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关中是哪些地方?为什么帝国要统一得先统一关中?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3)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关中是哪些地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公里。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图-关中与河西河东

关中区别于同样土地肥沃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的巨大优势,在于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

关中成为帝王之地,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会盟天下诸侯东出函谷,一举而夺天下,建立八百年赫赫大周朝。

周朝虽然得了天下,却并没有迁都中原,而是继续在关中建都,把中原广阔的土地分封给其他诸侯。当时周公旦对关中的评价是:“被[p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

在周人的眼中,关中就是天下更好的地方,哪儿都比不上。后来的秦、汉、唐等朝代与周朝一样,都是先立足于关中,再东进吞并天下。

关中,到底有何地理优势呢?我们先看古代英雄对关中的看法及关中帝王之地的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对秦惠文王评价关中:“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苏秦所说的四塞,是指关中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部的大散关,西北的萧关。意思是关中地势显要,有山有水,守住这四座关卡,再将关中众多的百姓武装起来,足可吞并天下。苏秦不愧是佩戴六国相印的大纵横家,他对关中的评价非常中肯,他的预言最终成了现实,秦国就是从关中四塞之地统一天下。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对关中的评价则更为直接:“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范雎这个评价也非常到位,打得赢就东出进攻,打不赢就回来守住函谷关和黄河一线,这样的地方不是王者之地是什么。

后来的秦汉之际,项羽灭秦朝之后,准备建都的时候,谋臣韩生建议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韩生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成就霸业,可是项羽不以为然,结果怎么样后人都知道了。

接着刘邦击败项羽,在选择都城时,谋臣娄敬建议:“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娄敬的意思是,与人打架,如果不扼别人的喉咙,按住他的背部,就不算打赢。如果在关中建都,就扼住了东方各国的咽喉,按住了他们的背部,此乃必胜之地。

大名鼎鼎的张良则分析:“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比起娄敬的夸张比喻,张良显然更实在,他认为关中防守只要守住东面就行了,进攻却可以顺流而下,非常便利。

刘邦的另一个谋臣田肯同样描述过关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意思是从关中出兵攻打其他诸侯,就像从高屋之上倒水一样有优势。比起娄敬的幽默,张良的实在,田肯的文学色彩隆重,高屋建瓴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英雄所见略同,这么多人肯定关中,刘邦最终建都关中长安,于是一个大汉王朝诞生了。

接下来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他对关中的地势也深有感触,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意思是成就大事称霸,东南的越国楚国是好地方,但是最终建立王朝,还是关中更佳。

太史公的话,在今天依然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NBA有一句名言:进攻赢得胜利,防守赢得总冠军。关中正是有了绝佳的防守条件,才屡屡成为王朝的龙升之地。太史公不知道NBA这回事,他的话是对前面朝代的总结,但是他这么精辟的概括同样适用于后世。

在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及短暂隋朝的乱世之后,中国历史迎来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在唐朝建立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向其父李渊说明关中的地理优势之后,建议李渊先攻取关中:“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这里李世民将关中的地位再度拔高,不但肯定了关中的地理优势,而且提到关中的人比较善战,只要控制了关中的豪杰,统一天下就像驱虎擒狼,有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在汉唐时代,关陇集团确实是一支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重要军事力量。后来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果然是先取关中,后得天下。

古代关中是哪些地方?为什么帝国要统一得先统一关中?

