家底意味着什么,所以,虽然这不是皇位继承,但也是够血腥的。曹植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