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25)200

1864年,经过多年的征战,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对于清王朝的顶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并不吝惜赏赐,给了他极高的封赏,此时的曾国藩荣宠至极。然而,这并没能给曾国藩带来多少快慰,相反,他却有一种临深履薄的惊心。在一首给其弟曾国荃的诗中,曾国藩道出了自己当时的境况和心态: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无独有偶,二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曾纪泽在万里之外的英伦,也写下了意象相似的诗文:

不可淹留是岁华,鬓毛斑白尚天涯。

深知恋栈空馀豆,颇欲安炉去炼砂。

故国音书多懊恼,中年诗集半伤嗟。

低头一拜陶彭泽,万事乘除问酒家。

诗中提到的屠羊说和陶彭泽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嘉言懿行,竟令声名煊赫的曾氏父子也对他们顶礼膜拜呢?

屠羊说是《庄子》中的一个人物,故事是说春秋时楚昭王丧失了王位,屠羊说跟随昭王逃难。后来,昭王回国又夺得了王位,要赏赐跟随他一起逃亡的人,包括屠羊说。屠羊说却说:“大王丢失了王位,我失去了屠羊的职业;现在,大王恢复了王位,我也恢复了从前的职业。既然我的俸禄已经恢复了,又何必再行赏赐呢?”

时至晚清,政象纷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更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非议之音也纷至沓来,“左列钟铭右谤书”。此情此景,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轻。

昭王执意要奖赏他,屠羊说说:“大王失国,不是我的罪过,我不能接受惩罚;大王复国,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我也不能接受赏赐。”昭王打算接见屠羊说,屠羊说又说:“根据楚国的法令,只有建立大功的人才能觐见国王,而我的智谋不足以保存国家、勇力不足以杀死敌寇。吴军进攻郢都的时候,我是畏惧艰难而逃避,不是一定要追随大王。现在大王要违背法令来接见我,普天之下,我没有听说过这种做法的。”

昭王觉得屠羊说虽然地位卑贱,然而“陈义甚高”,准备让他担任三公的职位。屠羊说说:“我知道这三公的职位比在集市上屠羊地位尊贵得多,所得的俸禄也优厚得多。然而,我怎能贪图高官厚禄而使国王蒙受妄施的恶名呢!我不敢当,还是让我回到集市上继续从事屠羊的职业吧!”就这样,屠羊说始终没有接受昭王的赏赐。

作为一个重义轻利的典范,屠羊说备受后人推崇,《新唐书》里就记载了一个名叫李渤的人的事迹,展现了与屠羊说同样的精神风貌:

李渤字濬之,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裔。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尝以列御寇拒粟…… 元和初,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交章荐之,诏以右拾遗召。于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诏、币即山敦促,渤上书谢:“昔屠羊说有言:‘位三旌,禄万钟,知贵于屠羊,然不可使吾君妄施。’彼贱贾也,犹能忘己爱君。臣虽欲盗荣以济所欲,得无愧屠羊乎?”不拜。

至于曾纪泽诗中的陶彭泽就是陶渊明,东晋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曾做过彭泽县令,故有此称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曾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他这种不随流俗的心境和行为在后世也深得嘉许。《宋书》说他“少有高趣”。《旧唐书》赞颂他是“慢世逃名,放情肆志,逍遥泉石,无意于出处之间”。宋人洪迈在他的名作《容斋随笔》里更是称誉他“高简闲静,为晋、宋之一辈人”。

时至晚清,政象纷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更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非议之音也纷至沓来,“左列钟铭右谤书”。此情此景,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轻。

不论是深为曾国藩推崇的屠羊说,还是曾纪泽心向往之的陶彭泽,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萦怀个人的名位和际遇,这就使得那些自感人生不如意的人对其产生了心灵感应。

时至晚清,政象纷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更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非议之音也纷至沓来,“左列钟铭右谤书”。此情此景,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轻。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曾国藩,又经过多年宦海沉浮的历练,深知“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意识到“处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忧危之中”,“祸咎之来,本难逆料”,“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惟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这样,才能“持盈保泰”。也难怪曾国藩对屠羊说如此崇拜了!这里,曾国藩感佩和心仪的是屠羊说内心的超脱与宁静。

曾纪泽(1839—1890年),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子。曾国藩死后,曾纪泽袭封“一等毅勇侯”,地位仍然十分尊崇。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熟悉世界政治的干才,他被遴选去从事外交事务。1878—1886年间出使英、法、俄国。1879年因崇厚签订的《里瓦基亚条约》丧权太甚,举国哗然,清 *** 迫于舆论,拒绝批准条约,并于1880年派遣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兼充出使俄国大臣赴俄谈判,力图挽回损失。面对如此不利局面,曾纪泽不避艰辛,决心完成“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的使命。他分析形势,认为俄国自攻克土耳其后,财力已大受损伤,且与英国等国有矛盾,不会再对中国发起一场战争,俄皇与其外部丞相都有和平了结之意。而左宗棠手握重兵,驻扎西陲,可以作为后援,因此,事情犹有可为。经过一番艰难的斗争,繁复辩驳,终于于1881年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争回了部分权益和领土。这是曾氏一生中最为光彩的一件事,为其生前身后赢得了美好的声名。

