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所罗门群岛的防波堤-日本陆军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战记

中国历史4分钟前10

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防战是太平洋战争书籍中必定提到的战役。但通常在描述日军从岛上撤退后,叙述就会转向新几内亚或马绍尔群岛的战斗。

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撤退作战是在1943年2月完成的,距离战争结束还有两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所罗门群岛发生了什么?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被盟军占领后,接下来是伦多瓦岛(Rendova)、维拉拉维拉岛(Vella Lavella)和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盟军陆续北上在所罗门群岛北上登陆。本文的故事的地点就在最后一个——布干维尔岛上。

提到布干维尔岛,或许会想到布因(Buin)的零式战斗机基地,或者集结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雷击舰队。然而,1945年时的布干维尔岛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作战行动,驻守了哪些部队,就很少为人所知。

今天就将讲述在布干维尔岛中部长达50公里的山岳地带中,进行阻击战的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的战斗故事。

1943年2月,日本陆军第十七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开始在所罗门群岛中北部建立新的防线。

此时的主力部队是南东支队,该支队由在瓜岛战役中遭重创的第三八师团步兵第二二九联队和精锐的熊本第六师团所属步兵第十三联队这两个联队组成。

成功守住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盟军,接下来将矛头指向瓜岛北面的伦多瓦岛。

伦多瓦岛是日军战略要地,正在建设的蒙达机场(Munda)也计划作为海军零式战斗机的紧急着陆点,是控制所罗门群岛的关键区域。

新几内亚岛群,可看到伦多瓦岛(Rendova)和科隆班加拉岛(Kolonmbangara)

在伦多瓦岛的攻防战(1943年6月30日-7月4日)中,日军以步兵第二二九联队为核心进行防守,驻扎在科隆班加拉岛的步兵第十三联队作为援军前往增援。但面对盟军的压倒性优势,日军陆海军都在激战中消耗殆尽。

残存的支队最终撤退到科隆班加拉岛(Kolonmbangara),但盟军继续向北推进,在维拉拉维拉岛(Vella Lavella)登陆。迫不得已,支队再次撤退到布干维尔岛。

这是1943年9月左右的局势,所罗门群岛的焦点也最终集中在最北端、更大的一座岛屿——布干维尔岛上。

当时驻守布干维尔岛的日军是第六师团。这支在九州编成的部队被誉为日本陆军最强师团之一,自西南战争开始,几乎参与了日本进行的所有战争(最早攻入南京的日军部队,当时的师团长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谷寿夫陆军中将)。此外,海军也部署了第八舰队司令部,并编入了大量陆战队。

1940年6月8日,第六师团步兵第二三联队第2大队在宜昌战役中的湖北省沙市战斗。

尽管几乎失去了所罗门群岛,第八方面军和海军为何仍然坚持守住布干维尔岛?从布干维尔岛的战略位置来看就很清楚。

日军为了在中部太平洋的防御体系建成之前尽力在东南方向坚守,更大的据点显然是位于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港(Rabaul)。

这里有可供大型舰艇停泊的优良港口,以及多个可供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作为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双方的重要补给基地至关重要。

如果拉包尔瘫痪或失守,日军就不可能维持东南方向的持久作战。

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正位于拉包尔的东南面,成为之一个重要的航空基地据点。与其紧邻的还有布卡岛(Buka),这两地都有状态良好的机场设施。

布因机场因为是连接拉包尔与瓜岛的关键中转站,而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攻防战的资料中屡次被提及(山本五十六最后也是死在这里,关于他死亡的过程,请看:“复仇行动”80周年 - 山本の最期:“海军甲事件”谜团及山本五十六二三事[修订版])。

