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世界历史4年前 (2020-11-09)480

大蒜味虽佳,但一口讨人厌的蒜味却挥之不去、尴尬持久。如何吃蒜不留味,成了人们追求美食道路上的一大困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想尽办法清除嘴里的蒜味,殊不知味道已经进入血液,蔓延全身。大蒜女孩/男孩只能懊悔在约会前贪一时嘴快,吃了太多的蒜。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就很受欢迎。不过那时的大蒜更多的是作为药品或祭祀品。人们敬畏大蒜,认为它能驱除邪魔、包治百病。当时的农民甚至用大蒜汁涂抹牛角,意在保护耕作的牛免受邪魔侵袭。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时,他们也常用大蒜入药服用。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大蒜花苞

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蒜,于是它开始在我国大江南北的餐桌上频繁出现。尤其北方人对蒜的喜爱超乎寻常,桌上常备几瓣蒜是最起码的用餐准则。1844年,人们从大蒜里提取出了大蒜素。这就是大蒜中辛辣味道的来源。

释放出 *** 性气味的大蒜素其实是大蒜本身的防御手段。原本白白胖胖的大蒜并没有味道,但就在掰开、捣碎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气味迎面而来。或者直接把蒜扔进嘴里咀嚼,这股气味甚至有上头的感觉。大蒜素就在大蒜破碎的时候释放。蒜味实在让人欢喜也让人愁,而人们还发掘出大蒜素具有抑菌作用。

2011年,甲型流感席卷全国多个城市,当时的大蒜就受到了哄抢。被冠以杀菌健康食物的大蒜,也在调味品的行列中久负盛名。于是当时人们大量购买大蒜企图以此预防病毒,大蒜价格也一路暴涨。实际上,大蒜素虽有杀菌功效,但大蒜中的大蒜素含量极少。

1公斤大蒜中只有0.08克的大蒜素,要想媲美青霉素的杀菌效果,一天需要吃下7.5公斤的大蒜才足够。也就是说,大蒜的杀菌作用约等于没有。所以还是把大蒜当作调味品,不要给它强加治病之效才好。

不过,即便吃蒜一时爽,蒜味该除还得除,除蒜味可就是个大难题了。人们大多知道蒜味难除,而蒜味有多么根深蒂固却鲜为人知。

1936年,《美国医学会会刊》报道了一位患者的案例。这位患者不能口服食物,于是护士通过饲管给他喂食大蒜汁。然而,由始至终没有经过口腔的大蒜,却也形成蒜味气流,在他的一呼一吸间持续释放。

更无辜的是一位婴儿。他的母亲刚吃过大蒜,带着浓烈的蒜味口气完成了分娩。而刚出生的婴儿嘴里也散发出了蒜味。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这讨人厌的气味如恶魔般萦绕在每一个“吃蒜者”周围,如同在胸前挂上一块写着大蒜口气罪状的木板。可是明明没有吃蒜,为何还是无辜成了蒜味发射源。你以为蒜味只停留在口腔里?其实它早已深入人体的血液中。这时任凭千方百计去除口气,它还是会经过鼻孔呼吸释放出来。

经过捣碎、咀嚼等外力破坏大蒜细胞,酶催化释放出大蒜素。这就是自己认为迷人、别人感到窒息的独特大蒜气味。这气味来自于二烯丙基硫化物的各种不同化合物。在消化系统的逐层工作中,化合物得到逐步细化分解。

但这大部分的硫化物只是小喽啰,真正的大BOSS还有更厉害的杀手锏。到达胃部后,胃液进一步分解大蒜中的化合物,味道也越来越浓烈。就在这时,一种叫做烯丙基甲基硫醚(AMS)小分子物质被分解出来。接着AMS凭借“小巧”的分子量轻易穿过胃粘膜,进入活动范围更广的血液中。

这是大蒜中唯一一种能进入血液的成分,但只此一种就足以让蒜味萦绕全身。血液流通范围广,搭上这趟顺风车的AMS也就疯狂扩散,随处“下车”。从嘴里散发的蒜味最多只持续24小时,借助外物去除还能将时间缩得更短。但“驰骋”血液的AMS居无定所,时而溜进肺循环里,参与到呼吸作用中。