时至晚清,政象纷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更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在他享有极大极高尊崇的时候,非议之音也纷至沓来,“左列钟铭右谤书”。此情此景,他只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轻。

但是,在不久以后的中法战争和中法交涉中,曾纪泽的良苦用心就遭到了一次极为痛心的打击。作为行走在外交之一线的使臣,他有责任和权利向 *** 申述自己对时局的设想,曾纪泽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努力向更高决策者进献忠言,希望能为国家再争得一线生机。本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国力已经颇有些气象,而法国经过普法战争的失败之后,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清 *** 完全可以统筹全局,周密部署,在疆场上与之一决高下,在谈判桌上与之腾挪周旋。然而当时的清 *** 实在是太孱弱了,它既不能审时又昧于大势,只是一味地妥协退让,致使曾纪泽的真知灼见在中法交涉中没有发挥积极的效用。交涉的不利结果和来自国内的训示让他懊恼,他深感自己的无力与无奈,思忖年华渐逝,鬓发已衰,他只能随缘了。此时,陶彭泽闲静、淡远的人生态度自然令他心有戚戚了。

曾氏父子都感到世事无常、祸福难测——“人间随处有乘除”,但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人生遭际不一样,具体的人生态度也稍有差异:曾国藩位尊权重,深忌“楼高易倒,树高易折”,因此很超然——“万事浮云过太虚”;曾纪泽承袭父亲勋名,有才,但不能见重于当道,而 *** 举措失宜,中外交涉自是歩履维艰,处此情境,“一腔愤血,寝馈难安”,深叹“数年豪气,一朝丧尽矣”,似有听天由命的味道——“万事乘除问酒家”。不同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他们以后各自的行程:曾国藩谨小慎微,获得善终,死后谥号“文正”,备极哀荣;曾纪泽的主张因与更高当局的决策相抵牾,先是被免掉出使法国大臣 *** ,后又被召回国,在京城做着不大不小的闲官,“不得当路之助”,颇不得意,郁郁以终。

曾氏父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陶铸出来的精英,在时代潮流的冲击、影响下,他们具备了一些传统士大夫所没有的因素。曾国藩是洋务派的地方首领之一,曾纪泽似乎走得稍远,他精通英语,目光新锐,持节外洋,在中外交涉中折冲樽俎,为国家挽回了些许权利。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充溢着传统士大夫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仍属于传统的士人阶层,只是时代的风云变幻将他们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在晚清诡谲的政局中,他们本能地将思维指向旧有的诗书典籍和他们心目中的名人贤士,在那里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22443.html

“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 ” 的相关文章

顺治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年幼的康熙继位 康熙后面怎么对待手足兄弟的

顺治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年幼的康熙继位 康熙后面怎么对待手足兄弟的

还不知道:康熙为何继位?继位后如何对待其他皇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号称是千古一帝的康熙,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在位年数,都可以称得上是历代皇帝中的佼佼者。这个年少登基的小皇帝,历经艰辛才实现了亘古未有的伟业。但话说回来,如果按照立嫡立长的祖训,其实皇位还轮不到他...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新势未定,社会动荡不安。当时有很多人拜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为师,诸葛亮在隆中时,也有幸结识了这两位大咖,并从司马微处学到了很多济世安邦之才。算起来,诸葛亮与向朗是师出同门。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康熙儿子那么多雍正又不是嫡子和长子 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康熙儿子那么多雍正又不是嫡子和长子 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还不知道:康熙有35个儿子,雍正非嫡非长玩物丧志,为何由他继承皇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千古一帝康熙驾崩,皇帝去世自然是储君即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储君雍正非嫡妃长,母家也不显赫。地位普通不说更有资料显示,他玩物丧志,沉迷佛法,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这...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历史上雍正为何会杀年羹尧?与一本书有关?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雍正三年,对年羹尧来说,这真是悲催的一年。军权在握、荣耀无限的他先是军权被夺,接着被革职入狱。本来,雍正还在犹豫,是否杀年羹尧。不过,后来,雍正又从年羹尧家里抄出了一本书。这让雍正下定了杀年羹尧的决心。书中写了什么呢?说起来,年...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对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经营多年都不能完成统一,最后竟然被西晋捡了大便宜。本以为这样的统一大国承接了三国的实力,应该非常强悍,统治的时间也会更为长久,但谁也没想到西晋居然是个短命王朝,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