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6-02)1530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

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剃发令”,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命汉族百姓,全部改剃成满族“金钱鼠尾”发型。

但是,此举无疑违背了汉族几千年以来的礼制,汉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孝之始也!”,而现在清朝统治者要求剃发,断断不可。所以北方各州县相继爆发了 *** “剃发令”的暴动,江南 *** 也纷纷起义,眼看形势不稳定,多尔衮当机立断,暂停剃发令。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政权相继覆灭,多尔衮觉得重新执行剃发令的时机又来了。于是,同年六月,清廷再次下令全国男性一律剃发,“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然而,随着剃发令的再次颁布,清军原本顺风顺水的形势突然又反转了,原本已经平定的江南各地又纷纷爆发了抗清运动。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江阴和嘉定等地。

当时的江阴新任知县方亨为执行剃发令,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强令百姓剃发,江阴士子十分不满,聚集在孔庙前,表示:“头可断,发不可剃也!”面对汹涌的民情,方亨决定派兵镇压,结果逼得江阴百姓“揭竿而起”,他们推举典史陈明遇为将军,拿起镰刀、斧头,甚至教书用的戒尺,攻打县衙,将方亨抓获,清廷急忙派兵镇压,义军在江阴坚持抵抗三个月后失败“戴发效忠八十日”,义军几乎全部被杀,践行了“留发不留头”的誓言。

嘉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清朝委任的知县逼迫百姓剃头,百姓不从。最后在嘉定著名乡绅候峒的率领下,百姓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成立了“嘉定恢剿义师”,公然与清廷对抗。

除此之外,在昆山、皖南等地也都爆发了反对剃发的抗清运动,最终导致原本已经被清朝有效控制的江南、皖南和浙北地区重新动荡起来,为平息起义清军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清军要想招抚其余尚未涉足的地区变得更加艰难,这也让多尔衮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清朝统一全国。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很多人认为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因为他错误地估计了百姓们对于剃发的反抗。

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清廷来说,是完全有必要强制中原百姓“剃发”的,而且是刻不容缓。原因有四:

之一、避免被同化

华夏民族最强大之处,或者说最为他族所恐惧的地方,就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与其说征服了中原王朝,不如说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历史上入主中原的王朝除了元朝算是全身而退,任何一个民族都难逃被“同化”的命运,清朝统治者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开始满族人的头发并不是像后来那样“茂盛”,他们只是在脑后留下一点点的头发(形如金钱),再加上一个小辫子(貌似鼠尾),但是随着清军入关,满人也逐渐接触甚至开始接受 *** 的一些习俗,尤其是在北方一些早已沦陷的地区,一部分满人为了保暖,已经把头发剃成当时汉族人的高发髻,这还只是三五年,如果清廷不要求剃发,不出十年,清人“金钱鼠尾”发型将不复存在。

即使清廷最终实现了统治区的全员剃发,满人还是受到 *** 的影响,将头发越留越多,最终形成了后来的阴阳头。到了乾隆时,满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当时乾隆一直强调不可忘本,为了让满人保持自己的本色,还下令满人在家族内部会议上必须说满语,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称秋荻),即使这样也没能挡住 *** 的同化之力,到宣统退位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满人不会说满语,跨不上马,拉不动弓的满人更是比比皆是。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满清入关以后必须要执行剃发令,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满清来说,当然是越早越好。

第二、谈判的筹码

多尔衮首次颁布剃发令以后,多次反复暂停执行,而暂停剃发令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沦陷区的人民没有了剃发的切肤之痛,对谁来做皇帝这个事情也就看淡了,于是变成了满清的“顺民”,而原来因剃发而反抗的江南民众也没有了继续反抗的民意基础,于是放下锄头,重新回到田间,剃发令再次执行又再次起来反抗,如是者三,普罗大众自然会习以为常,终有一天,一觉醒来,对于剃发令不再如往常一般难以接受,就如温水青蛙,死于逐渐升温的热水。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事实也是如此,暂停了剃发令的清军越来越顺,在京畿地区站稳脚后便放心大胆地向西追击李自成,然后一路南下顺风顺水的拿下东南半壁。这不能不说有多尔衮把剃发令的执行当做谈判筹码之功。

第三、剃发以别顺逆

清军入关以后,虽然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但这是建立在广为吸收 *** 的降兵降将的基础之上,其实当时满清的兵力非常有限,不像元朝那么兵强马壮,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满人势弱,暂时降服的 *** 必将反戈一击。以满人那点儿兵力,根本扛不住汉军一次突然造反,极有可能在一次重大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就像后来的吴三桂那样。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所以,满清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归降的汉臣对中原当时的士大夫文化的深切了解,知道文人气节当先,太过于注重人的气节和经历纯洁,一旦有失败或投降的事,就等于一辈子抹不掉的劣迹。所以故意给汉军降兵剃发,以表示曾经投敌,这就是强行站队的手法,也是一个服从性测试,“剃发以别顺逆”。

所以,剃发的汉军没有选择,只能拼命助清廷大一统,平民也是一样,一旦剃发,没剃发的就再也不会看得起他们,甚至将其视为敌对,以当时 *** 社会内斗情结的秉性,等于制造了巨大隔阂,就算有地方起义,也绝对不会和南明或其他反抗势力联合起来,孤掌难鸣,容易消灭。

另一方面,则对不剃发的“刁民”坚决消灭,把反抗的火种掐灭在萌芽之中,所以终满清一朝,反清复明的事业虽然不断在坚持,但却一直未能成功,原因就在于那些真正的义民早已被一纸剃发令分辩出来,杀了个十之八九。

第四、打击 *** 的信心

*** 自信,而最自信的就是几千年的 *** 文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击大明臣民的心理防线,多尔衮决定从文化上彻底征服汉族,而文化征服莫过于改变民众的服饰和发型,所以多尔衮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角度出发下令剃发。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同时多尔衮可能还隐藏着另一个目的,就是全民剃发可以提升多尔衮的权威,使其再上一层楼。

所以,作为并非拥有绝对实力的少数民族争霸势力,清朝的剃发易服绝对是个高明之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2712.html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崔浩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崔浩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528年),字遵业,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中书令王琼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为“四房王氏”第一房始祖。仪表清秀,擅长经史。起家著作佐郎,参修皇帝的《起居注》。迁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出使慰劳柔然。为孝明帝...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多趣...

甄宓对曹丕是真爱吗 两人有没有感情存在

甄宓对曹丕是真爱吗 两人有没有感情存在

对三国美女甄宓,她和曹丕有没有真感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甄宓,有着一女乱三曹的传言,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因为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曹操在攻占邺城之后派人寻找甄氏,得到的答案是五官中郎曹丕将已经捷足先登。另外还有传言,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位甄姬而写,这一些真真假假...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唐太宗临终之时,为李治安排的辅佐大臣中,最后善终的只徐世勣一人。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徐世勣(徐懋功)是李世民非常宠爱的人,他虽然并不像长孙无忌、房玄龄那样,是李世民的嫡系,而是半路从李密那里投奔到李世民手下的。但是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从来没有打击过他。他也在李世民的手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封...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因宽容而名声鹊起,而后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爱戴。后封都乡侯,兼任武陵太守。死时家无余财,为后世所称赞。人物生平早年事迹钟离牧早年曾在 永兴...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王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