1943年4月7日,从布因出发飞往萨沃海峡的瑞鹤航空队零战飞行员们

如果布因失守,拉包尔将完全落入盟军的空袭范围。其作为潜艇和护航船队的基地将失去功能,日军在东南方向的战局也将彻底崩溃。

不仅如此,美军的重型轰炸机甚至能从布干维尔岛打击远至特鲁克岛的目标。这会破坏整个日本全力构建的中部太平洋防御体系。

正因为这些原因,布干维尔岛部署了最精锐的第六师团。

然而布干维尔岛的面积相当于日本四国地区的三分之二,仅靠一个师团的兵力显然无法守住如此广阔的区域。

因此日本海军极力坚守布干维尔岛,派遣了包括佐世保镇守府第六特别陆战队在内的精锐陆战队部队,来支援陆军的作战。

布干维尔岛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是肖特兰岛(Shortland)。这是一座位于布岛南端的小岛,因为拥有平静的水道,成为驱逐舰“鼠输送”队伍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前线基地。同时,R方面航空队也部署于此,使其成为东南地区水上飞机部队的总司令部。

1942年在肖特兰岛作业的日本海军水上机母舰“秋津州”号

然而,随着日军在东南地区逐渐被盟军压制,主战场转移至中部太平洋,布干维尔岛和周边地区逐渐被遗忘。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已经被孤立,无法再对战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尽管如此,数万名日军陆海军部队仍坚守在岛上,持续战斗直到战争结束。布干维尔岛也被戏称为“墓岛”,以替代原有的“饥岛”之称。

布干维尔岛位于南纬6度,稍微位于赤道以南。该岛长约180公里,宽约60公里,呈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狭长形状。

距该岛南部20公里处有两座较小的岛屿,分别是肖特兰岛和法乌罗岛(Fauro)。

战前,布干维尔岛是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领地(法乌罗岛则是英国的委任统治领地)。所以在布干维尔岛的战斗中,澳军成为了主要作战力量。

岛屿中央有三座海拔2000至3000米的山脉,山脉与靠近海岸的热带丛林相连。该岛的西南部地势稍微平坦,因此布因机场也建在这一带。

岛首府基埃塔(Kieta)位于东海岸中央附近,从基埃塔向北延伸有一条沿东海岸修建的唯一一条公路。

不过在日军占领后,公路并未得到有效的维护,到了布干维尔岛攻防战开始时,这条公路几乎已经无法使用。

整体来说布干维尔岛的道路建设十分落后,岛中央的山地使得突破变得极其困难。这一地形条件导致布干维尔岛的作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拉锯战以及反登陆作战上。

日军于1942年3月登陆布干维尔岛。当时,海军第八特别根据地队的一个中队在占领拉包尔后登陆该岛,占据了基埃塔和南海岸的要地。随后工程队进驻,开始建设布因机场。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攻防战中,布干维尔岛作为日军中转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伦多瓦岛和科隆班加拉岛攻防战中也成为前线据点。

今日遗留在布干维尔岛上的日军兵器残骸

虽然受到日军重视,但岛屿本身的防御相当薄弱。为了应对逐渐向北推进的盟军,大本营决定调遣原本计划用于巩固中部太平洋防线的南海第四守备队在此地。

该部于1943年6月组建(军令陆甲第五五号),其编制与之前的陆军编制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南海第四守备队(指挥官:道下义行大佐)

● 守备队本部:71人

● 之一大队:本部51人

● 步兵4个中队(中队长以下186人,轻机枪6挺,重机枪2挺,掷弹筒12具,速射炮2门)

● 速射炮1个中队(中队长以下97人,速射炮4门(47毫米),牵引车和弹药车各4辆)

● 战车1个中队(中队长以下约100人,装备八九式中型坦克10辆)

● 炮兵1个中队(中队长以下82人,装备三八式野炮4门,百式观测车1辆)

● 第二大队:编制与之一大队相同

● 第三大队:编制与之一大队相同

● 通信中队:中队长以下117名

该守备队的12个步兵中队与普通步兵联队规模相当,但与通常的步兵联队将机枪中队编入各大队不同,南海第四守备队还编入了速射炮、战车和野炮中队。

虽然车辆不足,无法实现全摩托化,但在当时这已是相当重装的部队。由于岛屿防御不太强调机动性,这样的编制也较为合适。

南海第四守备队于1943年7月22日抵达布干维尔岛,随同的海军运输部队包括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和驱逐舰“凉月”、“荻风”、“磯风”、“初月”。