图-关中附近地形

唐朝之后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定都开封,但他真正理想的建都地方是长安。赵匡胤曾经道:“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虽然北宋在军事上表现一般,但宋太祖赵匡胤想开创一个比肩周朝和汉朝的伟大朝代,心情可以理解。

后来北宋灭亡,赵构重建南宋,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大臣李纲建议道:“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虽然赵构被迫最后选择了下策的南京(建康),但是李纲的话还是相当有水准,所谓自古横扫天下的帝王,大多来自西北关中,占据东南地方的,历史上很少有打到关中甚至统一天下的。

宋朝之后,元朝、明朝、清朝,北京继西安之后成为了帝王之都,关中的政治影响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热兵器逐渐盛行之后,关中的地利因素有所下降,再者通往关中的道路由于过于险峻,导致关中的经济有所落后。

到了二战时期,关中再次让世人仰望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如果用战国七雄的疆域来推演,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洛阳等东方六国的领土全部沦陷了,唯独秦国的关中还在中国人手中。

日本人为什么没有进入关中,洗劫西安?二战时期,只有关中和四川两个人口密度大的地理板块,还掌控在中国人手里。

当时国民 *** 临时建都重庆,国民革命军的主力也在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同样扼守了三峡这个险峻的要道,重庆没有沦陷当在情理之中。

可是当时的关中,驻守的中国军队并非装备最精良的直系部队。敢于挑战美国的日本军队,在关中东部以外的中条山,与这支杂牌军打了一仗之后,便放弃了进入关中的打算。

当然日本人完全有实力打下关中,他们望而却步,是对占据关中信心不足。关中的地缘呈现椭圆形,进入关中后战线非常长,物资补给很困难,而且还要防范陕北高原的红军,以及秦岭当中或红或白或黑的武装力量。衡量再三,日本人还是放弃进入关中,可见关中地缘优势之特殊。

在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是先占据关中和四川盆地(当时属于巴国和蜀国)之后,才对东方六国发起总攻的,同时占有关中和四川盆地,秦国的地缘优势也是非常明显。

即便是今天,我们摊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陕西省在中国最中部,西安是中国最中心,这或许也是长安能作为十三个朝代都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关中这么重要,那么秦国又是如何统一关中的呢?

战国最后十年,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创了一个大一统时代,但是春秋初年的秦国,不得不为统一关中而进行残酷激烈的战争。

显然,要统一天下,先统一关中,是必然的条件。

秦宪公时期,秦国在关中立足,并且与中原文明联姻,确立了一方诸侯的地位。然而秦国要成为关中唯一的王者,必须击败那个曾给秦人带来无数麻烦的荡社戎。

荡社戎,是犬戎的一个分支,周平王东迁之后,荡社一族便走下高原,到达关中的腹心镐京一带,建立城邑,统治当地周人。

当年秦文公很有先见之明,与荡社小规模交锋之后便开始休养生息,不然秦人很早就会陷入与荡社戎的纠缠之中,丧失发展的机遇。

秦宪公时代,秦人与荡社人有过几次大交锋,无论是战争的过程还是结果,秦人都不占优。而秦国三位大庶长提出先灭远处亳戎的战略,也是无比正确的,这样秦人在与荡社决战之前,土地和人口都得以扩增。

由于荡社人所处的位置在关中中部,秦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与荡社人,就到了必有一战的时刻。

不过秦人在与荡社人大决战之前,秦人内部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秦宪公逐渐成熟,他不再事事对三位辅政大臣言听计从,秦宪公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从三位大庶长手中分权。

当年秦文公去世,托孤弗忌、威垒、三父这三位大庶长辅佐秦宪公,三位老臣的确也兢兢业业,在他们的戮力而为之下,秦国实力与日俱增。

但是随着秦宪公一天天成熟,三位大庶长却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要三位大庶长交出手中的兵权,对他们三个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正当秦宪公与三位大庶长明争暗斗,僵持不下时,荡社人突然来袭。

几年前秦国攻灭亳戎,亳戎王投奔荡社,此番荡社人出兵协助亳戎王,来收复亳戎旧地。在这紧急时分,三位大庶长还是略微妥协,他们分出一军与秦宪公,四人领着秦国大军,前往亳戎旧地。

亳戎故地,只见荡社人旌旗齐整,人马雄壮,这可多少出乎秦人的意料。

高原民族虽然勇猛,但作战时通常队形散乱,可是这荡社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竟然也如中原军队一般强调纪律和阵法。

