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6)19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中,曹丕做出了他重大的误判,错失了他人生中难得的机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发生在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这一场战役后,三个国家的最终疆界基本上固定了下来。在这场战役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先胜后败,损失了大部分的主力。蜀国的形势也因此一蹶不振,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表现最为诡异的国家是旁观的魏国。在整个战役过程中,魏国都是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没有插手任何战事。而在战役结束后,曹魏并没有和战胜方东吴联手,一起对蜀汉发动攻势。相反,曹魏反而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那么,这一切是怎么样造成的呢?

一、夷陵之战中,曹丕采取的战略。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后,由于他率领的军队是准备用来北伐秦川的主力,作战能力极强。在地理形势上,蜀军又位于长江上游,顺利而下,势不可挡。再加上刘备的军事能力超越了东吴将领,所以在战争初期,蜀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将东吴的军队打退了数百里。

孙权在外交上向曹魏称臣,争取曹魏的支持。在军事上,他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作为东吴的军队主帅,抵御刘备。陆逊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防御的战略。他让出几百里的山险地带给刘备,与刘备对峙于夷道、虢亭一线。在陆逊的严密防守下,蜀军求战不得,欲罢不可。在经过长达半年的相持后,陆逊用火攻打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蜀吴的这一场夷陵之战,自然给了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这是因为吴蜀两国相争,曹魏作为旁观者,有着选择更佳行动的特权。吴蜀两国如果任意消灭一个,那么曹魏就只面对一个对手,这样曹魏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了。为此,曹魏君臣对要采取的战略方案,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在孙权向曹魏称臣时,曹魏的大臣刘晔就主张趁势攻击东吴。他的主要理由是以战略上来说,蜀汉和东吴都是力量弱小的国家。按照他们的利益来说,他们应该互相盟好,对抗曹魏才有出路。可是现在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这是他们自取灭亡的举动。

作为曹魏,应该利用这个时机,马上渡江进攻东吴。这样一来,刘备得知曹魏夹击东吴的消息,会加快进攻东吴的行动。在刘备和曹魏的夹击下,东吴肯定会遭到灭亡。东吴灭亡之后,面对强大的曹魏,孤掌难鸣的蜀汉也必将灭亡。因为,即使是蜀汉夺回荆州,占有了半个东吴,它的实力根本不能和曹魏相提并论。因为曹魏占据的是东吴的根本腹地,蜀汉占据的只是东吴的边远地区罢了。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但是,曹丕没有采取刘晔的建议。他以东吴前来投降,我却去攻打东吴,会让天下向我投降的人感到疑虑为理由,决定接受孙权的投降,并决定攻打蜀汉的后方。

刘晔不同意曹丕的决策,再次劝说曹丕。他再次说明伐蜀的道路远,伐吴的道路近。而且刘备和孙权的矛盾已经无可调和,曹魏攻打东吴的话,刘备是不可能与东吴联合抗魏。这样,曹魏伐吴一定会成功。

但是,曹丕最终还是没有采纳刘晔的意见。他同意了孙权的投降,但是也没有采取进攻蜀汉后方的行动,在整个夷陵之战中坐山观虎斗。曹丕虽然对部下表示,要等战争分出结果后,攻打失败的一方。可是东吴在夷陵之战胜利后,曹丕却兵分三路,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在东吴预先做好的准备下,双方相持了半年时间,曹丕被迫撤军。

二、曹操制订的战略,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曹丕在和部下研讨对夷陵之战双方的战略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战役期间,帮助东吴,攻打蜀汉的后方。另一种是在战争结束时,攻打失败的一方。可是,事实上是曹丕哪种方案都没有实施。这是因为曹丕的这些方案,都根本和现实情况根本不吻合,脱离了现实的基础,无法实施的缘故。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曹丕说的之一种方案,说是要出兵攻打蜀汉的后方。在蜀汉和东吴对峙期间,曹魏出兵攻打蜀汉,自然对东吴是一种极大的支持。这样,东吴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也更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

可是这种行动对于曹魏来说,在战略上是得不偿失,在战术上是难以实施。这是因为,东吴和蜀汉交锋,曹魏是渔翁得利的一方。吴蜀双方打得越激烈,双方的损失越大,对曹魏也就越有利。

在蜀吴双方交战的同时,曹魏参与到其中,攻打蜀汉,等于是为东吴承担了压力。这就是以曹魏的力量,去替东吴抵抗蜀军。这样的做法,当然对于曹魏是不利的。

而在当时的情况,曹魏要想攻击蜀汉的后方,就只能从汉中方向上下手。可是在曹操从汉中撤退时,将汉中的百姓撤退一空。关中也经过长年的战乱,荒无人烟。面对秦岭的天险,面对刘备指派魏延的防御,曹军是很难突破的。因此,曹丕所说的,攻打蜀汉后方的战略方案是根本难以做到的。

那么,曹丕说的第二个方案,攻打夷陵之战的失败者呢?这也是难以实施的。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中,失败者是蜀汉。在蜀汉被东吴追杀,退往西川的过程中,曹丕的军队无法攻打汉中,又无法越过吴军攻打西川。岁月说,曹丕的第二个方案,也是一句空话。那么,既然如此,曹丕又为何要制订这样的战略方案呢?

