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白起杀了多少人? 人屠白起坑杀了40万降卒?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26)250

导读: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后人无法准确评价这些锐不可当、战无不胜的将军们,因为他们既伟大,又残暴。

白起为何是“人屠”

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末期,在那个以杀人掠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里,秦国的白起无疑是将军中“男一号”。从历史上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实际奠基者之一,但从另一面讲,他一生杀伐过重,是天生的屠夫。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争是秦、赵间的长平之战,这场大战赵军全军覆没,四十万降兵被秦军活埋,加上战死和被斩首的人,赵国军队大约损失了四十五万,基本失去了和秦国争霸天下的能力。而这场大战的指挥者及坑杀命令的直接下达者,便是白起。

四十五万忠烈惨死!要知道,那时赵国全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五十万左右,这样的死伤比例何其巨大!

然而这四十五万白骨,在白起的杀人账本上,还只是一小部分。请看白起的杀人简历:

在伊阙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在鄢城决水灌城淹死楚军数十万;在华阳斩首魏军十三万;在黄河淹死赵军二万;在陉城斩首韩军五万;在长平杀害赵军四十五万。

以上还只是有史料可考的杀人数字,而据梁启超先生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所杀人数就占二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在白起的军事生涯中,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换句话说,只要六国军队和他相遇,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秦赵上党之争

白起的少年时代未见诸史书,据说他行伍出身,靠着勇猛作战一步步爬到高位。在最初的戎马生涯中,白起攻韩、伐魏、拔赵、破楚,在一连串的胜利中占领了近九十座城池,斩首了百万之众,自己的爵位也从左庶长一路升迁至武安君,不仅控制了秦国的兵权,还拥有了自己的领地,成为大诸侯中的小诸侯。同时,白起运用自己“歼灭战”的战略沉重打击了魏、韩、楚等国,极大削弱了秦国的几个主要对手,为秦国东进开辟了道路。

彼时,六国之中,还有实力与秦一争高下的,只有赵了。

赵国,在乐毅、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的辅佐下,一时国富民强,掠土抢地。赵奢和廉颇两位将军只要联手上阵,就连不可一世的秦军也要蒙羞。

为了加快扩张的步伐,彻底征服六国,秦国任用了范雎,并推行了他“远交近攻”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使秦完全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确保了秦“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的成功。

公元前280年,秦向邻居韩国首先发起猛烈进攻,并曾派白起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营村),扼住了韩国咽喉。由于时势不利,秦军最终撤了回去。但因上党有着极重要的战略位置,秦国心有不甘,就在公元前262年再次逼近上党,并很快将这个地方重重包围起来,并在总攻之前,由白起攻灭了附近援军,断绝了韩国国内大部分交通要道,切断了上党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上党郡守冯亭知道处境艰难,而韩国军队又无能为力,便连夜想出了个主意:准备将上党献给赵国,并派人火速将消息传达给了赵王。冯亭必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必然大怒,定会挥师攻赵,这样,赵国便会被卷入对秦战争,不得不和韩国并肩作战,两军联合抗秦,想必可以抵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赵王得到消息,觉得这件事不好办,便与平阳君、平原君商议,平阳君说:“大王还是不要接受的好,接受了会得罪秦国,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啊。”平原君却劝赵王接受,他说:“平阳君多虑了,上党可是个好地方,多少人出动军队都得不到的地方,现在有人亲手送上,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要?”赵王贪欲作祟,也觉得这么大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就同意了冯亭的请求,派兵接受了上党。

赵国虎口夺食,秦王如何不怒?如此一来,秦韩之间的战争间接转变为秦与赵的对决。

秦王的目标本是韩国,对于仓促攻赵没有准备,因此先按住心中愤怒,在国内做了两年的蓄力。两年后,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倾全国之师,分兵两路,再次夺取上党。这也意味着,秦对赵的正式宣战。

由于准备不足,赵军一路退败,只好放弃上党,退守长平。

就这样,战国期间规模更大,伤亡最为惨重的长平之战打响了。

廉颇老矣,赵括为祸

退守长平后,负责镇守的是赵国老将廉颇,他知道秦军长途跋涉,必欲速战速决,而赵军实力略弱,不宜正面对抗。于是他采取了以逸待劳,以守为攻的战术。

廉颇筑起高垒、坚壁,每日只在壁垒内操练士兵,任秦兵怎样挑战,都坚决不出战,如此对峙,三个月很快过去了。

廉颇虽老,但是带兵打仗的策略依然胜人一筹。他本想用这一“打不死蒸不烂”的招数彻底拖垮秦军士气,等秦军疲惫之时再出兵反击,一击制胜。此想法虽然高明,可廉颇的上级——赵王却不认同,赵王非但没能明白廉颇的用意,反而认为他作战不利,故意拖延,拿着军饷过退休生活,因此多次责备他。

秦国军队也很郁闷,他们本以为能早点打完仗回家过春节,可没想到拖了这么久,一点转机都没有,朝野上下也都很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两个关键人物站出来了,他们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将改变历史。

首先站出来的是秦相范雎,范雎有办法。他先派人带着大量的金钱来到赵国境内,收买一些贪财的官员和百姓,让他们四处散布流言,对赵国人说:“这次长平之战打了这么久还没结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赵国不会用人,他们不知道秦国最怕的、最难对付的将军是赵括,那个老家伙廉颇早就不中用了,你看他除了躲起来还能干什么?说不定啊,他自知不敌秦军,早图谋叛变了。”