但在7月22日遭遇美军空袭,“日进”号沉没,重型装备的大部分以及约500名兵员全部落入海中。上岸的守备队随后在以肖特兰岛为中心的布干维尔岛南部展开防守。

“日进”号

与此同时,后退到布干维尔岛的南东支队接到命令,撤回指挥部至拉包尔并解散(1943年10月12日)。

南东支队在中部所罗门群岛坚守的这半年,使得第十七军能够勉强整顿布干维尔岛的防御。

安全撤退到布干维尔岛的兵员约为7500名,虽在中部所罗门失去了4000名以上的兵员和大部分装备,但经过重组,仍具备作为一个兵团作战的能力(二二九联队几乎全灭,十三联队等各部队保留了主力)。

海军原本打算派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第八联合特别陆战队则留守布干维尔岛。

该部最初是为了支援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而编成,以横须贺镇守府第七特别陆战队和吴镇守府第六特别陆战队为核心,但未能及时参与瓜岛作战,最终投入到蒙达和科隆班加拉的防御战中。

布干维尔岛防卫的主力部队第六师团,是与东北的第二师团和北海道的第七师并肩为日军内部公认的精锐。其由熊本步兵第十三联队、都城步兵第二三联队和鹿儿岛步兵第四五联队组成,保持了完整的编制。虽在伦多瓦、科隆班加拉和新乔治亚群岛等地消耗了部分战力,但主力部队得以保存战力,在布干维尔岛部署展开,逐渐巩固中南部的防御。

综上所述,在日军失守中部所罗门群岛后,坚守布干维尔岛的部队包括第六师团、一个联队规模的南海第四守备队、旧南东支队的大队级部队以及海军陆战队(联队规模)。

这些部队数量远不足以守卫布干维尔岛,因此第十七军强烈要求大本营增派部队。在与极度重视所罗门群岛的海军之间协调后,陆军最终勉强派出一个师团前往东南地区,这就是第十七师团。

第十七师团由山阳和山阴的联队编成,此前一直在侵华战场上的华中战线进行机动战。由于情况紧急,该师团被临时调往东南方向。

起初计划是将师团主力派往布干维尔岛,但最终决定驻扎在新不列颠岛(即拉包尔所在的岛),被派往布干维尔岛的仅是一个以一个联队为中心的支队。

派遣的部队由第十七步兵团司令部指挥(该部是第十七师团内的步兵单位,师团内有的在三单元编成后,为了统筹步兵部队而将步兵旅团司令部改编为步兵团司令部)。

该部率领师团的三分之一兵力,于1943年11月27日登上布干维尔岛,此时盟军已于11月1日在塔罗基纳登陆与第六师团的守备队展开战斗。

以下是参加布干维尔岛守备的部队:

● 第十七步兵团:木岛袈娑雄大佐

● 步兵第八一联队(姬路编成,联队长金子篤大佐)

● 步兵第五三联队第三大队(鸟取编成)

● 野炮兵第二三联队之一大队

● 工兵第十七联队第三中队

● 师团通信队1小队

● 师团卫生队三分之一

其中,步兵第八一联队之一大队在运输途中于宫古岛海域沉没。此外,原定投入布干维尔岛的部队中,一些(步兵第八一联队两个中队,野炮兵第二三联队一个中队)的运输船在卡比恩停泊时遭遇空袭,导致无法航行,因此这些部队通过舟艇机动方式好不容易登上布干维尔岛。

第十七步兵团终于抵达战场时,布干维尔岛上的激战已经开始。此战为第六师团实施的之一次塔罗基纳作战。

塔罗基纳(Torokina)是布干维尔岛西海岸中央的一个小岬角,尽管周围沼泽众多,但此地有适合登陆的沙滩。盟军(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为主)于11月1日在此登陆。

11月之一批在塔罗基纳角的登陆行动

盟军选择塔罗基纳作为登陆点的原因有三:首先,这是第六师团守备部队的最北端,师团主力无法迅速机动;其次,塔罗基纳海岸虽开阔,但周围被丛林包围,援军短时间内难以抵达;最后,守备部队人数稀少(只有步兵第二三联队第2中队、1门联队炮和1个通信小队)。

