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5)14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于禁的结局让人唏嘘,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他对人生错误的选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的遭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不如死。作为原本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于禁深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在异姓将领中,于禁是唯一拥有假节钺权力的人。在救援襄樊的时候,防守樊城的主将曹仁才率领七千人马,而于禁率领的援军则达到了三万人。那么,于禁为何会落得个这种下场呢?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一、 被俘前的于禁。

于禁在襄樊之战前,是曹军中举足轻重的将领。曹操曾经嘉奖最欣赏的三位将领,于禁就是其中一员。于禁在加入曹操阵营后,一直任劳任怨,在各个战场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于禁有名将之风,获得了曹操由衷的信任。

在宛城之战时,曹操遭到张绣的突然袭击,他的子侄和大将典韦战死,全军溃散。全军之中,唯有于禁和他的部下保持镇静,且战且退。在路上,于禁看到那些溃兵抢掠百姓,于是沿途剿灭。这些溃兵跑到曹操面前,向曹操告状说于禁造反。

于禁的手下都让他赶快向曹操申诉,为自己辩白。但是于禁对这些毫不在意,而是让手下赶快修筑营垒。在营垒修筑完成,敌兵退去,形势稳定以后,于禁才前往曹操那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曹操讲明。于禁这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行为,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赏。史书记载说:

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于禁因为才能和品行受到了曹操的欣赏,再加上于禁执法严格,不徇私情,使得于禁在曹军中的威望日益提高。于禁在整个曹军中,每个人都对他十分忌惮。最后,于禁成为曹操的左将军,假节钺。这样,于禁就拥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这是曹军将领中绝无仅有的。

但是,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却遭遇了他的人生转折点。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荆州军队攻打襄樊。由于夏侯渊战死,曹操亲自到汉中救援,这时还没有撤回关东。而剩下的夏侯惇防守淮南,曹仁防守襄樊。曹操只得派出他最信任的将领于禁率领七军救援襄樊。

于禁率领的这三万曹军已经是曹操能给予异姓将领更大的兵力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曹操对于禁的信任。可是于禁在执行曹仁的命令,把军队驻扎在樊城以北的时候,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他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象特点,把军队驻扎在了低洼之地。

当时秋雨连绵,造成了汉水暴溢。当洪水到来的时候,于禁的军营全部被淹。关羽派出手下的水军对于禁和他的部下发动攻击,把他们全部俘虏。战后,于禁向关羽投降,被送往江陵关押。而他的副将庞德则宁死不屈,被关羽所杀。

二、 被俘后的于禁。

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向关羽投降。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他人生更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曹操手下众望所归的大将,在此之后,他的生活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这是因为,他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任用,反而遭到了无尽的羞辱。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在于禁投降关羽的时候,关羽对他并不在乎。从关羽对于禁的待遇看,关羽并没有接受于禁的投降。他只是没有杀于禁的头,依然把他当做俘虏。关羽用船将于禁和他的三万部下运回江陵,一起关押了起来。

虽然说当时前线的形势很好,关羽急于利用有利形势扩张战果,没有时间和精力消化曹军的这三万俘虏。可是,在对于禁等人的待遇上,能够看到关羽对他们的鄙视,无意立刻利用他们来加入自己的部队。这就降低了于禁的利用价值,使得他的身份得不到什么提高,与俘虏无异。

不久之后,孙权发动了荆州之战。在这场以奇袭为主要形式的作战中,于禁和他的部下又落到了孙权的手中。与关羽不同,孙权对于禁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将领还是比较尊重的。这里面可能与孙权想要利用于禁的身份与曹操拉好关系,或者想要收服于禁为自己效力有关。但是,于禁的降将身份让东吴的将领们都看不起,使得他多次遭到孙权部下的羞辱。

在史书中,就曾经记载了孙权部下虞翻对于禁的两次羞辱。虞翻在大庭广众之下,强调于禁的降将身份,并且对他大肆辱骂,甚至有一次还要鞭打于禁。虞翻的举动,让孙权都看不过去,心中十分不平。

虞翻这个人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喜欢在大庭广众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本不给孙权留什么面子。可是这样肆无忌惮的行动,代表了东吴上下对于禁的态度,这个团体根本就不欢迎于禁的加入。孙权虽然有任用于禁的想法,面对这样的阻力也无可奈何。于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度日如年。

在孙权向曹丕称臣后,他又将于禁送回了曹魏。这原本是孙权和曹魏拉近关系的举动,但是对于于禁则是新一轮羞辱的开始。在于禁回到曹魏,见到了曹丕。这个时候的于禁已经由于长年屈辱的折磨,变得面目全非。他面目憔悴,须发皓白,见到曹丕后痛哭流涕的跪地顿首。这个时候的曹丕还抚慰于禁,用过去春秋的时候曾经当过俘虏,后来又回国为国效力的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来勉励于禁,还拜他为安远将军。

但是,这只是曹丕的表面文章。小肚鸡肠的曹丕并没有放过于禁。他先是派于禁去出使东吴,在出使前让于禁去拜谒高陵。曹丕在陵屋里画上壁画,上面有关羽打胜仗、庞德英勇就义、于禁屈膝投降的画面,故意羞辱于禁。于禁在看到之后,因为惭愧生气而病倒,不久就死去了。他死后,曹丕还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厉侯。

三、 于禁的死因。

于禁的战败被俘虽然有作战失利的原因,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天灾。大家对他的能力并没有过多的非议,更多诟病的是他的投降行为。在三国时期,很多人都经历过俘虏、投降的情况。但是这些人在投降后,一般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可是唯独于禁却遭到了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中间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于禁的死因主要是因为他的心病,他在投降后遭受了大家的羞辱,让他度日如年。在回归曹魏之后,曹丕虽然表面上对他不加追究,但是在陵屋绘画继续羞辱于禁,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于禁在自己的国家得不到君主的谅解,还要被派往羞辱自己的东吴去做使者,这实际上是让于禁以死谢罪。于禁在走投无路之下,也只能一死了之了。

