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和智慧有什么区别?看看周朝的分封制有多智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的分封制有多智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将一古人和一现代人放到一起对比,现代人的“智商”可能会碾压古代人,但在智慧方面却不一定能办到。
智慧是个广泛定义,不限于具体领域,智商高的人也许会是一个智慧的人,拥有智慧的智商却不一定高。我之所以将两者并提,只是一种简单区分罢了。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近200年的发展便超过过去5000年的历史,这依赖于人的智商。人类智商的提高,改善社会,使我们的寿命、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人们的“智慧”,却随之降低。
常见的如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压力却大了。物质生活提高,人却更容易堕落了。社会的进步,也许导致精神的退步。所以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国学,希望借助古人的智慧来引导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惜事与愿违。
他们做错了么?没有,只是 *** 不对!古人的著作与思想,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只有搞明白他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先贤们在说什么。换句话说,我们要了解历史。
夏朝离我们太远,商朝又处于蒙昧期,而周朝却影响我们数千年,对华夏文明,周起到承上启下乃至奠基的作用。
周起源于如今的陕西,在3000年前,虽算不得荒凉之地,却比中原要差得多。任何时代,驱动人前行的只有利益。周部落环境差,就会向往更好的地方,可那里盘踞着强大的“敌人”,怎么办?武力征服。
一个体格瘦弱的人,如何打败一个又高又壮的敌人?最简单的办法便是联络一群弱小的人,人多力量大。周部落是个小部落,土地尚且肥沃,但受限于地形,人口自然不会太多,人少便意味着士兵少,打起仗来占不了什么优势。
周文王、周武王便想着联络其他诸侯,据说太子发(周武王)之一次会师孟津,与会者800诸侯,哪怕一个诸侯就带10个人,也足有8000人了,若再多点凑支5万到8万的人应该不难。
之一次会盟,周武王本没打算起兵伐商,一是时机未到,他刚刚掌权信服者不是很多,二是看看有多少人愿意跟自己干。武王看到“军心可用”,与诸侯商量完正式出兵后,便各自散去,直到伐商的那一天。
武王赢了纣王,却没法占据整个商朝天下,一个原因——实力不足!对不服周朝统治的人,得慢慢解决,不过首要问题是迁都。迁都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便于统治殷商遗民以及夷族部落,另一个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周武王命令周公旦营建新都,这个新都便是洛邑。洛邑影响深远,最早的“中国”指的便是洛邑。周王室占据洛邑,亲近的诸侯散布周边,以卫王室,周朝防谁?主要是殷商遗民。
跟随周朝起兵的诸侯太多,土地虽多可也有限,更何况还会有新的诸侯诞生,土地却无法满足诸侯,这怎么办?诸侯带着自己人亲自去拿。
史记上记载,周朝封姜尚于齐,周公于鲁,召公于燕。关键是齐、鲁、燕的土地本不属于周朝,周天子将些土地分给他们,姜尚、周公、召公就能占有吗?自然不是,他们靠军队一步步打下来的。
姜太公灭了莱侯(东夷部落),燕同狄人相争,周公更是发动东征,以讨伐不服周朝统治的诸侯。武力夺天下,却不能治理天下,周公便发明“礼”。
礼是什么?它是一种秩序。礼将周朝化作一个大家族,周天子是大家长,诸侯是家庭成员。一旦有人不懂规矩,周天子谴责他么?不,他会号召诸侯一起攻伐他,说白了,武力才是保证规矩得以实行的根本。
周公用“礼”将周天子放到权力更高位,只有周天子才有评判对错的权力,以及封赏。周朝偌大的版图怎么来的,是周天子打下来的么?不,诸侯出力更多。
非子(秦国祖先)因功受封于秦,自此有了秦国基业。最初秦不过一城,而且环境恶劣,但历代秦人通过不断征伐,将秦国领土一步步扩大,到春秋时期,才有秦穆公敢与中原诸侯争锋的实力。
秦国能开拓西疆,便在于周天子赐予对方的“征伐”权——秦国拿下的土地,上报周天子,周天子再赐予秦。这种做法,自周公秉政后便开始,这是周朝稳住江山的原因,也是周朝灭亡的原因。
我们从春秋倒着读历史,认为分封制灭亡了周朝,可事实呢?周朝势力弱小,却能夺取商天下,依靠的是联合诸侯的本事。等到商灭之后,这些诸侯既是帮手,也是阻碍,更别说中原腹地的殷商遗民,以及诸多夷族。
分封有点类似后世的分家,只不过只有一个名义。好比姜尚、召公、周公,带着自己的属民去开疆拓土,周天子没帮一点忙,能不能打下来,完全看姜尚三人。不过,换作你,是否愿意愿意?
姜尚有两种选择,一是留在洛邑当一个没有实际封地的“尚父”,另一个是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基业,选择不是太难。周天子得到什么?他得到一个安稳的江山,这是双赢。
周王朝用一纸“空文”,没付出一丁点的实际利益,却坐稳天下,空手套白狼也不过如此。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周朝800年江山,与其是毁在分封制手里,不如说是毁在土地问题上,不过这就是下个问题了,我们改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