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这时从嘴里、鼻腔里呼出的气体中就含有AMS,刷再多次牙也无法去除口气。蒜味随着一呼一吸的更迭释放而出,最终缓慢散尽。于是蒜味才如此持久难除,让人对大蒜又爱又恨。所以要真正去除蒜味,还得从源头解决这四处“游荡”的AMS。

为了享用蒜味美食而不留下气味,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饭后用薄荷味的牙膏清洁口腔。但这类物理 *** 显然没有作用,于是人们转而寻找其他食物遮盖口气。比如嚼口香糖、吃柠檬、喝牛奶……但蒜味的顽固和持久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人们不断寻找能抵消蒜味的食物,测评无数。经过许多对比测试,人们惊奇地发现苹果、生菜、薄荷等食物竟然有除蒜味的妙用。原来这类物质都含有酚类化合物,这才是化解蒜味的必杀技。

酚类化合物会与AMS这类硫化物结合,结合后分子的体积变大,小分子的优势荡然无存。于是被制服的AMS无法再混进肺循环中,气味自然就除去了。

人们苦恼于吃蒜后的臭味,但臭味的来源却也有妙用。同时不仅人类不喜欢蒜味,人们讨厌的蚊子也总是不愿意靠近大蒜素。于是敌人的敌人就成了朋友,大蒜也被用作驱蚊神器。生活小能手们发掘出各种各样释放大蒜素驱蚊的 *** 。比如把大蒜切碎,放进剪开口的口罩中,倒入适量风油精,再把开口扎紧。这就成了功效强劲的驱蚊利器。

新鲜生蒜捣碎后产生的硫化氢也是臭味来源之一。这种气体不仅散发出 *** 性气味,还有毒。但从大蒜中释放硫化氢的量少,反而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而经过烹煮或晒干的大蒜却并不产生硫化氢,也就没有此功效。

大蒜集人们的食用喜爱与气味厌弃于一身。于是在人类的智慧之下,兼顾美味与剔除难闻气味也不再是难题。由此或许还能开创出许多为了悄然除味而研发的美味菜肴。毕竟蒜蓉生菜也是一道不错的菜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1/346089.html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的相关文章

带领三万人马远征欧洲的两大蒙古名将,结局分别如何?

带领三万人马远征欧洲的两大蒙古名将,结局分别如何?

成吉思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乞颜部可汗。哲别:成吉思汗“四獒”之一。速不台:成吉思汗“四獒”之一。鲁速丹:古儿只(今格鲁吉亚)女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辉煌的时刻,并不是征服了强大的花剌子模,而是他的手下两员大将,仅带领三万人马,长驱直入进入...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还不知道: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鸿章访问欧洲第一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早就派遣大臣在此地恭候李鸿章。李鸿章到达俄国之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仪式,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派遣皇室的御用马车接送李鸿章。李鸿章本来就带着联俄拒日的目的访问俄国,因此在...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唐朝文官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袭击 一怒之下带兵干掉了整个国家

还不知道:唐朝文官王玄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来不缺少猛人,而下面说的这位猛人却猛的有点过了头,带领三十人的团队到国外转悠,结果被人打了蒙棍,而后凭能力,不找后台老大要人马,凭一己之力灭了这个国家。唐朝是一个崇文尚武的朝代,文人墨客出门都佩戴宝剑,比如李白,...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1573-1631) 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由于父亲半兵卫在随军出征播磨三木城时因病溘然长逝,改由年仅七岁的重门继承家督之位,也因为重门年仅七岁,所以采取折衷作法让重门的叔父,也就是时为织田信长马回的竹中重矩...

织田信清是谁?日本战国武将织田信清生平简介

织田信清是谁?日本战国武将织田信清生平简介

织田信清,日本战国时代武将,通称十郎左卫门,号铁斋,别名是津田铁斋、犬山铁斋。犬山城主,官位是下野守。由于娶了织田信秀的女儿而一时与织田信长合作,但不久便敌对。后被织田信长攻下犬山城,据说后来逃亡甲斐了。织田信清的父亲织田信康是“织田伊势守家”当主织田信安的后见人,于是就属于信安配下,但是在织田信秀...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 いしかわ かずまさ(1533年 - 1592年)是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石川康正的儿子。家系河内源氏八幡太郎义家六男陆奥六郎义时的河内国壶井(现?大阪府羽曳野市壶井)石川庄的后人、义时的三男石川义基是石川源氏,也是石川氏的祖先。数正是三河国石川氏的党羽。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在家康成为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