日军守备队奋力抵抗,宣称摧毁了多艘盟军登陆用舟艇(击沉4艘,损伤10艘),但很快与指挥部失去联系,绝大部分官兵战死。

登陆美军

日军在南东方面的作战重心转向布干维尔岛。海军将之一航空战队的飞机运输至拉包尔,集中全力参与布干维尔岛海战(之一次至第六次,海军称之为“ろ号作战”)。

第八方面军则调动驻扎于拉包尔的第十七师团一个大队(以步兵第五四联队第二大队为主力)进行反登陆作战,试图从塔罗基纳驱逐盟军,同时第十七军投入步兵第二三联队,试图从塔罗基纳击退盟军。这场战斗被称为“之一次塔罗基纳作战”(11月1日至11日)。

各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到了11日,第二三联队被迫后退,盟军成功稳固了桥头堡。更多援军陆续在布干维尔岛登陆。

随着制空权和制海权丧失,被孤立在布干维尔岛的第十七军组织了以第六师团中的第六步兵团(由岩佐俊少将指挥)为核心的岩佐支队,部署师团三分之一的兵力于塔罗基纳附近的西海岸进行防御。

在这一时期,日军的作战重心在于阻止盟军利用塔罗基纳的机场、阻挡其沿海岸南下,以及维持前线部队的补给(由于没有汽车道,主要依靠舟艇运输)。

1943年12月,塔罗基纳机场俯瞰图

部署在塔罗基纳机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F4U-1和SBD

第六师团全力以赴进行部队集结和训练,计划于1944年3月实施针对塔罗基纳地区的大规模反击战,亦称为“第二次塔罗基纳作战”。

此战于3月8日打响(师团主力的作战开始于11日),激战到3月25日,第六师团几乎失去了所有战力,尤其是重火力,已无力再继续进攻。

日军约有5400人战死,7000人受伤,而美军的损失则约230名战死。布干维尔岛争夺战的最终胜负已然明了。

3月日军反攻期间,美军的75mm榴弹炮向日军开火。

在1944年前半期,布干维尔岛两军接触地区的交火依然存在,虽双方都拥有大量兵力,但战斗相对平静,时间缓缓流逝。

1944年,在塔罗基纳一处日军掩体前的海军陆战队游骑兵

日军在布干维尔岛的守备范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海岸的塔罗基纳至东海岸的长沼(南方的努马努马)为界,南部由第六师团守卫,北部由第十七步兵团负责。

第二次塔罗基纳作战后,战场进入小规模交火的相对平静期。

布干维尔岛日军各部队,尤其是第六师团的补给逐渐中断,战病死者不断增加,尤其是在1944年10月期间最为严重。

尽管如此,第六师团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仍维持了自给自足,勉强支撑至战争结束。

到1944年6月1日,驻扎在布干维尔岛的以下部队被解散,被编入一线作战部队:

● 第15野战防空队司令部

● 野战高射炮第41、45大队

● 野战机关炮第23、31中队

● 野战照空第6大队

● 独立山炮兵第10连队

● 独立速射炮第2大队

● 迫击炮第3大队

● 第39道路队

● 建筑勤務第55中队

● 陆上勤務第96中队

● 患者输送第54、64小队

● 第6步兵团司令部

● 第2扬陆队

以上各部都是在1942至1943年间为前线作战提供支持的单位,但因补给线断绝,尤其是高射炮弹几乎用尽,无法继续履行原定任务而被解散。

接着在7月,军方下达了新的部队编制指示。当时,东南方面的各部队分散在各地,指挥体系非常复杂,因此决定将达姆比尔海峡以东的独立部队进行旅团化。驻扎在布干维尔岛的部队被重新编成为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

编制如下:

● 旅团长:木岛袈娑雄少将

● 步兵第八一联队:连队长金子篤大佐

● 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炮兵队:小坂隆士少佐(含3个山炮中队、1个野炮中队)

● 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工兵队:野々口源太郎大尉

● 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通信队:山本正治大尉

● 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卫生队:粗信雄大尉

日军这次重新编制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战单位,以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旅团定员为3202人,但由于前线编制的变化,确切的人数不明。旅团的作战任务是“以主力守卫布干维尔岛东部(努马努马周边),并在小规模的基埃塔(布干维尔岛最北端,拥有机场,对岸为布卡岛)进行防守。

