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05)381

质子外交指的是皇帝、军阀将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他国,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外交策略。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质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有着很深的渊源。质子们是存在于特殊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逐渐成为朝廷巩固和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被纳入了处理对外关系或民族关系等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起过特殊的作用。它存在于乱世亦存在于治世至唐代己经有了很高程度的发展。

质子群体是唐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处于唐代社会这一大 ***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质子的形成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与其它事物相隔离,而是与其它社会现象相联系,并形成于诸多因素中。

一、政治上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有唐一代,自其建立伊始,即存在着多种分裂和反叛势力。从唐初之隋末反唐势力再到唐末藩镇叛乱势力,无不对唐的国家统一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间又有外部之夷狄对唐边境的侵略和困扰。而大唐帝国作为当时世界一超级大国,其一向将自己作为天下中心来对待,是世界秩序的统一和主宰者。

这是汉唐的外事体制的表现,并且这种天下各国大一统于中国天子的世界秩序观的根基与由来悠远的一元论倾向有关,同时也由于一种当时己深入人心的文化优越感。鉴于此观念,唐王朝是不希望任何分裂势力的存在来影响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

致使唐廷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达到巩固、维护世界统一秩序的目的。因此,一切有益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其都要充分利用。而质子制度的渊源极为久远,不论是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亦或是天下统一、国力强盛的大汉,都曾在处理各方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唐廷遂采用了纳质子之 *** 。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突厥默吸柴赘不驯,多次背盟,令唐廷恼怒。唐帝随即下令姚崇等北伐之曰唐廷索取质子以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目的。

另外,质子制度发展到唐时,经久不衰,达到了鼎盛时期。唐帝王更是把这种质子们普遍入侍于唐廷的现象看成是四夷宾服,天下大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君长争遣使朝贺。太宗大悦,认为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蹄岭,户开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是为天下大治汤,。又李翱在上疏唐廷兴复太平六事时说百姓乐康,蕃虏入侍,天垂景星,地涌醋泉,凤凰鸣于山林,麒麟游于苑囿是为天下太平。

因此,唐帝王继续运用这种制度,以限制有损于大国统一的势力,亦为一种明智之举。

二、唐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和特殊的内部环境

就外部质子而言,唐代对外交往的发展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

纵观上文所述,唐代的外部质子尤其是内属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或政权质子在总的质子群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且多出现于唐王朝的强盛时期。所以,唐朝的雄厚国力是他们存在的重要基础。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四至疆域曾达中国历史之最。因而,唐王朝凭借种种优势对周边少数民族或国家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他们纷纷归顺、朝贡。盛唐时,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者多达七十余番。与此同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和政权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彼此间的交往不断加强,强势民族攻打弱势民族的现象常而有之。因此,弱势民族亦会迫于压力而纳质于强势民族以自保。

在此种情况下,这些周边少数民族或国家政权,为着不同的目的,纷纷纳质于唐。通过上文对外部质子的分析和描述可看出,外部质子们入侍于唐廷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寻求唐廷援助,如在新罗、百济与高句丽三国的关系中,新罗受到了百济与高句丽的联合攻击,其在无奈之情况下,于贞观二十二年遣金春秋入朝求援,春秋因请天兵伐百济,乃救苏定方帅师征百济。春秋又请改章服,从化制。留文汪以备宿卫维持与唐友好关系,如于闻尉迟做等。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即使起初与唐关系剑拔弩张、矛盾重重、战争不断者,在迫于唐廷的巨大压力下,其最终亦是纳质投降,如吐蕃等归顺于唐廷,如东突厥之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忠等入唐廷谢恩,如东突厥移力贪汗、新罗金义琼等入唐求学、习华礼,如西突厥薛裕朝、于闻尉迟胜及大批新罗质子等。

另外,唐廷对这些质子一般都采取怀柔政策,不时给予赏赐,待遇优厚。同时这些质子们入唐后,一般都要入唐习业,且有的能够进入国子监习读。其归国后,即扩展了与唐文化传播、交流的途径,使出质方获得了唐先进的文化。