两军对垒,荡社王单骑出阵,手挽强弓,一箭正中秦军前排举旗的马匹,战马来不及嘶叫便应声而倒,连同秦军旗帜也一并倒地。那边荡社军欢声雷动,军心大受鼓舞。

荡社王在两军交战前耍这么一手,意在振奋士气,同时他清楚秦国国君秦宪公是个少年,无法与自己匹敌箭术。

秦军三位大庶长见状,性子最急的威垒已经拍马准备迎战,怎么样也要射倒对方一个旗兵,还以颜色。

此时一人大喝一声,飞骑出阵,众人一看,青铜银色甲,烈火绣花袍,正是英俊少年秦宪公。秦宪公拍马上前几步,荡社王却面无惧色,骑马不慌不忙退回阵中,带有轻蔑之色。

秦军上万士卒,全都心系他们的国君,只见秦宪公张弓挟矢,箭无虚发,对方前排旗兵无不应弦而倒。秦军由此士气大振,喊声和鼓声更是盖过对方。

双方耍完战前的套路,展开又一场恶战,这次秦国与荡社再次打了个不分胜负,两败俱伤,最终荡社人只得退去。

这一战中唯一有收获的就是秦宪公,亲自领兵出征,还在阵前威风了一次,让这位少年国君在秦军中风光无限。

这几年秦国与荡社的几次大战,让双方都有种伤不起的感觉,秦国的作战方式与荡社并无差别,在军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双方损失也差不多。

秦军中军大帐,四位领袖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对付这难缠的荡社。

此番秦宪公首次与三位大庶长共同商讨军情,他兴奋道:“荡社人众,我等应多用奇谋,硬拼则得不偿失。”

威垒直言:“敢问主公,有何奇谋?”

秦宪公早从王姬处得知,虽然周人与戎人有几百年的仇恨,但是荡社人却在利用周人,他们与秦人一样,也从周朝遗民当中选拔壮丁入伍。

秦宪公气定神闲道:“荡社人从周人中征兵,若我等用间,散布言语,周人必不肯从军,如此荡社人会越打越少。”

一番话说完,一向精明的三父,刮目相看道:“主公圣明,真乃妙计!”

此后秦国派出大量周人,到荡社人控制的地盘,散布荡社人赶走周天子的历史,鼓动周人仇视荡社。

这一招还真有奇效,周朝遗民本来就铁骨铮铮,被秦国这一离间,都不愿意参加荡社军队,有些已经加入荡社军的周人也当了逃兵,更有些周人前来投奔秦国。

这次秦国的伯爵爵位可帮了大忙,放眼整个关中,也就秦人有一个正统的周朝爵位,其号召力与其他犬戎部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秦国内部出现了矛盾,但在对付外敌方面,却无比团结。三位大庶长在做战前准备的时候不遗余力,秦宪公也没有闲着,时常到军中与将士交流,鼓舞士气。

公元前704年,经过几年的准备,粮草充足、军容齐整的秦国开始对荡社大规模用兵。这次秦军更大的变化就是,秘密制造了一百乘战车。

春秋时代的战争,多是两军选择一块平原,互相攻杀。关中这种地方,一望无际的平原,也不用选,随处都是可以是战场。秦人通过与东方文明的联姻,各方面都学习东方先进的文化,战争方面更是要吸收东方的精华。

周朝诸侯作战,最主要的兵种就是战车,此前秦人一直没有这一兵种,这几年为了对付荡社,开始制造兵车,并且成规模地训练演习。

兵车相对步兵和骑兵,更大的优势就是冲击力强,稳定性高。果不其然,当秦人与荡社大战的时候,兵车无以伦比的冲击力,像坦克冲击步兵一样,冲开了荡社人密密麻麻的骑兵阵,将荡社军分割为无数个杂乱的小阵。