当时旅团及其所属部队的配置如下:

塔罗基纳角・巴卡纳山系・努马努马道(连接塔罗基纳与努马努马的山脉通道及周边山区):

● 步兵第第八一联队主力

努马努马地区(东海岸重要据点,北上至基埃塔):

● 旅团司令部、通信队、工兵队、卫生队

坦普茨地区(连接努马努马与岛屿最北端的塔利纳地区的中间点):

● 步兵第八一联队之一大队

塔利纳地区(布干维尔岛最北端):

● 步兵第八一联队第十中队、旅团炮兵队第二中队、野战重炮兵第4连队第四中队、野战高射炮第38大队、船舶工兵第二连队部分

旅团编制后的首次战斗在巴卡纳山系的塔罗基纳角展开。1944年9月,随着美军第14军向澳大利亚第2军的交接,布干维尔岛的军事目标由“阻止日军利用布干维尔岛作为基地”转向“彻底消灭布干维尔岛上的日本军队”。澳大利亚第3师的部分部队开始对第三八旅团的防区展开进攻。

在布干维尔岛上的澳军第42营

守卫塔罗基纳角的步兵第八一联队第二大队在第二次塔罗基纳作战中被投入援军,作战结束时确认人数仅剩40名(之后似乎有所恢复)。

11月24日,战斗从塔罗基纳角的前哨点希奥米帕亚开始,至11月30日,塔罗基纳角被澳军攻占。

第三八旅团调整防线,将步兵第八一联队第二大队后撤至努马努马道沿线,在努马努马东南的山脊上设置防线,并在北方山道上集结第八一联队第三大队,步兵第八一联队之一大队负责北方海岸线,旅团炮兵队则守卫南方海岸线。

第二大队后方设置了阻击线,配备联队本部、联队炮小队、通信队等,形成了对努马努马的双重防御线。旅团司令部则位于努马努马。

在布干维尔岛南部,澳军对布因地区的攻势不断增强,而在塔罗基纳角北侧,侦察部队之间的冲突则保持在小规模的交火。

澳军的全面进攻自1945年3月打响,主要通过逐个攻克步兵第八一联队第二大队的前沿阵地来推进。

1945年4月14日,澳军第24营的机 *** 攻击在布干维尔岛南部的日军阵地

步兵第八一联队第三大队所守卫的北方道路也经历了类似的战斗。两大队在多个地方的守备部队全灭,但残部仍然持续进行阻滞战,利用密林进行游击战与偷袭。

1945年5月22日,第24营的士兵们搭乘澳军第2/4装甲团B中队的马蒂尔达式坦克前进

澳军在火炮和航空支援下,投入坦克和火焰喷射器进行战斗,多处也展开了白刃战。但澳大利亚人在该地区仅配置了一个营。

步兵第八一联队第二大队守卫的阵地直到1945年7月中旬才被完全攻克。

此期间,战斗主要集中在连排级的阵地战与遭遇战上,澳军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随着努马努马的山岳地带几乎被澳军突破,第三八旅团迅速在努马努马南方的山脊上重建防线,准备最终决战。

接着又从海岸线的守备部队中抽调中队规模的力量以增强防线,同时命令努马努马的各部队准备进入战斗状态。

但自1945年8月起,澳军未再发起进攻,第三八旅团的主力也就这样熬到了战争结束。

在塔里纳地区,旅团与海军第八一警备队共同守卫。由于这里是海军残留部队的集结地点,粮食供应极其匮乏,守备队的状况也非常混乱。

陆军守备队由独立野战高射炮第38大队的中村泰三中佐指挥,主要以步兵第八一联队第10中队为基础,加上旅团炮兵第二中队、野重第四联队第四中队及高射炮第38大队,组成了塔里纳地区的炮兵队,集中了约20门高射炮。此外南海第四守备队的5辆残余坦克也在此待命。

1944年12月31日,澳军开始对塔里纳南方的索拉肯港(Soraken)和孙高地发起攻击。澳军以登陆艇抢滩登陆,同时利用对日军电信的窃听发起奇袭,意图绕过守备阵地进行孤立作战。

