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17)220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啥?是削藩,还是为了一盘棋?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什么?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点燃这场大乱导火线的是景帝刘启的老师晁错,晁错提出的一项《削藩策》,直接威胁到吴王等诸侯王的封地,故叛军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大旗,举兵西进直逼汉廷。刘启无可奈何,只得听信曾与晁错结怨的袁盎(原吴国宰相)之馊招,以巡察市中为名,将恩师悄悄地骗至东市腰斩。可怜的晁错,就这样穿着朝服做了冤鬼。刘启本想丢卒保车,岂料,晁错一死,刘濞不仅不退兵,反而变本加厉,自称东帝,公开声言要夺取皇位。

其实,埋下这场大乱导火线,正是刘启本人,起因,是为了一盘六博棋之输赢。故而,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一盘棋引发的一场著名内乱,晁错不过是提前点燃了那根导火线而已。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刘濞,汉高祖刘邦兄长刘仲之子。汉高祖十二年(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当年,有面相人曾告诉刘邦五十年后东南必有乱,指的便是刘濞相有反骨。窃以为,这应该只是后人的一种附会罢了。话说刘启做太子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汉文帝,期间,曾陪伴刘启边饮酒边下六博棋玩耍。这六博又称陆博或博,是最古老的棋戏。由出土文物可知,六博棋包括棋局(即棋盘)、棋子、箸(即骰子)及博筹,行棋 *** 主要包括大博和小博两种。西汉及其以前的博法为大博,以杀枭为胜,即对博的双方,各在己方棋盘的曲道上,排列好六枚棋子,其中,一枚代表枭,五枚称作散,用箸六个。双方轮流掷箸,根据所掷箸的数量行棋。最终,以杀掉对方枭决定胜负,即《韩非子》中所言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类似于象棋中的杀将夺帅。

喜好六博的刘启与吴太子在棋盘上杀得天昏地暗。这刘濞之子所拜师傅都是楚人,生情狂傲,争强好胜,在博戏过程中,与刘启争棋路,态度恶劣,出言不逊,并未把当朝皇太子放在眼里。刘启盛怒之下,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估计是击中了要害处,竟将其打死了,玩棋闹出了人命。朝廷将吴太子灵柩送回吴地安葬,刘濞恼怒地说:天下是刘氏一家的天下,死在长安便葬在长安。就令人将灵柩送回长安安葬。自此,刘濞便仇恨刘启,并产生谋反的念头。

刘濞开始称病,不去长安行秋季朝见皇帝之礼,仅派遣使者进朝。汉代诸侯王,每年需朝见皇帝进行述职,这个制度周代即已实行,是天子对诸侯的一种约束。《孟子》记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可见,诸侯胆敢不朝见皇帝,按古法即是死罪。刘濞既然敢如此而为,便已作好拚死一搏的打算。当时,朝廷拘留并审问吴使,使者只得据实交代刘濞是因为痛失太子心生恐惧才称病。汉文帝或许是考虑到刘濞的丧子之痛,或许是为笼络刘濞,便网开一面,赏赐刘濞几案与拐杖,说是照顾他年事已高,以后不必前来朝见。此事总算暂时平息了,刘濞也自此二十多年不朝。

但刘濞对刘启的怀恨之心难释,复仇谋反之心不死,时刻准备着取而代之,心想着刘家的天下,这皇帝该姓刘的轮流做。吴国产铜,且临海,刘濞收罗全国各地的逃亡者铸钱,煮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财力可与朝廷匹敌,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收赋税,百姓应该为朝延服役时,刘濞便发给代役金,另外雇人去服役;每至年节,他拿出大把的钱慰问贤士,赏赐百姓。因此,刘濞在吴国的威望极高,举兵起事时,他振臂一呼,竟动员了二十多万人参战。那些逃往吴国的其他郡国罪犯,都被刘濞养起来,禁止别国官差入吴境捕捉,这些人自然对刘濞感恩戴德,甘愿效犬马之劳。刘濞还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以图在政治上获取支持。可见,刘濞一直在为复仇谋反做准备。

汉文帝在位时,刘濞还不敢轻举妄动,一是汉文帝对自己不薄,二是无起兵的合适理由。当年,晁错曾多次上书汉文帝,奏请治刘濞之罪,但汉文帝不忍心惩罚他。刘启继位后,早已看清刘濞必反的晁错,便加紧劝谏刘启削藩。晁错曾经对刘启说:这刘濞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见《资治通鉴》)晁错的意思是,自从皇帝您打死刘濞的儿子后,刘濞便矢志反叛,而且迟反的祸害更大,不如逼其早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发七国之乱的真正导火线,正是那盘六博棋,而晁错起的作用只是提前点燃了那根导火线。

发生在西汉的这场七国之乱,最终凭借刘启胞弟、梁王刘武的全力阻击,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叛军粮道,历时三个月得以平定。但它却给后世留下发人深省的启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9/336968.html

“西汉七国之乱的真正起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魏延与马岱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三国时期魏延与马岱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处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超攻打葭萌关,张飞请战,诸葛亮命令魏延带领五百人马先行,让张飞做第二队,魏延先到了葭萌关,魏延想抢张飞的头功,结果遇到马岱。当时,魏延以为是马超,上前和马岱交手,不到十合就打败了马岱,马岱败走,魏延追赶时,没防备,被马岱射中...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真是好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伴随着一位极其昏庸的帝王,而朱由检则是一个特例。崇祯朱由检十七岁登基,33岁大明灭亡,十七年来勤勤恳恳,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从来没有举行过任何娱乐活动。一个如此勤奋的皇帝,为什么会导致一个帝...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凤元...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