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文人胡安国与其子胡宏 胡安国与胡宪的关系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2-25)170

胡安国 胡宏

胡安国与胡宏两人是父子关系,胡安国是胡宏的父亲,胡宏是胡安国的小儿子。胡宏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的父亲胡安国学习理学思想,之后拜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和侯忠良为师,与他父亲一样,他在理学思想方面的成就也颇大。

北宋文人胡安国与其子胡宏 胡安国与胡宪的关系

胡宏集

胡宏,字仁仲,号五峰,世人称其为五峰先生,家乡位于现今的福建崇安。胡宏在理学方面的成就非常大,是理学的一代宗师,并且还开创了湖湘学派,为南宋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胡宏此人不慕名利富贵,不与世俗随波逐流,曾因不愿与秦侩为伍而严词拒绝了他的邀请。

胡宏在做学问、研究理学的同时也相当具有爱国精神,并且颇有救国救世的远大志向。虽然不在朝廷中做官,但是却身系国家社会,关心百姓疾苦,惦记着如何抵抗金国,收回国土。对于如何抗金和治国,胡宏有着他自己的一番见解。胡宏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出兵北伐,以报曾经受到的耻辱,之后就要整顿朝廷,慎重选用朝廷官吏,并且施行仁政,以收拢民心,同时,还要减少税收,减轻百姓负担。胡宏还建议皇帝应该选贤举能,重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

胡宏在理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理学思想虽然基本上继承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所探究的也不过都是道、理、性等内容,但是胡宏对于这些内容的探究和理解也非常有他的独到之处。与二程认为“理”是本体不同,胡宏认为宇宙是以“性”为本体;认为人性不能简简单单用善恶去区分,人性是非常奥妙的东西,只用善恶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它的特性;胡宏还提出了“缘事物而知”与“循道而行”的认识论。

胡安国 胡宪

胡安国与胡宪两人是亲属关系,胡安国是胡宪的叔父,胡宪是胡安国的侄子。胡宪,字原仲,性格沉稳安静,为人忠诚谨慎,在长大后就跟随他的叔父胡安国学习,颇受胡安国的赞赏。

胡宪此人性格极为沉静谨慎,不随便与人说说笑笑,日常生活中就算在家里坐姿也非常端正笔直,该说话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不管遇到多么急促忙碌的情况,胡宪也不会使用粗暴的语言,甚至不会有一丝急躁,就算被人触犯,他也不会与人过于计较。

绍兴年间,胡宪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乡试得以进入太学就读。之后他曾向谯定学习《易》,然而学了很久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对此,谯定告诉胡宪人的内心被很多利欲功名之类的身外之物所包围,所以不能有所见解,只有一直学习才能够明白其中之理。胡宪听后感叹谯定先生所说的学习说的不就是约束自己言行举止和欲望的素养吗。自此之后,胡宪专心谦虚地学习,不追求大名声。直到有一天,他辞别了众人回归故乡,下地耕作劳动、采卖药草来奉养自己的父母。之后因为他这些行为道义被朝廷知晓后,多次被征召为官,然而都被胡宪拒绝了,最后虽然还是出仕了,但也是出于无奈之下。

总的来说,胡宪是个沉稳谨慎的人,不慕富贵名声,淡泊名利,从他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中就能看出来,同时,他也是非常孝顺父母的人,能够放弃学习,回乡耕作采药养活父母。

胡安国简介

胡安国,字康候,号青山,又名为胡迪,被学者们称为武夷先生,后世之人则常常称他胡文定公,因为胡安国的谥号是文定。胡安国是北宋时期颇为有名的学者、理学家、经学家、政治家,家乡位于现今的福建武夷山市。

北宋文人胡安国与其子胡宏 胡安国与胡宪的关系

胡安国画像

胡安国从小时候开始就非常聪明,年幼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训童蒙韵语》,十五岁的时候就就读于州学。胡安国为人非常勤奋努力,有一次州学前面有大戏演出,州学中的其他学生都放弃学习纷纷出去外面看热闹,只有胡安国一个人留在了室内专心看书诵读。早年的时候,胡安国曾拜程颢程颐的徒弟杨时为师学习探究性命之学。在北宋哲宗时期,胡安国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第三名,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这一职位,自此踏上仕途,后还曾出任过中书舍人等官职。然而胡安国的仕途并不顺遂,因此在后期,他就辞去了官职,专心于学术研究。

胡安国一生成就颇大,除了创作了《春秋传》、《宋史》等著作之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于他的理学思想。胡安国尊崇理学中的体元和正心,认为“元”就是仁,“体元”就是要以身去实践仁,强调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认为良知具有先知先能的作用等。

除了思想方面的成就,胡安国还非常重视经世务实。他主张不要只是理论上空谈,提倡要实际生产劳作,空谈经世理论的人不如自己去动手做一做;认为君子之学最重要的还是讲究实际,除了经史之外,还应该将精力放于兵、农等经世实学上。

总的来说,胡安国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2/354140.html

“北宋文人胡安国与其子胡宏 胡安国与胡宪的关系” 的相关文章

吕雉和韩信有什么仇 吕后为何对韩信非杀不可

吕雉和韩信有什么仇 吕后为何对韩信非杀不可

对吕后对韩信有着什么样的仇恨,非杀不可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毒女人心”这话体现在汉朝的高祖吕后吕雉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这位汉朝历史上的女政治家,虽然没有黄袍加身,但是在丈夫高祖刘邦去世后,把持朝政,休养生息,制订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推动了汉初社会的有序发展,...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费诗举城而降,后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封汉中王,以费诗为使,向督领荆州的关羽传达官职的任...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唐僧闹掰,到东海龙宫讨酒吃。他看到龙宫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便问东海龙王画的内容。老龙王说,画的名字叫《一桥三敬履》,说的就是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简单,告诫人们要知进退、懂孝道。张良,西汉开国功臣,“...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赵云刺伤周仓三次都没有杀他,是为了什么?

赵云刺伤周仓三次都没有杀他,是为了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一向以枪快著称,在战场上,敌将往往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已经死于赵云枪下,这里面,包括比较厉害的高览和朱然,都是被赵云一枪毙命。赵云曾在卧牛山一枪刺死裴元绍,连刺周仓三枪,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