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27)31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的事例可以说是不绝于史书。但造反者众多,成功者甚少。这是因为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藩王的战争中,朝廷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和朝廷所能调用的战争资源是造反藩王所不及的。因此,藩王在起兵反抗中央朝廷的战争中往往在道义和物质上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靠造反而成功登位的藩王很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但凡事都有特殊,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方藩王所推翻的事例。这场战争就是在后世知名度很高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

面对燕王朱棣,身为天子,在战争中拥有巨大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呢?要想探究这个问题,首先便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

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明朝后,每天矜矜业业,勤理朝政,使得新生的大明在他三十多年的统治下蒸蒸日上,并最终造就了洪武之治。因此,皇太孙朱允炆从他的祖父朱元璋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强盛的大明,并非那容易被地方造反所推翻的腐化王朝。所以,建文朝廷所代表的明朝中央在对燕战争中的失败,应归根于建文帝和建文朝廷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在削藩的政策上没有宏观方略,急于求成。

建文帝早在即位之前,就深感明太祖朱元璋所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对地方藩王开始有了警戒之心,而后来建文朝的重臣黄子澄对建文帝讲了汉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给本就对藩王有警戒之心的建文帝树立了削藩的信心。

于是建文帝刚即位没多久,便立马着手削藩。建文帝削藩的策略急躁冒进,又急于求成。当时的诸王之中,反形最为明显的是燕王朱棣,并且燕王所掌握的势力也是颇为强大。有些朝臣认识到削藩是个敏感问题,搞不好会造成国家动乱,于是给建文帝提供了一些稳妥,效果更好的手段。

如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建文帝,主张将燕王从北平徙封南昌,使燕王远离他势力最为强大的老巢,利于朝廷进一步控制。前军都督府的高魏也曾上书,主张效仿汉武帝时的推恩令,用和平的方式弱化各藩王,使其势力越来越弱。

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两点都是可行的。但建文帝却没有认识到削藩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没有分清主次,愚蠢的先把势力并不强大,反形并不明显的周、齐、湘等王废除,美其名曰“翦燕手足”。那些被废黜的藩王都落了个要么被流放,要么自杀的下场,使得燕王朱棣越来越坚定了反抗的决心。同时,先拿这些威胁小的藩王开刀,为朱棣接下来的反抗留出了宝贵地积蓄力量的时间。

其次,是建文帝在用人上的失当。

朱元璋在洪武朝大杀武将勋贵,给建文帝在战争中的武将任用上造成了先天的不足。更致命的是,朝廷内有谋划之才的大臣也寥寥无几。建文帝所重用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也许在治国上他们尚且有些用处,但在战争中,他们多“本书生,战事非其所长”。

建文帝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在靖难之役中,他重用被朱棣称为“李九江,纨绮少年儿”的李景隆,将几十万大军交到了李景隆的手上。李景隆贪生怕死,气量狭小,使得南军先后在郑村霸之役、白沟河之役和济南城下之大败,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战败后,如果建文帝严惩李景隆,重新鼓舞士气,组织兵力再战也未尝不可,但他偏偏因李景隆是其表兄弟,“念其至亲”而没有杀他,使得很多朝中大臣和军队将卒愤愤不平。等到燕军包围南京之时,这位建文帝的“至亲”,屡战屡败的大将军李景隆却开门迎敌,使得南京失守,建文帝的统治被推翻。

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

而在建文四年,力阻燕军南下,在齐眉山大败燕军的魏国公徐辉祖却因是朱棣的妻弟而遭到建文帝的猜忌,建文帝将其召回南京,使得好不容易有了转机的局势再度恶化了起来。徐辉祖被召回后,燕军所向无敌,南军溃不成军,直至南京被攻破。而被建文帝所猜忌的魏国公徐辉祖却在南京被围时,仍组织抵抗。城破后,面对被朱棣的召见一言不发,因而被废除爵位,圈禁至死。

最后,建文帝个人性格的柔弱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史载,建文帝性格温和,至孝仁厚,并且聪颖好学。这样的性格作为守成之君尚可,但在与燕王的战争中就显得“仁柔少断”了。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多次冲锋在前,也正因如此,他也数次身陷绝境,几乎必死。但建文帝却给南军将领士卒们下诏,说“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无使负杀叔父之名”。正因此诏,使早就应成为南军“刀下之鬼”的朱棣多次死里逃生,甚至借此为北军充当前锋和殿后,而南军在作战中则束手束脚,顾虑重重。

建文朝廷和建文帝一系列的错误,使得朱棣积蓄了力量,在获得战场胜利的同时还多次死里逃生,并最终导致了朝廷被推翻,建文帝下落不明。因此,朱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建文帝和朝廷在削藩上急于求成,缺乏大略方针,用人失当以及建文帝自身柔弱的性格所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0/343849.html

“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 的相关文章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人善终,其余六人下场都很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为了笼络人心,安抚万民,曾先后分封八位异姓王,在大汉江山稳坐之时,刘邦开始对这些异姓王逐一清算,八位异姓王只有两人得以善终。下面...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对联蜀抗曹是好政策,为什么孙权要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要知道,东吴和蜀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结盟的状...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勇不可挡...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评论列表

小溪
小溪
2个月前 (09-21)

作为一位企业老板和历史爱好者,我深感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败有其深刻的教训,面对燕王朱棔的反抗和朝廷内部的种种问题,柔弱少断的性格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明智决策。削藩急进、用人失当,最终导致了他的统治被推翻和下落不明的结果令人深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者需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与果断的行动力才能驾驭危机并引领国家走向繁荣稳定之路。#历史感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