这一战,秦军终于首次战胜荡社军,这得益于秦人与东方文明的融合。除了车兵,秦人还装备了东方才有的强弩,其射程比弓箭远得多,稳定性也更好一些。

这些从东方学习而来的技术,首先要感谢秦宪公的两位夫人王姬和鲁姬,正是她们的到来,秦人才得以从东方引进能工巧匠,打造战车和强弩。

此战过后,秦军并没有凯旋退兵,他们继续寻找荡社残余军队进行决战。荡社军人越打越少,由于秦人用间得当,荡社人很难从周人遗民中得到兵员的补充。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荡社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有周人的大力支持,想成为关中的王者,无异于痴人说梦。

秦国用间作战,一直很有手段,到了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天下大势已定之时,还是先用离间计除掉赵国大将李牧,这才与赵国进行决战。

不一根筋死拼,懂得周旋,这是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的优势之一。

图-秦国灭荡社后疆域

荡社王与毫王兵败,向北逃窜,准备撤回到高原之上。然而关中一马平川,毫无掩藏的环境,实在不适合逃跑。二王被秦军追上并且包围,秦宪公和三位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都已赶来。

荡社王与亳戎王只有十余骑,被秦军团团围住,不过二王倒也是英雄人物,包括那十多个随从,人人面无惧色,正准备临死拉几个垫背的秦人。

秦军让开一条路,弗忌、威垒、三父三位大庶长并驰而出,他们是来受降的。三人驰马于五十步之外,神态傲然,弗忌居中,他声如洪钟喊道:“尔等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二王绝不投降,一位随从扛着荡社的大旗,迎风飘扬的旗帜,说明他们誓死不降的态度。

“咔嚓”,突然百步之外一支利箭,闪电般击中旗杆,那荡社的大旗应声而倒。

荡社王泰然的脸上露出一丝惶恐,其他荡社人更是惊慌失措,难道这是天意?

秦人来不及欢呼,一骑如飞而至,马上坐着一人,金盔银甲,手持赤色大弓,正是英姿勃发的秦宪公。

“万岁”,不知道哪个秦人带头喊道,接着数千秦人欢声雷动高喊“万岁,万岁!”,呼喊声响彻云霄,造成尴尬连连。

首先尴尬的当然是荡社王与毫王,本来他二人是主角,现在却成了无人理睬的配角。他们就像两条锅中的小鱼,那生火的人把火焰烧的很旺,两条小鱼随时要被活煮。

荡社王羞愧万分,当场引刀自尽。亳戎王和其他随从,知道难逃一死,也纷纷跟随自尽。

再有就是弗忌、威垒、三父这三位大庶长,此前秦人的每次胜利,他们都会得到秦军的拥戴,唯独这一次,没人提起秦军还有什么三个大庶长,秦军暂时性地只知道秦国有个秦宪公,让三位托孤大臣颜面大失。

公元前704年,秦国攻灭荡社之后,占领了关中中部,跻身一流诸侯行列。

古代关中是哪些地方?为什么帝国要统一得先统一关中?

图-秦国灭荡社后疆域

此时的诸侯当中,楚国还是国土之一的南天霸,秦国的国土与齐国相当,略大于东周、卫国、宋国、郑国这些诸侯国,被诸侯广泛认为是西部强国。

秦都平阳,一处豪宅的密室之内,弗忌、威垒、三父三位大庶长在一起紧急商议,秦宪公的崛起,让三人坐立不安。

弗忌道:“此番出兵与荡社一战,小侯爷神威大显,回到平阳后,小侯爷又多次召见三军将领,却不招我等入朝,你们二位有何高见?”