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本就很反对廉颇的坚壁高垒战术,又对他屡战屡败损失兵马的现状不满,早有换帅之心,只是迟迟下不了决心。这下听了范雎的反间之言,他便更下定决心,当即用赵括取代了廉颇。

临阵换将,是兵家一大忌。

这个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赵奢曾经率军战胜过秦国。据说赵括从小就很喜欢研读兵书,谈起带兵打仗来滔滔不绝,连赵奢都说不过他。别人都夸赞赵括,唯独赵奢说:“上阵打仗那是要拼命的,这小子总以为打仗很简单,这点很危险。将来赵国要是让他当将军啊,肯定是要失败的。”

赵括受命前,他的母亲也反对他上阵打仗,可是赵王不听。

一听到赵括上任的消息,秦国另一个“隐形炸弹”便站了出来,他就是这场战争的主角——白起。

白起接替秦军原主帅的消息,当时是被严密封锁的,秦军中甚至有军令,谁敢把白起接任的消息泄露出去,杀无赦!为什么呢?因为秦国怕赵王因为白起的百战百胜而反悔,再将老辣的廉颇换回来。

赵括一到军中,便全部推翻了廉颇的策略,改为以攻为守,全力出击。

这一策略在起初好像颇有成效,因为一向奋勇作战的秦军主力遇到赵军,交锋不过几回合,就败了下来。

赵括求胜心切,看到秦军狼狈之相,兴奋地令赵军全力追赶。于是四十多万大军离开了自己的壁垒,浩浩荡荡追击秦军去了。

这个书呆子万万没有想到,这是秦军设下的一个陷阱,他更没想到,白起事先已经派出了两支奇兵跟在赵军之后,准备随时断绝他们的后路。

秦军且战且退,一路将赵军引至己方的营垒跟前。赵括见已经打到秦军大本营了,更是

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命令军士全力攻打秦国营垒。

那营垒岂是一般坚固?赵军兵士剑再利,弓再强,也难以攻破秦军营垒,不但如此,骁勇善战的赵国壮士们,也因为攻击营垒而精疲力竭了。

正当赵括考虑原地休息之时,四面忽然喊声大起,跟随赵军的那两支秦国奇兵合力杀到,迅即将赵军围得水泄不通。一面是营垒,一面是敌军,赵军进退不能。幸好人数众多,赵军还没有到无法抵抗的地步,赵括只好下令停止进攻,原地筑起防御工事,等待援兵。

就在赵军建筑工事的时候,白起又派出五千轻骑兵割断了赵军的粮道。如此一来,赵军连饭都没得吃了,四十多万人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秦昭王听说战局有了转机,胜利就在眼前,立即发动附近所有十五岁以上的壮丁到长平助战,以帮助白起截断赵国援军,继续阻塞粮道。

赵军被围困了四十六天,粮草断绝,军心涣散,最后竟然互相残杀以充饥。这一个多月时间里,赵军也多次分为四队,轮番出击,试图冲破包围圈,但都不能成功。最后一次突围,主帅赵括亲率精锐战斗,奋勇杀敌,不幸被秦军射杀,一命呜呼,只为世人留下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主帅赵括一死,被围的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

白起接管降兵以后,也曾为如何处置俘虏而犯难。经过反复权衡,他认为赵军反复无常,终究不可信任,如果收编他们,将来迟早是要作乱的,干脆来个斩草除根,只留二百多个年纪小的回国报信,其余全部坑杀罢了。

白起的将令一下,四十万铁血男儿成了“战神”座下的累累白骨。

当时的长平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长平之后,贵为武安君的白起再无大战,晚年的白起疏于为臣之道,时常违抗命令,得罪秦王,因此君臣矛盾日益深化。再加上才能虽高,但心胸狭窄的秦相范雎不允许白起比自己功劳高,又常进谗言于秦王,白起在秦王心中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最终,白起被贬为普通士兵,秦王赐剑,令他自裁而死。

白起死前捧着剑大声问道:“我因为什么得罪了上天而遭此厄运啊?”过了很久,他才又自言自语道:“我本该死,长平一战,我坑杀四十万将士,这就足以让我去死了。”

话音未落,白起剑落气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6/322693.html

“白起杀了多少人? 人屠白起坑杀了40万降卒?” 的相关文章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还不知道:东吴的神将陆逊,为何被孙权活活骂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孙权为什么和陆逊是世仇?陆逊的家族是江东大族,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就代表了统治阶级,陆逊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官的,但很可惜,他们都去世得很早,但陆氏家族一向同气连枝,于是陆逊就由祖父辈的陆康抚养...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名将:张辽曹操对于人才的策略一向都是“软硬皆施”,为留下一位能人他能礼贤下士,也能加以胁迫,比如不出一计一谋的徐庶。曹操靠着“软硬兼施”麾下招揽了一大批谋士、名将,许...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凭什么固守江东52年,又为何迟迟不称帝,看孙策遗言就知道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剧照人们对三国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作者给孙权集团的评语是占了“地利”的便宜。这句评语的确不假,但东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一种不健康...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帝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上台以后,对天下宣布,他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办法,将采用“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在宣布了这一决定以后,就把他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圣旨上,接着把圣旨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从而完成了他所说的程序。但实际上,雍正自己首先违反...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公元23年,刘玄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礼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可见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张廷玉却因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酿成大错。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要...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