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11)14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接管大权,他能率领蜀汉大军打下中原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延出色的军事能力我们不过多赘述,我们主要来看看在诸葛亮去世前后发生的三件小事,从这三件小事中,我们可以明白魏延到底能不能打下中原。诸葛亮对魏延是非常看重的,虽然魏延这个人脾气不好,比较高傲,和同僚的关系不咋地,但是诸葛亮还是非常包容的,并没有因为魏延的这些小毛病就看轻魏延,如果不是诸葛亮临终安排出人意料,那么我们基本看不出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因为在此之前,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看重魏延的。

《三国志》: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去世前,曾秘密召集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准备安排身后事。从诸葛亮召集的这些人手来看,我们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点:杨仪、费祎、姜维都来了,作为军中二号人物的魏延却没来,这不由得让人认为诸葛亮对魏延是有看法的,虽然表面上诸葛亮看重包容魏延,但他并没有真正的接纳魏延,真正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他是把魏延给排除到圈子之外的!而且从诸葛亮的具体安排来看,他对魏延的意见可谓是非常的大!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在此之前,魏延表现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深受诸葛亮信任与重用,结果在诸葛亮去世之前,他并没有安排魏延任何重要任务,并没有把军队大权交给魏延,反而是让魏延去断后,远离中军,这不就是把魏延调离大军,避免魏延夺权吗?最关键是诸葛亮的最后一句话:“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不用管他,你们自己先带军队走”。不听军令是多么大的罪过,但是诸葛亮却下令,不准去理会魏延,不管魏延听不听令,大家都别理他,自己赶快撤走。不知道大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这么一种感觉,那就是诸葛亮是彻底放弃了魏延,仿佛魏延就不是蜀汉的人一样!你敢相信,作为蜀汉军中第二人,诸葛亮竟然是如此的不信任魏延。

综合诸葛亮的临终安排来看,基本可以断定,他之所以不愿意把军队大权交给魏延,实际上就是怕魏延坚持去和司马懿作战,而诸葛亮认为魏延的军事能力不如司马懿,打不赢司马懿,所以他才把大权交给杨仪,让杨仪领军回去,并让大家不要去管魏延听不听令。按照诸葛亮的这种看法,魏延打不赢司马懿,自然是不可能打下中原的。

诸葛亮的临终安排,把魏延这个二号人物给排挤在外了,魏延自然是非常不满的。而且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的关系是水火不容,却坚持把军队大权交给杨仪,这更加使得魏延不满,最终引起了魏延的反击:出兵进攻杨仪!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魏延见杨仪率领大军徐徐撤退,十分愤怒,于是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了杨仪前面,烧毁栈道,拦截杨仪。于此同时,魏延和杨仪都上书刘禅,声言对方造反。面对这种情况,刘禅只能找身边的朝臣询问意见,结果大家一致认为魏延在说假话,杨仪没错。

《三国志》: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从朝中众人的态度来看,面对两份不同的文件,大家都愿意相信杨仪,竟然没有人能愿意相信魏延,可见魏延和同僚的关系处得有多差!如此糟糕的人际关系,非常不正常,如果魏延真的接管了大权,那背后掣肘之人会有多少,真是不敢想象!以魏延的人际关系来看,即便他成功地接管了大权,也会有很多人暗中对他不满,这将非常不利于北伐工作的开展。

原来诸葛亮当政期间,有他在中间斡旋,虽然很多人不满魏延,但碍于诸葛亮的颜面,不敢和魏延翻脸,所以魏延能够全心全意地作战,不用操心身后之事。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再也没有人罩着魏延了,那落井下石之人绝不会少,魏延将面对众人明里暗里的攻击,最终疲于应付,哪有精力去全力北伐,拿下中原?