威垒接话道:“小侯爷近来有意疏远我等,提拔他的人,假以时日,我等恐怕都要告老还乡。”

三父则疑重道:“能让你活着回去算好的,只怕小侯爷不会放过我等。”

弗忌问道:“三父,那我等如何是好。”

三父冷冷道:“欲不受制于人,必先制人!”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二十二岁,现代大多数人在上大四的年龄,他却在短短几年将国土扩张一倍,娶周朝和鲁国的公主为妻,羡煞旁人。

秦宪公此时有两个身份尊贵的夫人,一个是鲁国公主鲁姬,另一个是周朝公主王姬。在秦国灭荡社之后,郑国和宋国也派人到秦国,要将公主嫁到这个新兴的后起之秀国度。

对于公主们来说,大多数人的命运也就是嫁给各方诸侯和太子,这些夫君很多都已白发苍苍,能够嫁给青年时期的秦宪公,公主们本身是万分乐意的。

秦国平阳宫殿之中,秦宪公稳坐龙椅,正与一个宦官言笑。

那宦官拖着半阴不阳的声音对秦宪公道:“主公,郑国和宋国都派人来联姻,以我大秦的国威,日后必然有更多的公主送来,主公真是艳福不浅哦。。”

秦宪公得意道:“公主算什么,日后称霸中原,列国皆我秦土,那才够劲!”

宦官立即附和:“主公英明!”

秦宪公得意忘形,他不知道一个危险正向他慢慢迫近。秦宪公年少即位时,父亲已经过世,他是直接从祖父秦文公手中得到继承权的。

即位十年来,秦宪公一直被三位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架空,这三人名为辅政,实际是把持朝政。不过近两三年,秦宪公逐渐从三位大庶长手中夺取了部分权利,并且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亲信。

特别是这一年在攻灭荡社的战争中,秦宪公不但亲征,还在秦军中表现抢眼,大出风头。借着攻灭荡社的余威,秦宪公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势力,如果以这种趋势,再有三五年秦宪公肯定能够掌控秦国军政大权。

秦宪公的强势崛起,令三位大庶长感到不安,三位老臣的确对秦国有功,也并没有做什么对秦宪公不利的事情,可是他们三人权势太大,对国君来说这就是更大的错!

就在秦宪公逐渐崛起时,三位大庶长发动兵变,弑杀了二十二岁的秦宪公。

岐山深林之中,正上演一次狩猎活动,秦宪公一箭射中麋鹿,众人都过来祝贺。

一宦官道:“主公神武,近闻南蛮楚君称王,我大秦实力决不在楚国之下,主公宜择日称王,与周王并驾齐驱。”

“善,正合本侯意,哈哈…”

林中突然寒光一片,身边侍卫纷纷中箭倒地,距离秦宪公最近的赔笑宦官更是被射成了刺猬,他临死前的笑容中隐藏着一丝惊惧,顷刻间数十人只剩下秦宪公一人。

秦宪公知道有奸人作乱,他固定自若,拔剑准备战斗。可是躲在暗处的贼人却并不向他施射,也不过来与他搏斗。秦宪公正寻思这是什么情况,远处却传来野狼的嚎叫,而且声音越发稠密,狼群来了。

最后,这弗忌、威垒、三父三位大庶长成功伪造了秦宪公死于野狼群袭击的假象,一代雄主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告别强势崛起的秦国,令人蹉跎不已。

秦宪公虽然去了,但是他在世时,秦国攻灭了关中更大的敌人荡社,成为名副其实关中王者,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秦族宗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11/346836.html

“古代关中是哪些地方?为什么帝国要统一得先统一关中?” 的相关文章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索尼,清朝开国功臣之一, 康熙皇帝身边的首辅大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索尼算得上是清朝的政治体制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转移到“皇权制度”的重要人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柔中带刚的行事作风,先后度过了多尔衮时代和鳌拜时代,顺利地把皇权交到康熙的手里,让康熙...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后宫妃子的服饰有何不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代的皇帝和后妃们在宫禁中的服饰,基本上是由饱读经史的文臣们去详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候却又语焉不详,帝王们也时常对此大惑不解。唐高祖李渊就曾询问过令狐德棻:“丈夫冠、妇...

崇祯继位之后为何没有挽救明朝?真相是什么?

崇祯继位之后为何没有挽救明朝?真相是什么?

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间,他在台上十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另外,他在拿下魏忠贤后,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权力。他可以安排任何他想安排的人选,配备任何他想配备的队...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达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