布干维尔岛上的澳军

但日军在高地上构建了坚固的交通壕和掩体,尽管孙高地被包围,守军依然能够全方位反击。残余的炮兵队也提供了支援火力。

孙高地的激烈战斗持续到1945年2月7日日军撤退为止,此地仅有一个中队为主力进行防守,死伤率超过70%。

随着索拉肯地区和孙高地失守,塔里纳地区的形势愈加危急。在此关键时刻,第三八旅团指挥部下令驻守塔里纳地区的陆军部队转移至努马努马。

这一决定使得塔里纳地区仅留下了海军部队,海军部队随即向塔里纳半岛后退,做最后固守。陆军部队在5月4日转移至努马努马,仅野战高射炮第三八大队返回塔里纳地区与海军部队汇合。

这一变动是由于海军向第十七军司令部提出的强烈要求,而旅团指挥部希望将所有部队集结投入努马努马地区的战斗,因此出现了三八大队的撤退又再调遣的自相矛盾局面。

这也暴露了第十七军与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在作战目标上的冲突,以及地理位置上的巨大距离,使得作战指挥上产生了混乱。

1945年8月24日,第十七军在布干维尔岛上正式签署了投降协议。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虽损失惨重,但直到投降时都守住了努马努马。

这部分“归功”于澳军的主力集中在布因地区,并没有将努马努马作为主要战场。

最重要的是,驻守在山岳地区的各部队,通过偷袭与伪装阵地,未能让澳军积极展开进攻。

旅团的主力第十七师团也在拉包尔附近结束了战斗,幸存的部队最终返回日本。

1945年9月8日,所罗门群岛。日本第十七军司令官神田正种中将正在澳大利亚第二军指挥部(位于布干维尔岛托罗基纳)签署投降文件,旁边是第二军副参谋长加雷特准将。另一位日本军官是第八舰队司令鮫岛具重海军中将。坐在桌子首位的是第二军指挥官斯坦利G萨维奇爵士中将,在他身后(部分被遮挡)的是空军准将G.N.罗伯茨(新西兰皇家空军空中作战部队),穿着美国军装的军官是约翰P考西中校(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52运输中队中队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08671.html

“所罗门群岛的防波堤-日本陆军独立混成第三八旅团战记” 的相关文章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巫蛊之祸中最大的受益人是谁?为何是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巫蛊之祸,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悲剧。这场大悲剧中,几万人不幸丧身。太子与皇后、刘姓皇室,以及一众大臣都纷纷被逼自杀或被杀。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在这场灾害中,...

三国时期关羽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

三国时期关羽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和张飞是汉末三国时期公认的万人敌,熊虎之将,不管是统兵打仗,还是武艺,都是实至名归。巅峰时期的关羽,武艺非常厉害,解白马之围时,风头无两,盖过曹操所有的名将。当时,勇冠三军的颜良接连斩杀吕布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 曹操大将围攻吕布时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吕布手下有八健将 曹操大将围攻吕布时他们为何没有出现

对曹操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吕布八健将为何不去帮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当曹操手下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所以不去帮忙,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围攻吕布三国演义中,吕布号称天下第一猛将,没有任何人能够单挑击败他,不过在濮阳之战中,他却两次败于曹...

郭络罗氏与胤禩之间有何故事?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郭络罗氏与胤禩之间有何故事?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郭络罗氏,正蓝旗人,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嫡福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郭络罗氏是康熙皇帝相中,并有意指婚给胤禩的。康熙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康熙三十一年,当时胤禩还只有11岁。胤禩虽然年幼,但在诸皇子中却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他不光文化课优秀,在骑射上也非常出众。...

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最后被李辅国所害

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最后被李辅国所害

李系(?—762年),本名儋,唐朝宗室,唐肃宗李亨第二子,唐代宗李豫异母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封南阳郡王,授特进。唐肃宗即位后,进封赵王。乾元三年四月,改封越王。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寝疾弥留。张皇后企图立李系为皇帝未果,为中官李辅国、程元振所害。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