就算皇帝刘禅出面,为魏延摆平众人,那等魏延率军北伐之后,某些人在粮草上稍微动一动手脚,那就够魏延受得了,稍不小心,魏延就有可能因粮草不济而退兵。诸葛亮在世时,都有人敢在背后动手脚,更何况诸葛亮已经去世了,魏延哪来那么大的威慑力?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魏延起兵进攻杨仪,想要夺回大军的控制权,而杨仪作为诸葛亮的指定人,又是魏延的仇人,自然是不可能轻易放权的,于是杨仪派出了王平去迎战魏延。最终的战果是魏延落败,逃往汉中,被马岱率人擒杀。很多人看到魏延的最终结局估计会非常好奇,魏延不是号称诸葛亮之下之一人吗,为何会被王平给击败呢?难不成王平的军事能力还要远超魏延?实际上,魏延之所以快速落败,完全就是他自己的原因!

《三国志》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魏延派兵进攻杨仪,杨仪则派出王平,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结果到头来却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场面。魏延的先锋部队竟然被王平给劝散了。魏延也是统兵多年之人了,治军有方,什么样的情况下,一支先锋部队会被别人劝服,不战而散?到底是魏延的统兵能力有水分还是王平的军事能力太强,吓得众人不敢应战,我想这两个都并非是真实原因,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延不得人心!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虽然史书上说魏延善养士卒,但他在退兵这一件事情上,确实是做得不地道!诸葛亮虽然去世,但是人家是有遗书安排军队事务的,很显然,诸葛亮的这份安排早已经公之于众了,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杨仪退兵本身就是诸葛亮的安排,是正常的军事行动,倒是魏延进攻杨仪之举动,有谋逆作乱之嫌。正因为大家都不认同魏延的这种做法,所以当王平怒斥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造反”时,众人才选择了做鸟兽散,没有做出抵抗。

很多事情,只要有了一个苗头,有了带头者,接下来就会出现雪崩般的效应。史书中没有记载魏延是否和王平有过对战,所以本文认为,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魏延的先头部队溃散以后,消息传到了他的主力这边,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都蠢蠢欲动,最终全部逃散,没人愿意跟随魏延做谋逆之举。大军溃散,魏延自然是不敌杨仪的,于是魏延只能带领手下撤退回汉中,而我们从“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这句话就可以看到,当时的魏延是有多么的落魄。

从魏延被击败这件事情可以看到,魏延此时在军中也是不得人心的,虽然他苦心经营数十年,但到头来,真正愿意跟着他的人只不过只有数人,令人惭愧。随便换个人,哪怕养几个死士,手下也不可能只有几个人吧?也亏得魏延还当了这么多年的将军,这种惨状,说一句众叛亲离毫不为过。以魏延的这种魄力,连手下人都搞不定,没几个心腹之人,还怎么去和别人斗?就算他成功地接管了大权,又怎么斗得过其他对手?更别说北伐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30565.html

“为什么说魏延打不赢司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的相关文章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还不知道:如“烛影斧声”为真,那么,赵光义为何敢杀赵匡胤?他有何依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隋炀帝杨广非常有作为 隋朝为何在隋炀帝手里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其实非常有作为,却为何隋朝在他手上会迅速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隋炀帝,许多人会把他批判得一无是处。其实,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一无是处,他作为一代帝王,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他甚至把“尚秦汉之规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许多为了夺得帝位而...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嘉庆死后死因成谜 嘉庆死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嘉庆皇帝驾崩后,为何他的死因成谜,还被传出4种说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历史第五位皇帝是嘉庆帝,是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被立为皇储。乾隆当了几年太上皇,嘉庆四年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后,首先把贪官和珅收拾掉,并平息了白莲教起义。嘉庆在位时,勤勤恳...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这件事是真的吗?乾隆有哪些特殊之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禅位后又训政3年,实际统治清朝长达6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不但达到了...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名士、外戚大臣,新淦县令王讷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起家司徒掾,外放长山县令,迁司徒左西属。迁中书郎,深得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倚重,累迁司徒左长史。永和三年(347年),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提起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了...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