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
“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无论是战斗的精彩程度,还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场战争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几乎将赤壁之战变成了展示诸葛亮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诸葛亮被刻意美化,甚至神话。他先是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结盟,再是草船借箭解决周瑜刁难,随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庞统、黄盖合作,用连环计将曹操的船队焚烧殆尽,期间诸葛亮还使出了“借东风”的特殊技能。
当然,历史上是没有铁锁连舟、巧借东风那一说。那么,赤壁之战,曹操究竟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呢?
我们还是从史书《三国志》上寻找答案,看看当时的赤壁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曹操的传记中,陈寿记载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曹操在赤壁和刘备交手,形势不利,又加上瘟疫的爆发,士兵死亡众多。
而我们看刘备的传记,上面记载:“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我们不难看出,赤壁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将其战船焚毁之后,刘备和孙权联手,乘胜追击曹操。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曹军遭遇了瘟疫,死伤惨重,只好引兵北还。
而在主管东吴战事的周瑜传记中,则加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事。“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初期,南下的曹军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感染了瘟疫,部队战斗力下降。交战刚刚开始,孙刘联军就旗开得胜,实现了开门红。出师不利,曹操被迫退回了长江北岸。
曹操在江北,孙刘联军在江南,形成互相对峙的局面。如果要打消耗战,曹操凭借兵多势众和北方后援的强大,绝不会输给只占据江东的孙刘联军。
面对这种情况,“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这一点上,历史记载相当明了——火烧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
而小说描写是周瑜、黄盖上演苦肉计,曹操便相信了。随后,黄盖依照事先和曹操商量好的,乘着“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的火船驶向曹营。
而是在:“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就在黄盖让火船们一同前进时,强风正好刮起,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将岸上的营帐也波及在内。
不过,在《江表传》中,却有了另一种说法。这本晋人虞溥所著的图书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按照这一说法,曹操是撤退时自己将舰船焚毁,以免被孙权夺走。不过,文章随后也表示,这是因为当时“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从史书的这几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中惨败,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曹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通水性、不习水战。经过长途奔袭,曹兵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所以感染了大规模的瘟疫,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兵士的病重和死亡,大大削弱了曹操的战斗力。
孙刘联军占有地利之便。他们的士兵大多土生土长在荆州、江东一带,他们久习水战。再加上刘备、周瑜等人军事指挥才能出色,一交手就占有先机,将曹 *** 回了北岸,从而掌握了战斗主动权。如果不是一开始让曹操退守北岸,那后续的火计自然无法实施,孙刘联军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几乎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黄盖提出了正确的火攻之策,并将其完美实施。一场战斗的胜败,战法策略十分关键。久居江东,黄盖熟悉水站的特点和江上的气候。火攻曹军时,江上大风刮起,黄盖的火计如有神助,一举成功,曹操不退怎么了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的惨败,绝对不是曹操实力不如人,而是特定环境所致。
赤壁之战,吴蜀联盟白白捡到了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