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7)28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郃是诸葛亮忌惮的敌手,为何蹊跷战死沙场,司马懿是幕后推手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郃是五子良将中活得最年长的一个。正是因为他的长寿,使得他在诸葛亮时代,成为了曹魏的顶梁柱。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与曹魏方交手的将领里,是最难对付的将领。在诸葛亮的之一次北伐时,正是张郃率领曹魏的中央机动军团,千里赴援,解救了陇西。在街亭之战中,张郃轻松的击败了诸葛亮看重的马谡,使得诸葛亮被迫放弃北伐,撤回了汉中。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的阴影久久不散。以至于魏延要求独立行动时,诸葛亮认为魏延不是张郃的对手,约束魏延,使他不能自由行动。这使得魏延认为诸葛亮胆怯,在心里十分不满。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诸葛亮忌惮的将领,最后却蹊跷的死在了诸葛亮的箭下。那么,这中间是否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张郃之死。

张郃是死于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之时。从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起,他的主要对手换成了司马懿。这是因为曹真病重,魏明帝决定让司马懿代替曹真,都督雍凉两州的军事。从此,司马懿就开始统帅关陇军团,有了自己的军权。

不过,司马懿掌握了都督雍凉军事的权力,可是要切实掌控关陇军团却颇费了很大的周折。这是因为,在关陇军中有张郃这位对曹魏忠心耿耿的名将。司马懿一接管军权,就和张郃接连发生了冲突,直到张郃战死。

司马懿抵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诸葛亮在发动第四次北伐时,最初的目标是祁山。司马懿在到达关中后,决定亲自率领主力去救援祁山。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来救援祁山的情报后,从其他道路避开司马懿的主力,分兵攻打。在击败郭淮、费曜之后,占领了上邽。

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的动向后,又回师上邽。在得知上邽有失后,便坚守上邽东山。诸葛亮攻打司马懿,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收割上邽的麦子南行。司马懿率军追击,到达西城。这时诸葛亮再次回师要与司马懿交手,司马懿再次登山筑营固守。可是,司马懿的手下却不答应。

最后司马懿只得听从大家的要求,率领军队攻打诸葛亮。张郃率领一支军队攻打王平的营垒,司马懿率领军队攻打诸葛亮的大营。结果诸葛亮被打得大败,张郃因为攻不下王平的营垒也只得撤退。自此之后,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最终粮尽,只得撤退。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撤退的时候,派张去追击诸葛亮。结果在张郃率领万骑追蜀军到木门山的时候,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在战斗中,蜀军万弩齐发,张郃的右膝中箭而亡。

二、张郃与司马懿在战术上的分歧。

张郃在战斗中阵亡是历史上记载很确凿的事情,他的死也令当时的魏明帝震惊。魏明帝叹息道,“蜀未平而死,将若之何?”可是,我们如果从张郃的死亡的经过来看,就感到张郃的死未必有那么简单。

我们看司马懿和张郃在这一次与诸葛亮的对抗中的表现,就感到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张郃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在和司马懿唱反调,使得司马懿的军事行动举步维艰。

在司马懿率军救援祁山的时候,张郃提出诸葛亮攻打祁山的军队只是蜀军主力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力在汉中待命。于是张郃建议,司马懿将军队分为前后两军,留一部分军队在后方,监视汉中的敌人,也好与前军照应。

司马懿没有听取张郃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张郃的这个建议是根本没有道理的。诸葛亮处于谨慎的原因,每一次出兵,都要留下一部分主力在后方,这一次留下兵力在汉中也是平时的惯例。而诸葛亮兵出祁山,他和蜀汉的主要将领魏延、王平、高翔、吴班等都随同出兵,怎么可能会在汉中方面有什么计谋。

况且,战况和司马懿预料的差不多。司马懿率领全军和诸葛亮交战还打了败仗,他再分兵两部分,那不是败得更惨了吗?张郃和诸葛亮交手多年,居然会提出这种建议,实在让人感觉可疑。

接下来就更是蹊跷。司马懿在损失了的麦子后,坚守不出。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率军南移。司马懿也随着拔营,在后面尾随诸葛亮,企图见机行事。这个时候张郃劝谏司马懿,说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在这里坚守此地,以持久战拖住诸葛亮。诸葛亮粮食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撤走,这样我们就能够不战而胜。这一次,司马懿又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

司马懿追上诸葛亮后,在西城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军队,再次选择建立营垒,坚守不出。按理说,这时司马懿是采取了张郃的建议,以持久战对抗诸葛亮的时候,张郃又再次变卦了。他和全营的将领,一起要求司马懿出战。最终无奈的司马懿只得出战,打了他平生更大的败仗。这一次,张郃再次自相矛盾,先是不同意和诸葛亮发生冲突,要以持久战拖垮诸葛亮,耗尽诸葛亮的粮食。后来又要求出战,和诸葛亮进行决战。这次司马懿听从了张郃出战的建议,遭到了惨败。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最后一次司马懿和张郃的冲突,是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这一次司马懿要求张郃追击,张郃则说兵法云“归师勿追”,不同意追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粮尽退兵,追击会取得很大的战果,所以让张郃追击。结果张郃在追击中,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中箭身亡。