曹丕对于禁的态度,是摧毁于禁心理的最后一击。那么,曹丕为什么要如此的对待于禁呢?这是因为曹丕刚刚建立魏朝,正需要重整纲纪。在这个时候,曹丕需要自己的部下对自己表达绝对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汉朝留下的影响,为自己的长治久安打好基础。

因此,曹丕才会明知道孙权称臣有诈,也会笑脸相迎。而对于禁来说,他正好成为了曹丕昭示天下的反面教材,让大家知道背叛要付出的代价。当年曹操对于禁非常信任,对他封官晋爵,予以巨大的权力,让他率领重兵。可是他在襄樊之战中战败,不但不能慷慨就义,反而为了保命卑躬屈膝。

这让曹操丢尽了脸面。曹操感叹说,自己和于禁相知三十年,谁知道在临危处难的时候,表现得还不如庞德呢。曹操的这种感慨,自然影响到了曹丕身上。在曹丕眼中,于禁就是一个不忠不义的典型。于禁归来之后,曹丕自然会拿他做文章,用他的下场来警示臣子们。

于禁的死,也有他错误判断形势的原因。他自以为投降后依靠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得到对方的任用,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可是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他被俘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他面对的敌人是关羽,在关羽的眼中,曹营只有张辽、徐晃两人看得上眼,其他将领大多都是鼠辈。至于于禁之流,当年关羽在曹营之中时就已经认识,自然也在鼠辈的行列。

当于禁投降关羽的时候,与庞德不同,关羽并没有收服他以后再任用他的打算。这样,于禁就只能成为战俘中的一员,被一起关押到江陵。随后于禁又落入东吴的手中,和曹军有着深仇大恨的东吴人员,自然也不会对于禁有什么好脸。就算是孙权有意任用于禁,也无法违背绝大多数部下的意志。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最终,于禁转了一圈,侥幸回到了曹魏。可是在曹魏,他又成为了曹魏的叛徒。正是因为于禁在被俘的时候错误判断了形势,才让自己陷入了这种绝望的境地。如果他当时选择与庞德一起慷慨就义,那么就不会受到这么多的羞辱了。

于禁最后一个死因,和他的性格有关。于禁这个人刻薄寡恩,口口声声的以法令为重,毫不变通。在曹营之中,于禁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道德的模范,赢得了大家的敬重。于禁多次受曹操委派,去执行军纪,全营上下没有敢违抗他的。可是襄樊之战,于禁的投降,使得他多年的人设崩塌了。昔日他受到多么高的敬仰,就会收获多么重的鄙夷。这也是他受到大家白眼,抑郁而终的原因之一。

结语: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和奉公守法的精神,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了于禁。于禁为了保命,向关羽屈膝投降。谁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让他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于禁向关羽投降,遭到的是关羽的鄙视。关羽不但没有任用于禁,反而将他投入了战俘群中。在东吴夺取荆州后,于禁又落入东吴手中。东吴的臣子们依然把于禁当成俘虏,对他百般羞辱。在侥幸回到曹魏后,曹丕依然没有放过于禁,他在高陵的陵屋绘画羞辱于禁,走投无路的于禁不堪重负,终于抱恨而亡。

于禁之死,是他的咎由自取。他在被俘的时候,还幻想投降后能够得到任用。可是他的对手关羽根本看不起于禁,没有收降他的意思。而于禁则因为他受到曹操的厚恩,在危难时卑躬屈膝,使得于禁多年的人设崩塌,受到了天下所有人的鄙视。最后再加上曹丕为了杀鸡儆猴,拿于禁做反面教材来警示臣子,使得于禁不得不屈辱的死去。于禁如果知道自己会面临如此的下场,还不如当初和庞德一起殉难,也能够青史留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8/329584.html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的大将,被关羽俘虏后为何不受重用?”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

华覈: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是如何劝谏孙皓的?

华覈: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是如何劝谏孙皓的?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差点弄死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之役南军名将平安的故事。平安是明朝靖难之役期间,南军的一大名将,出生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他的父亲平定是济宁卫的指挥佥事,在洪武元年的时候也跟着常遇春将军,在攻克元大都是不幸战死沙场。平安被朱元璋认作是...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对许褚多次败给张飞,为何还能被称为一流猛将,和典韦齐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以天地为炉,万物生灵为薪炭,血泪并煎其中。也正是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了出来,其中,不乏优秀的武将,而对于他们之间实力...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朱棣和李世民都得位不正 李世民口碑为何比朱棣要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得位不正,为何朱棣的口碑却要比李世民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谋划之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软禁了父亲李渊 ,而也就在仅仅二个月之后唐高祖李渊宣布退位,李...

李隆基和武则天有仇 李隆基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

李隆基和武则天有仇 李隆基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

还不知道:唐玄宗与武则天有仇,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权力欲很强,为此,她不惜对自己的亲人动手。不幸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成为了她的孙子,小时候的李隆基饱受煎熬。父亲李旦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生怕母亲对自己动手。而李隆基的母亲窦氏,本是贵族,为李...

蒋琬是什么人?他年近六十才主政是因为什么?

蒋琬是什么人?他年近六十才主政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蜀国在诸葛亮死后,由蒋琬主持朝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被并称为“蜀汉四相”。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就此成为继刘备、诸葛亮之后蜀汉第三代实际掌权人。由于蒋琬是诸葛亮安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