三、曹丕的战略方案的实质与曹丕错失的机会。

其实,我们对曹丕的战略方案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曹丕战略方案的实质,那就是曹丕方案的实施前提就是东吴的失败。曹丕的方案是建立在一个东吴失败的假定上的,正是因为东吴夺取了夷陵之战胜利的原因,才使得曹丕的战略方案遭到了破产。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曹丕接受孙权的投降,说要攻打蜀汉的后方。可是,我们知道,曹丕在荆州一带与蜀汉并不接壤,要攻打蜀汉的后方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魏军从关中攻打汉中方向,一种情况是东吴打了败仗,让刘备的军队突入荆州,与曹魏有了接触。之一种情况我们前面分析过,曹魏的军队主力都在关东,在关中的军队实力很弱。如果曹魏以弱小的军队去突破秦岭天险,估计连镇守汉中的魏延那一关都过不去,很可能会被消灭在秦岭之中。

那么,要实现曹丕攻打时候后方的情况就只有第二种了。当刘备打败东吴的军队,主力突入荆州后,就会面临面前有东吴的军队,北侧有曹魏军队窥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曹丕才可能实施他攻打蜀汉后方的方案。在这个时候,东吴的军队主力已经遭受了刘备的毁灭性打击,而刘备的军队也必然遭受相当的损失。曹丕这样出兵,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而曹丕所说的攻打夷陵之战的失败者,也是建立在东吴失败的预判下。我们知道,只有东吴失败,曹丕才有可能攻打东吴这个失败者。如果蜀汉失败,魏军连蜀军的影子都看不到,还怎么去攻打它?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曹丕的战略方案,都是基于东吴失败为基础的,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在当时的天下,对东吴前景不看好的人大有人在。论将领,刘备的名声要远超陆逊,论军队,蜀军的精锐程度也要远超吴军,论战场环境,蜀军位居长江上游,处在自己熟悉的山地。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蜀军获胜的几率都要大过吴军。

因此,在刘备出兵的时候,他的手下并不怀疑战争会取得胜利,都是从战略方面着眼来劝说刘备。曹丕也自然和大家的看法一样,认为东吴可能会失败。这样,曹丕才接受孙权的投降,想要坐山观虎斗。谁知道,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打败了刘备。刘备在战后不服的说,自己败给陆逊,完全是老天的安排。

也是因为陆逊的胜利,打乱了曹丕的战略部署。他只得将作战的目标转向了夷陵之战的胜利者东吴。这是因为曹丕的军队主力都在关东,无法迅速转变部署,去攻打蜀汉。而且东吴与蜀汉刚进行完夷陵之战,正是精疲力竭的时候,曹魏伐吴会获得以逸待劳的有利条件。

但是,陆逊在进行夷陵之战时,对曹丕的行动已经有了预判。他在追击蜀军的过程中,见无法追杀刘备,便果断停止追击,回师东吴。结果不久就遇上了曹丕的进攻。在东吴预有准备的防御面前,曹丕的进攻没有得逞,只得撤军。

结语:

在夷陵之战中,曹魏在曹丕的指挥下,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在旁边袖手旁观。在战争结束后,才对战役的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最终也一无所得。曹丕的这种指挥,使得他错失了可以尽快结束三方割据的机会,让三国的局面又延续了下去。

曹丕之所以会无所事事,这是因为他对战争走向发生误判造成的。他认为蜀汉取胜的可能性要大,所以把他的战略方案建立在东吴战败的基础上。他企图在东吴战败后,或者攻击蜀汉的后方,或者攻打东吴,这样曹魏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战果。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东吴的陆逊打败了枭雄刘备,这让曹丕的一切方案都落了空。这使得夷陵之战成为了一个结局奇特的战役。蜀汉损失惨重,东吴付出上万人马的损失也没有什么收获,而最应该获利的曹魏却一无所获,这都是曹丕对战局的误判造成的结果。不过,即便如此,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还是让曹魏渔翁得利。从此双方的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曹魏最后统一三国的局面已经无可挽回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29748.html

“夷陵之战结束之后,为何曹魏对胜利者东吴发动了进攻?”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阿克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家喻户晓,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则居功至伟;有的人祸害众生,有的人一时被权欲蒙蔽了双眼,好在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赎罪机会,得以将功补过,谋得一世太平。对于一代名臣阿克敦来说,从...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名重天下的大名士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承两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变迁总是会催生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小人物”,东汉最后一个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兼女婿,著名的美男子——何晏。皇亲贵...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明朝的16位皇帝和清朝12位皇帝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上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到灭亡一共有276年时间,共计16位君主在位,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大清到灭亡一共经历了296年时间,共计12位君主在位,那么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一、开国之君,朱元璋要胜过努尔哈赤。朱元璋完胜努尔哈赤,这是肯定的了。明朝创业者的艰辛,翻遍整个史书,你都很难找到第二个,...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乾隆这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