我们看张郃就是临死,也还是与司马懿的意见不一致。司马懿让张郃追击诸葛亮无可厚非。这是因为诸葛亮是粮尽而退,军心难以长久维系平衡。如果被曹魏拖住,很可能会凶多吉少。这种战机是司马懿好不容易等到的。

张郃当然也知道战机难得,可是他公然放弃这种战机,实在难以解释他的动机。再加上张郃本来就怀疑诸葛亮有施展计谋的可能,还是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这就更让人对张郃的行动感到难以理解。正是这些难以理解的情况,让后人对张郃的真正死因感到了怀疑。

三、张郃真正的死因。

于是,有人提出了张郃是被司马懿逼上了绝路,借诸葛亮之手杀死的。如果从上述的情况来看,我们会感到,这种说法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我们看张对司马懿的态度,就会感到,张郃对司马懿是有着一种敌意的。其实,司马懿在这次战役中的指挥,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错失。他采取的就是紧紧盯住诸葛亮,让他无法摆脱自己的控制。针对诸葛亮粮草紧缺的弱点,坚守不战,等到诸葛亮粮尽撤军的时候,再进行追击。如果按照司马懿的作战方针来实施作战,诸葛亮将是极为困难的。

可是,在司马懿指挥的这场战役中,遇到的更大的阻力不是诸葛亮,反而是自己的部下,尤其是张郃。张郃对司马懿的指挥就是一个不配合。他对司马懿的建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抬杠,张郃的表现就是一个杠精。司马懿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甚至不惜出尔反尔,自己反对自己的话。一方面要坚守持久,一方面又和众将逼司马懿出战,结果造成了司马懿的西城惨败。事实证明,司马懿只要接受张郃的建议,就肯定打败仗。

可是,张与司马懿到底有什么样的矛盾,致使张郃对司马懿如此抵触呢?其实,这还是由于曹操当年对司马懿的评价造成的。曹操对司马懿一直不放心,在临死前还告诫曹丕,要小心提防司马懿。而张郃作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自然也知道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因此天生对司马懿有着戒心。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在司马懿接替曹真的职务时,就有人对司马懿的任命进行了干扰。他们向魏明帝建议,说诸葛亮不足惧,因为他的军队没有重,缺乏粮食,只要将上邽的麦子割尽,诸葛亮得不到粮食自然就退走了。魏明帝没有采纳这些人的意见,坚持任命了司马懿。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的意见和张郃的意见如出一辙,可以想见,这些人和张一样,都不愿意让司马懿掌握军权。于是,张郃就在战役中,反复给司马懿增加困扰,好让他知难而退。这种情况,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司马懿在蛰伏很长的时间后,历经曹操、曹丕两代君主,这才终于初次掌握军权。对于有野心的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为了将来打算,也必须要掌握关陇军团这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要掌握关陇军团,就必须收服军中最关键的人物张郃。如果真的收服不了张郃,那么就只有除掉他。

因此,在战役中,张郃逼得司马懿出战,惨败于诸葛亮。在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司马懿也依葫芦画瓢,逼着张郃追击诸葛亮,使得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战死。不过,司马懿可能也没有料到张郃会在这次追击中战死,这只是他收服张郃的之一步。不过这样也好,让司马懿省了很多的手脚。

在张死后,司马懿对关陇军团进行了清洗,培植自己的势力,最终掌握了关陇军团。在以后的岁月中,关陇军团给予了司马懿很多的帮助。虽然经过曹爽时代,司马懿离开了关陇军团,可他的影响依然存在。其他人统领关陇军团,部下军纪散漫,根本就不听从指挥。等到司马昭统领关陇军团,马上军纪井然。从此我们可以对司马氏对关陇军团的影响可见一斑。这一切,都起源于司马懿对关陇军团的管控。

结语:

我们从历史记载来看,张郃的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他是死在与司马懿对军权的争夺中。作为曹魏的忠心耿耿的忠臣,他受曹操的影响,对司马懿有着天生的戒心。为了曹魏的江山,他不放心将军权交到司马懿的手中。

司马懿也看出张的态度,他当然对张郃的建议不予以采纳。在觉察出张郃的用心后,司马懿为了控制关陇军团,就必须收服张郃才行。逼张出战追击诸葛亮,就是收服张郃的开始。但是,司马懿也没有料到,张郃竟然会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死。这使得司马懿免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司马懿也因此开始了控制关陇军团的行动,最终让关陇军团成为将来篡位的更大助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8/329888.html

“张郃在诸葛亮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何却蹊跷的死在箭下?” 的相关文章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刘备集团,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能和刘备睡在一张床上,可以说关系非常亲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赵云虽然官职不高,为何能与关羽、张飞一样,与刘备同床眠卧?为何赵云能与关羽、张飞享受同等待遇?...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老八生在那个时代只能说是他的悲哀。老八允禩人称“八贤王”,正史记载老八允禩在雍正四年就被以“阿其那”“塞思黑”就是猪狗不如的称号,就被雍正搞垮了,而并非像《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在雍正临死前才摆平老...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