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3)261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1。维持政权稳定

科举在宋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工具,是维系政权的基石之一。为了政权的稳固,宋廷需要通过科举选出有能力的人才。然而,如何保证科举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人才?这涉及唐宋对人才看法的转变。

唐代统治者认为由于家世熏陶,世家子弟相较于寒士政治能力更为优秀;而宋代统治者认为,寒士深知民间疾苦,其能力要远优于势家子弟。

唐代重视官员处理政务的能力,侧重士大夫处理政务的“官”的角色,而宋代则倾向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看重士大夫爱民如子的“儒”的身份。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唐代认为,官宦子弟多人才,而宋代则偏向于平民子弟多人才,唐宋的时代变迁下形成了对人才认知潜移默化的转变,也让科举选拔人才的方向发生转变。

人才观念的转变促使宋廷在科举当中有意地优待寒士,而寒士只能依赖科举获取前途,这也令宋廷极为重视科举。

科举已经被视为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而专为势家子弟入仕的荫补制度却在有宋一朝被视为冗滥。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宋真宗曾下诏要求在科举考试中对考生严加考察,导致参加贡举的考生少于往年,于是明言:“外郡官吏未体朕意耶?比者诏命累下,但戒其徇私尔。若能精择寒畯,虽多何害?”

可见,科举中优待寒士,正是要保证尽可能地吸收人才,从而巩固政权。

科举当中的不法行为极易造成势家子弟占据科名的结果,这些作弊行为无疑会激起士人的不平之心。如果这种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更会引起骚乱。

有冒籍者被发现,导致“场屋喧闹,蹂践几死者数人”,激烈的冲突导致士人伤亡,甚至会令士人对部分官员不法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国家的不满,动摇政权稳定。有时即便这种质疑毫无根据却屡屡出现。

因此,一旦势家子弟在科举中占据名额过多,会引发士人对科举公正性的不信任,认为是不法行为所造成。

这在根本上是势家子弟本身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家庭背景远超寒士,二者的差距会在科举中放大寒士的焦虑和质疑。

为避免士人归怨于国家,动摇政权的稳定,宋廷需要确保科举公平。因而禁止势家在科举中的任何不法行为。

2。维持皇权专制

宋初科举仍旧延续唐五代的制度,导致“士子名为乡举,其实自媒,投贽于郡府之门,关节于公卿之第”,形成士子为能在科举中被录取而奔走于权贵的局面。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徐士廉向宋太祖建议,科举作为国家权柄之一,为避免大臣借科举收买人心,希望能够将科举录用的权力收归到皇帝手中。于是宋太祖开始借助殿试收拢取士的权力。

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后,科举中依然存在着种种不法行为。如蔡京通过控制科举进而控制百官,借科举考试排除异己,安插党羽。

宋代的这些宰相之所以要钳制科举,正是要通过科举建立从属于自己的派系。控制科举也会被当作延续家族繁荣的工具。

故于皇帝而言,通过科举不断地筛选家庭毫无政治背景或政治地位低微的寒士,是维护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维持公道科举

由于寒士与势家之间的差距悬殊,促使宋廷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宋代寒士与势家子弟在科举之外,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部分寒士参加科考仅仅是碰碰运气而已。

反观势家子弟,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其进行熏陶,有学识渊博的师友增长其见识,物质富足的家庭往往会争相延请名士对自家子弟进行辅导,而身居高位的官宦子弟相较于寒士熟知政事。因此,官宦子弟更易考中进士。

若采取完全相同的政策,势家与寒士悬殊的物质基础,在科举中非常容易形成“寒士无途而阀阅易进”、社会流动固化的局面,令官僚群体实现变相的世袭化。

为避免这一情形的出现,宋廷需要在科举中有意地抑制势家、扶持寒士,虽然不能确保绝对公平,却能“扶植公道”,保证寒士“无陆沉之患”,有更多的机会跻身于庙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8/329192.html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还不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比,到底强在哪里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谋士,虽然人数很多,但真正能青史留名的却很少,其中诸葛亮算是最有威望,后世赞誉最好的一个。历史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司马懿是谋略的象征。诸葛亮辅佐刘备,司马懿辅佐曹操两人各为其主,各自都是曹...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后来权势很大,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唐朝,人们除了提到盛世之外,还会提到美人,因为不论是杨贵妃还是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会提及名字的女性,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武则天,甚至还成为了当时...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为什么赵云没有斩首过一流大将,却有着“一吕二赵”的说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属于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尤其是赵云的武力值,可以说是很强的。三国时期也有关于这些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权力是不少男人毕生的追求,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在早期也痴迷于追求权利。后来皇太极去世,他凭借功高成为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令人意外的是思考了许久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竟然甘愿让6岁的顺治当皇帝,自己则全力辅佐。外界传言这是由于...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1007年—1073年),字宝臣。寿州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名相吕夷简次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官至枢密使、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人...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孟达和黄权都投降曹魏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对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还不知道: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

评论列表

蓝莓
蓝莓
1周前 (11-12)

宋代科举制度抑势家、拔寒士的举措深得人心,此举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为平民百姓创造更多晋升机会;同时选拔真正有才华和潜力的学子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这一制度的推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的追求精神值得肯定和支持这样的做法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是符合普通人追求公正平等理念的明智之举无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车轮滚滚向前驶去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经验意义重大深远影响广泛值得我们深思细究并传承其精髓所在之处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无穷无尽之时刻铭记于心间不忘初衷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时代新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