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3)241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1。维持政权稳定

科举在宋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工具,是维系政权的基石之一。为了政权的稳固,宋廷需要通过科举选出有能力的人才。然而,如何保证科举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人才?这涉及唐宋对人才看法的转变。

唐代统治者认为由于家世熏陶,世家子弟相较于寒士政治能力更为优秀;而宋代统治者认为,寒士深知民间疾苦,其能力要远优于势家子弟。

唐代重视官员处理政务的能力,侧重士大夫处理政务的“官”的角色,而宋代则倾向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看重士大夫爱民如子的“儒”的身份。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唐代认为,官宦子弟多人才,而宋代则偏向于平民子弟多人才,唐宋的时代变迁下形成了对人才认知潜移默化的转变,也让科举选拔人才的方向发生转变。

人才观念的转变促使宋廷在科举当中有意地优待寒士,而寒士只能依赖科举获取前途,这也令宋廷极为重视科举。

科举已经被视为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而专为势家子弟入仕的荫补制度却在有宋一朝被视为冗滥。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宋真宗曾下诏要求在科举考试中对考生严加考察,导致参加贡举的考生少于往年,于是明言:“外郡官吏未体朕意耶?比者诏命累下,但戒其徇私尔。若能精择寒畯,虽多何害?”

可见,科举中优待寒士,正是要保证尽可能地吸收人才,从而巩固政权。

科举当中的不法行为极易造成势家子弟占据科名的结果,这些作弊行为无疑会激起士人的不平之心。如果这种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更会引起骚乱。

有冒籍者被发现,导致“场屋喧闹,蹂践几死者数人”,激烈的冲突导致士人伤亡,甚至会令士人对部分官员不法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国家的不满,动摇政权稳定。有时即便这种质疑毫无根据却屡屡出现。

因此,一旦势家子弟在科举中占据名额过多,会引发士人对科举公正性的不信任,认为是不法行为所造成。

这在根本上是势家子弟本身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家庭背景远超寒士,二者的差距会在科举中放大寒士的焦虑和质疑。

为避免士人归怨于国家,动摇政权的稳定,宋廷需要确保科举公平。因而禁止势家在科举中的任何不法行为。

2。维持皇权专制

宋初科举仍旧延续唐五代的制度,导致“士子名为乡举,其实自媒,投贽于郡府之门,关节于公卿之第”,形成士子为能在科举中被录取而奔走于权贵的局面。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徐士廉向宋太祖建议,科举作为国家权柄之一,为避免大臣借科举收买人心,希望能够将科举录用的权力收归到皇帝手中。于是宋太祖开始借助殿试收拢取士的权力。

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后,科举中依然存在着种种不法行为。如蔡京通过控制科举进而控制百官,借科举考试排除异己,安插党羽。

宋代的这些宰相之所以要钳制科举,正是要通过科举建立从属于自己的派系。控制科举也会被当作延续家族繁荣的工具。

故于皇帝而言,通过科举不断地筛选家庭毫无政治背景或政治地位低微的寒士,是维护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维持公道科举

由于寒士与势家之间的差距悬殊,促使宋廷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宋代寒士与势家子弟在科举之外,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部分寒士参加科考仅仅是碰碰运气而已。

反观势家子弟,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其进行熏陶,有学识渊博的师友增长其见识,物质富足的家庭往往会争相延请名士对自家子弟进行辅导,而身居高位的官宦子弟相较于寒士熟知政事。因此,官宦子弟更易考中进士。

若采取完全相同的政策,势家与寒士悬殊的物质基础,在科举中非常容易形成“寒士无途而阀阅易进”、社会流动固化的局面,令官僚群体实现变相的世袭化。

为避免这一情形的出现,宋廷需要在科举中有意地抑制势家、扶持寒士,虽然不能确保绝对公平,却能“扶植公道”,保证寒士“无陆沉之患”,有更多的机会跻身于庙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8/329192.html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被誉为古装剧经典的唐国强、焦晃版本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剧情是从雍正当皇子时,清查国库亏空这件大事来慢慢展开的。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但清朝到康熙执政的后期,确实是亏空之风旺盛,从地方到朝廷,无处不亏空。这大...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都是什么结局?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活了66岁,一生有16位夫人,25个儿子;孙权也不差,活了71岁的他有13位夫人,生了7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然而孙权的儿子们结局却都不是很好,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孙登、孙虑英年早逝孙登(20...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刘敏: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

刘敏: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

刘敏(生卒年不详),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抵御了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后以功封为云亭侯。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年少知名刘敏是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弱冠时便与表兄蒋琬因才学而知名当时。...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与众将在濡须口相聚,席间孙权让周泰袒露上身,让他讲明身上各个伤口的来历。周泰便把力救孙权,拼死作战的事迹详细讲来,使得众人叹服。那周泰是如何舍身护主,救出孙权的呢一,投靠孙策周泰是九江郡人,因此和蒋钦是同乡,...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帝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上台以后,对天下宣布,他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办法,将采用“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在宣布了这一决定以后,就把他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圣旨上,接着把圣旨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从而完成了他所说的程序。但实际上,雍正自己首先违反...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盈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着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高祖刘邦对他们既蔑视又尊重。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刘邦本打算废长立幼,但由于商山四皓的出山规劝,才打消了念头。不禁要问,刘邦难道忌惮这四位隐者吗,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解读。一、“商山四皓”何许人物商山四...

评论列表

蓝莓
蓝莓
2天前

宋代科举制度抑势家、拔寒士的举措深得人心,此举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为平民百姓创造更多晋升机会;同时选拔真正有才华和潜力的学子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这一制度的推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的追求精神值得肯定和支持这样的做法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是符合普通人追求公正平等理念的明智之举无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车轮滚滚向前驶去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经验意义重大深远影响广泛值得我们深思细究并传承其精髓所在之处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无穷无尽之时刻铭记于心间不忘初衷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时代新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