因此,对于出质方来说,纳质于唐一方面维持了与唐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唐廷的有效庇护,另一方面亦能得到种种优待,所以他们乐于纳质于唐。这就为质子的存在创造了条件。此外,对于内部质子来说,尤其是地方势力间的质子,其存在是有着特殊的环境背景的。

内部质子多出现于唐初及唐中后期的动荡时期。在动乱的社会中,人与人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叛乱之事时有发生。

为取得彼此间的忠信,己为历史所验证且屡试不爽的质子制度即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外部质子大规模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大背景下,各势力间借鉴前代经验而采用纳质子之法来保证彼此间的忠诚,就为质子制度的继续存在提供了可能。

另外,民间质子的存在除以上原因外,还与当时商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多有密切的关系。李剑农先生指出唐代之贵族官僚地主与南北朝无异,其对于邸店质库等之重视,与对于庄宅田园、水礁、水碾皑同。一面富有田宅,一面并经营邸店质库等事业。持资者们利用质押、借贷的方式来获取利息,收质放债。

各地的质库业异常发达,且已融入到了 *** 的许可范围之内,具有合法的地位。因此,在民众极为贫穷时,以抵押的方式获取钱物,实为可行之法。而鉴于当时人与人间不信任程度普遍降低的情况下,以子女为质,更有利于维护忠信,这就使得民间质子亦较为普遍的存在。

三、宣扬国威,感化夷类

唐廷大量纳取四夷质子,除了以上为巩固统治、维持对外关系,以获取忠信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心态,即宣扬国威,欲以恩泽感化夷族之落后状态。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唐廷处处以大国姿态显示自身对周边族的恩泽,润以及时雨,普照以暖阳,充分传播其皇唐之德。因此,唐王朝即有意识地对这些质子们进行多方面的所谓的德化教育,或委以经略之功,令其展效,或矜其首邱之志,放使归蕃。他们在唐积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并有机会参加一些祭祀、庆典、 *** 等重大活动,在唐有广泛的交际圈等。

可以说,他们在唐的所有活动都有利于他们对唐博大精深文化的吸收。通过耳闻目染,他们深入了解了唐王朝的礼仪、法律及各种规章制度等。他们归国后或充当副使时,即可转通圣旨,下告国中刃,很有成效地宣扬了大唐帝国之威,同时传播了唐文化。

另外,质子们多为未来王位的继承者,他们深受汉文化熏陶返邦后往往成为本国亲唐派首领,率先输诚效忠,对于宗藩关系的加强和巩固起了重大作用。因此,从这方面说,唐廷在从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对质子以感化,使其成为唐恩威的传播者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忠于唐廷的代言人,从而增强了对出质方的控制力。这也是唐廷极愿看到的。

结论

综上所述,质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唐统一、巩固国家的原因,又有当时的特殊背景,包括唐代国势的强盛而形成的对外关系的发展、动荡的内部环境和质库业的发展等。

当然,质子的存在和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即是自礼乐崩后,天下之诚信程度下降,各方欲以质子为抵押保证,来获得忠诚、信义,作为处理关系的一个重要砝码和保障。

而在此种情况下,质子制度之所以能够起到人们所期望的作用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人性所独特具有的父子间的慈、孝观念。这种观念来源于子女与父母间的血缘关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抹杀的。只要他们之间存有这种亲情,此种制度既能永远起到很好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0/340063.html

“唐朝“质子”制度历史介绍” 的相关文章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祖籍南阳西鄂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于晋阳。授安州司马,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转齐郡丞,开仓放粮...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

王浑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浑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乾隆死后为什么选择和令妃合葬 两人是真爱吗

对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要选令妃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三十年,乾隆要第四次南巡,所谓“南巡”就是去江南游玩,顺便找个民间美女调剂一下口味。那拉皇后太了解乾隆了,知道他出去,一定粘花惹草。于是死活不同意,并以“断发”为威胁。在清朝,满人女子断发,是很严重的一种行...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齐王司马冏,字景治,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评论列表

林婷
林婷
23小时前

唐朝的质子制度体现了国家统一和外交策略的智慧结合,质子的存在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评论完毕!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